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2015年太原铁路局参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在活动程序、统计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及成果整理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质量管理;成果报告;问题;对策

1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整理的意义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既是对QC小组活动的过程的全面总结,也是成果交流、评选的基础。

2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以太原铁路局2015年各系统推荐的35项参评铁道行业优秀QC小组评审材料为例,对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2.1基本概念不清

从成果材料的一些基础材料可看出部分QC小组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清。如××QC小组“钩缓配件悬挂喷漆烘干线技术改进与完善”课题类型为“科技型”,对QC小组活动分类不清楚;再如选题为××QC小组“强化大学生培养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从题目上就能看出,对QC小组活动的选题原则不清楚,为口号式课题。

2.2活动程序,缺乏逻辑性

PDCA循环四个阶段具体程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2.2.1活动程序不熟练

××QC小组所选课题为问题解决型自选目标程序,而在“设定目标”程序中又出现“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性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与自选型课题的“现状调查”作用相似,后边出现的“目标可行性分析”具体内容应融入前面“现状调查”中。

2.2.2目标值的确定依据不足

××检修车间QC小组“降低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a)选题理由:“接地告警误报故障”占“2014年大西高铁配电室故障”的64.26%;(b)症结:“母线单相瞬时接地告警误报最高,占总量的75%,是造成大西高铁配电室故障的主要症结”;(c)目标值确定:“如果将母线单相瞬时接地误报(症结)的问题解决,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就降低64.26%×75%=48.19%,那么配电室故障率就将降低到16.07%。因此说明,我们设定的目标值17%是可以实现的”。所以确定:降低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告警误报率,由75%降低到17%及以下。此过程中16.07%与17%没有必然联系;且前面计算过程与结果存在逻辑错误,对“选题理由”、“现状调查”、“症结”、“目标设定”之间的逻辑关系理不清;“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与“配电室故障率”混用,概念不清。有用事实数据来说话的概念,但存在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

2.2.3原因分析不彻底

存在原因分析不彻底,未分析到末端原因的问题,如××站调度车间QC小组“提高玉门沟站编组作业能力”,要因确认二,对“机列衔接不到位”这一末端因素确认过程的表述:“由于玉门沟台对西山支线机车交路运行情况掌握不准,造成车流与机力衔接不到位。”原来这个所谓的末端因素还有原因,自己证明了不是原因分析不彻底。

2.2.4对策表的制定及实施

“对策表”是计划阶段的最终结果,也是后续活动实施的依据,在对策优选后提出的对策表应按“5W1H”原则制定,做到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如,××车间QC小组“降低双块式轨枕使用损坏率”对策表,存在对策表要素不全,缺少“对策”及“地点”;“目标”不量化,“措施”不具体等问题。

2.2.5“处置”阶段草草收尾

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对工作中所困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解决,“处置”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固化,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也是活动的最终目的。但从成果材料看出草草了事的案例很多。对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总结的不精练,对固化的“有效措施”、“标准化”交代不具体。

2.3工具方法较少或运用不当

正确、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能对收集或抽样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梳理其内在关联,凸显出症结所在,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为具体解决问题提供了前提。同时,也能体现出小组掌握、应用方法的水平。如,××车间QC小组“降低双块式轨枕使用损坏率”中活动计划甘特图用在了“选择课题”前。应在选择课题后使用甘特图,且在活动完成后应有与之相应的甘特图,列出计划与实施的具体情况。部分成果材料还存在选题后列出的甘特图,计划线和实施线同时存在,活动还未开展完毕,怎能出现实施结果?

2.4缺乏数据和数据作为支撑

部分小组成果材料,如××站“小区广播技术改造”,缺乏客观的证据,事实和数据的支撑,无法体现小组活动的详细情况,说服力不强,违背QC小组活动“实”的原则。

3对策

(1)加强QC小组活动培训,夯实基础。从路局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强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活动程序、工具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基层单位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2)小组选题的指导。要有好成果,好的选题是前提。路局可针对各系统在安全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攻关难题公布指令性课题;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公布一批指导性课题,引起职工及其领导的兴趣,在成果中也有可比性,有利于相互借鉴,共同提高。(3)深入QC小组活动班组。深入QC小组活动班组进行现场指导,对小组活动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及时予以帮助解决。(4)重视QC小组活动的现场。成果发表是对小组活动全过程的进一步提炼,活动成果整理的进一步升华。好的成果材料做基础,者才能在短短15分钟时间内,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灵活新颖地展现出亮点,博得评委的认可。(5)培养骨干、创立名牌。加强对QC小组骨干的培养力度,重点指导,选派优秀骨干参见上一级培训,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在QC小组活动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从而以点带面带动小组活动的良性发展。(6)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向领导汇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在攻克一线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点中发挥作用;邀请领导参加QC小组活动成果会,亲自为获奖QC小组颁奖,让领导最大程度的了解QC小组活动,从而得到领导的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支持。(7)与技师小组结合开展。正确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出好的成果材料,逐渐提高成员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对开展以技术攻关为重点的技师小组,也能发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8)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合理分类。近几年,我局年均奖励约55万元,但在奖励力度,层次划分等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应分层次,合理安排,增加最佳新人奖、进步奖、骨干奖等。

4结语

QC小组活动做为全面质量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改进质量,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小组成员凝聚力,从而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成果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能以点带面反映出现实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必须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的蓬勃向上的积极作用,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使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作者:武刚 单位:太原铁路局总工程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