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及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应从内容建设阶段、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运营和销售阶段的全过程来探索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并通过打造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硬举措”、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软实力”两方面进行落实。
[关键词]融合发展;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实施建议
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近十多年来,专业出版社整体发展规模呈上升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精准的选题策划、严格的质量管理。在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数字出版来说,如何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体系,如何进行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已成为专业出版社亟须解决的新课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围绕数字出版的策划、制作、开发、运营和销售的全过程来探索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可行路径,并分别从打造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硬举措”和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软实力”两个方面提炼了相关实施建议,以期能为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数字出版全过程质量管控
众所周知,质量管理是始终贯穿于出版物策划、制作全过程的。出版单位在传统出版过程中已建立起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路径和制度,积累了丰富的质量管理措施和经验,并组建了质量管理部门和优秀的编校队伍,在此基础上,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既要融合传统出版的制度和方法,又要创新和重塑数字出版质量保障体系,紧紧围绕数字出版的独有特征,从内容建设阶段、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运营和销售阶段去探索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进而实现数字出版的全过程质量管控。1.内容建设阶段质量管理内容永远是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式,展示位置,音视频的技术参数、字幕、片头片尾,数字课件规范性,检索有效性等进行审校。另外,还需要额外增加测试环节,特别是对于需要后期制作和技术开发的数字出版物,更需要对其功能性、交互性、承压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试。最后,对于成型数字产品还需送往专业机构(或用户)进行“一读”,从内容、技术和项目整体上保障数字出版物的质量。综上所述,对数字出版来说,“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对于保障出版物质量尤为重要,既不能取消,更不能简化,必须严格落实、坚决执行。2.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质量管理近年来,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平台开发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数字出版新局面逐步形成。技术开发和后制作已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平台(网站)、微信小程序、阅读器的开发,还是数字课件、音视频的后期制作,既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又提出了新要求。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的质量管理需着重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加强技术开发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于需要大量技术开发的数字出版物,因技术开发工作专业性较强,质量人员应深入参与技术开发的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系统实现、技术测试、试运行、系统上线等全过程,根据技术开发流程图,确定各环节质量风险点,并重点对需求实现、功能展现、试运行报告、技术测试报告等进行质量监督,确保技术开发工作围绕既定的技术开发方案执行。二是加强后期制作和数字化加工的质量检查。目前,绝大部分数字出版物都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和数字化加工。对于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物来说,因为涉及有大量的图、表、公式、符号、二维码、超链接、课件、音视频等,在数字加工和后期制作时经常会出现乱码,图注、表注、上下角标缺失,正斜体不统一,图文位置不正确,链接失效,画面卡顿等问题。因此,质量人员在进行质量检查时须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给编校、技术等相关环节,尽快确认质量风险点(分析是属于数字化加工问题,还是技术开发问题,或编校的问题);各环节在确认是否需要修改和修改的具体内容后,再交后期人员剪辑修改;剪辑修改完成的文件由责任编辑确认修改结果,无误后交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检测;检测如无问题,再由责任编辑、质量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运营人员进行上架工作。3.运营和销售阶段质量管理运营和销售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大家经常容易忽略的一个节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大量的数字出版物依托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展示给用户,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轻资产”“重体验”的特征恰恰非常利于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现阶段数字出版的网络出版属性,扎紧制度篱笆,筑牢质量防线。一是建立线上质量检查制度。与传统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轻资产”特征。因此,对通过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物建立线上质量检查制度,非常有利于我们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2]根据质量检查相关规定,对所有上架的数字出版物按照20%的比例进行质量检查,特别是当遇到设备故障、服务器迁移、软件升级、网站迭代、断电等情况时,质量检查的比例应该提到50%。二是积极做好营销反馈和更新工作。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我们进行产品建设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用户反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从而不断更新内容,更快地了解产品质量进而及时修改差错。我们应充分抓住这一时代特征,利用好这种“迭代式”质量改进方法,不断提升数字出版物的质量。[3]
二、软硬兼施提升数字出版质量
2019年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将“出版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一级考核指标,在总分值中占比高达50%。从2021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将“明确出版质量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价体系挂钩”“明确出版质量与出版资源配置挂钩”“明确建立责任编辑的责任追究机制”。如何加强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工作是出版单位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1.打造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硬举措一是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根基。如在宏观层面上须制定《数字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数字出版物质量管理办法》;在内容建设阶段须制定《数字出版物选题管理办法》《数字出版物制作加工审核流程及品控管理办法》;在技术开发阶段须制定《数字出版物技术开发管理办法》;在运营和销售阶段须制定《新媒体内容审核及管理制度》《数字出版物线上检查与更新制度》。同时,围绕数字产品的选题策划、内容制作、数字加工、技术开发、后期制作、上架运营和销售推广等环节,对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行多责任人制度,各环节负责人既要对本环节内的质量和进度把控,又要及时沟通协作,配合项目负责人从整体上进行质量管控工作,确保数字产品的出版质量。[4]二是完善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对已出版的数字出版物质量进行评价,完善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评价内容及方式。既要对数字出版物出版过程进行质量把控,让质量评价贯穿于数字出版的全过程,如对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界面(UI)设计、结构功能、后期制作等进行质量评价;又要对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用户体验、使用便捷性、产品性能等进行跟踪评价。通过对数字出版物不定期质量检查、常态化的质量评比和建立质量奖惩制度等方式,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以质量换流量,以品质换口碑的目标。三是加强数字化加工技术储备和合作中的质量管理。专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原因采取和互联网公司、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在合作过程中,出版单位既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度参与数字化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储备工作,为保障数字出版物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又要对数字出版各生产环节的合作伙伴提出明确的数字加工标准和质量要求,并可采取诸如签订数字化加工质量管理办法的形式来保证数字出版物的质量。2.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软实力”一是建立专业的数字出版编校队伍。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是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版单位应建立起一支多元化、复合型的数字出版编校队伍;队伍组成除了传统的专业编辑、校对人员,还应该包括熟悉技术开发的检测人员、掌握数字化加工和后期制作技术的数字编辑等,从而能够在知识层级上形成互补,在内容审核上形成良性互动的协作关系;[5]有条件的还应组建社外数字编校队伍和社外审读专家团队。二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储备。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高度竞争时期,出版单位对外应积极引进诸如互联网(IT)企业的技术开发、运营、销售等各类人才;对内应大力培养复合型编辑(产品经理)、质量管理人才。出版单位应不断加强数字出版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数字出版业务交流会,鼓励数字出版人员积极参加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努力实现融合出版下的人才转型,为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打造新的闭环。
三、结语
随着数字出版转型和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数字出版的时代特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方向,坚持从数字出版物的全流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创新,久久为功,数字出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会越来越完善和成熟,最终为我国数字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江肖莹.浅析数字出版物内容质量的全流程管控[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8)
[2]陈光耀.数字出版物如何走出质量建设困境[J].中国出版,2013(12)
[3]张宏.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质量管理监控机制[J].中国编辑,2016(2)
[4]王莲霞.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监管机制[J].中国报业,2020(11)
[5]施歌.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与体制创新[J].编辑之友,2018(5)
作者:何玮珂 单位: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