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质量管理重心前置完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质量管理重心前置完善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质量管理重心前置完善方法

[摘要]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企业通常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把质量管理重心前置,以提前解决新品质量隐患与问题。但是,由于新品开发阶段本身的缺陷与各种限制因素,使得新品开发阶段的质量问题并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本文将从管理机制、质量评审、硬件保证和团队建设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期待将产品质量作出改善。

[关键词]质量管理;重心前置;新产品开发

基于质量管理在于事前预防的原则,想在产品量产之后尽量避免质量问题发生的一个有效法则就是将质量管理重心前置。所谓质量管理重心前置就是为了减少质量成本,将质量管理重心前置到新产品开发阶段。

一、质量管理重心前置的作用

质量管理重心前置的优势主要概括为以下3点。首先,能设定好质量管控目标。新产品质量目标应该在新产品策划阶段形成,在产品开发完成之后确定,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后续所有的质量管控都是以质量目标为基准来推进的,在产品开发阶段根据样件状况对目标达成状况进行把握,在产品进入量产前根据事先确定的产品质量目标完成产品质量评价。质量目标的设定会有利于后续对质量的管理与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推进[1]。其次,找到品质问题,并提出改善以及预防对策。没有哪个产品一设计出来是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质量一定是从开发到量产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试样、小批试产、小批生产过程,其中出现了任何产品质量问题都要有相应的改善对策,以避免这些问题延续到量产阶段。这些品质问题会涉及到产品整体品质状况、零部件品质状况以及制造过程与包装等方面的质量影响因素。第三,确保质量的可靠性。产品质量追求的不是单个产品或者小批产品的质量,也不是某个时间点的产品质量,而是量产之后所有时间点的产品质量,这就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问题。新产品开发阶段虽然无法大批量生产,但是这一阶段也要充分评估质量的可靠性,这也是质量管理重心前置的重要原因。如果不通过有效的品质保证方法实现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那么一定会影响量产质量的可靠性。质量管理重心前置通过上述手段可以建立质量可靠性保证体系,从而减少质量损失并降低质量成本。然而,这是理论上的构想,实践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障碍。

二、质量管理重心前置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质量管理经验以及相关论文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质量事前管控都停留在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策划层面与样件质量管理上,并以此作为质量管理事前控制的手段。而质量策划又只是作为一个产品开发阶段的必经流程节点来处理。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式给产品量产埋下了很多的隐患。(1)产品前期质量策划(APQP)本身的不足。APQP设定了质量管理目标、方法和对象等基本要件,但是这只是从文件(或者说理论)上设定了质量管理内容。在产品没有正式生产出来之前所形成的质量策划及质量目标还只是理论或者经验上的,这与实际产品质量存在差距。虽然需要通过PFMEA(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进行质量前期分析,但是PFMEA无法解决产品差异性问题,可能仍然会给后续量产埋下隐患。(2)有限产品样件隐患。为了赶时间和节约成本,或模具还未成型等原因,很多企业会把开发样件减至最低数量。由于样件的数量有限,对一些发生概率不高的质量问题就很难在这一阶段发现,进入量产之后质量问题非常明显。另外,像产品质量检测出来的CPK(过程能力指数)值偏小情况也会造成隐患。(3)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评审作为流程节点很容易被形式化和文件化。按照新产品开发流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各个开发流程都会有质量评审[2]。但是,由于受到条件制约(如时间、样品、检测与检验设备等)与资源限制,质量评审很容易获得通过,或者原先策划的质量目标由于缺乏充分的评估也易被疏忽(也可能是质量意识不足),最终以把文件做出来的形式完成了这一开发过程中的质量评审,这就与质量管理的初衷背道而弛。(4)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问题被搁置的隐患。按照质量管理要求,新产品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必须在新产品开发阶段解决。但事实上,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新产品阶段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没有解决。比如不良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供应商来料质量差等,为了赶开发进度,一些质量问题被迫掩盖或者搁置,然后冒险进入量产,最后在量产阶段造成质量问题频频发生[3]。(5)质量问题不能被识别的隐患。在新产品开发阶段,由于受到经验、检测技术、实验能力、技术水平、设计能力等各类因素的限定,质量隐患不能被质量管理与技术人员识别出来,从而没有在生产过程中制订相应的质量管控对策。这种不能在早期识别出来的质量隐患在量产时暴发出来,或者在市场消费终端被发现的例子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4]。源于上述五种可能,即使质量管理重心前置也会存在隐患,如果这些有质量隐患的产品在量产阶段能够被检查出来,未流入客户端,问题较易处理。而万一流入客户端,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种质量隐患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前期策划阶段不可避免的缺陷,也有可能是新产品开发阶段质量管理资源不足导致的。

三、完善质量管理重心前置的措施

为解决质量管理重心前置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一是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重心前置体制。质量管理重心前置体制是指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保证质量而设定的一套完整而必要的管理与评价系统,其中包括评审制度、评价规范、评审流程等。这套体制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行业特征、品质标准、客户要求以及法规行规等要求建构。如果不能从体制上规范新品设计与开发的质量管理,在实践操作中就很难做到质量管理没有漏洞与缺失。当然,如果体制本身存在设计与建构上不足话,实际管理过程中也会造成一定问题。以体制规范操作,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制,从而实现质量管理重心前置体制的持续改进。二是新品开发阶段的产品质量评审应该切实执行,不应该走过场流于形式。此种观念每个人都会认同,但是要真正做到却很难。这主要是源于几种错误的认识,一种认为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评审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新产品与批量产品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并不重视新品开发阶段的质量评审。另一种观点认为新品开发阶段的评审只是做做文件资料,应付外部评审而已。这就导致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评审没有起到质量管理的作用。此种错误的认识跟企业的质量文化、管理者的质量观念、员工的认识偏差有很大关系,应该予以纠正。另外,在新产品开发阶段,质量管理人员的意见得不到足够重视,久而久之,评审也会流于形式。这些现象必定会导致新品开发阶段质量评审被形式化和文件化,这恰恰是质量管理重心前置的大忌。作为质量管理者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与现象,对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评审要求与规范彻底实施,对样件质量予以认真确认。三是设置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硬件。在整个制造流程中,按照“三不”原理(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如果不能100%保证不制造不良品的话,也要100%保证不流出不良品。如果要做到100%不流出不良品的话,检测体系就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质量管理重心前置要求新产品开发阶段必须设计出制程质量检测系统所必需的硬件保证设备,如检测设备、仪器、治具等。有时候市场上不一定有生产所需要的检测设备,这需要企业自行设计或者对标准设备进行改造来完成。硬件设备是非常必要的资金投入,能够避免不良品因检测不到位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相对于人工检验来说,硬件设备检测具有以下好处:一是检测的可靠性高、一致性好、信赖度强,设备极少会出现误判或者错判;二是设备不会有人员疲劳而造成的检测错误与疏忽;三是设备检测出来的数据可以即时存储与分析。在检测设备不充分和不完善的时候,也要通过人加半自动设备或者检测治具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检测中过分依赖人力所导致的误判或者错判。四是构建一支优秀的质量管理团队。质量管理重心前置要想做好,一支优秀的质量管理团队必不可少。这个团队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经验丰富。新品开发阶段是在产品处于样件或者试作阶段,这个阶段没有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与行业经验,是很难识别和评审出质量问题的,尤其是一个产品是全新的产品时,经验在新产品质量评审中显得尤其重要。质量敏感度强。很多经验丰富或者质量意识强的质量管理者具有对质量特殊的敏感度,能够凭经验与直觉发现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他们比一般人更易发现问题,对产品质量的判断非常敏锐。质量敏感度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一个质量敏感度强的团队领导也能够培养出敏感度强的成员。对质量体系的精准把握。正常来说,质量管理团队成员对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标准、作业准则、流程、制度等都应非常熟悉且要有非常精确的把握,能够做出不偏离质量目标的准确判断。此外,质量管理团队还需要有持续改善的意识、对企业质量的高度责任感以及质量判定的权利。

四、小结

在质量管理重心前置过程中,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执行与优秀的团队,再加上硬件保证设计,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质量管理效果。通过质量管理重心前置,把质量问题与质量隐患提前解决,为产品的量产奠定基础,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久米均著,张晓东译.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13,(386):42-43.

[2]刘颖.新产品开发项目预防性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7-8.

[3]丹•雅各布(DanJacob).质量4.0:新产品导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J].上海质量,2018,(6):32-33.

[4]蒋文华.新产品AQP质量管理的突破[J].电子质量,2017,(1):66-73.

作者:杨兴林 单位:本田制锁(广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