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造林技术论文范文

造林技术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造林技术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造林技术论文

林业科技推广应用效果分析

近年来,林下经济产业速猛发展,成为林业支撑田林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土地、资金、技术是农业生产基本要素,作为林地资源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和后劲发展地区,资金、技术始终是田林工程项目实现的瓶颈。1996—1998年率先引进桂嘉合作造林,3年内营造林投资1528.0万元,完成山地良种桉纤维材速生用材林种植面积3095.2hm2,获得成功后,金桂集团、丰林公司、雅长林场等27个单位和不少个人纷纷跟进,在田林县租地和合作造林,累计种植桉树20000hm2,共投资约2.5亿元。1997—1999年田林县六隆开发区通过移民异地安置形式,引进扶贫资金、广州帮扶、贷款等1.2亿元,3年完成笋竹规模种植面积1.187万hm2,安置百色市7个县石山区移民,采取笋粮间种办法,近8000人移民当年基本解决口粮,笋竹成林,第2年开始收笋,第3年正式投产,2000年移民户收笋最高达5.0万元。2002—2005年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截至2011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26466.7hm2。其中:退耕还林造林面积6466.7hm2,荒山造林面积19333.3hm2,封山育林666.7hm2,国家安排补助资金2.5亿元。2007—2012年,通过实施世行贷款“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简称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投入资金2200万元,完成造林面积9598.2hm2。为了多渠道引资集资,一是思想大解放,充分发挥田林县资源潜力,千方百计开展项目招商引资;二是建立引资项目库,认真做好项目调研论证;三是了解掌握和用好用活国家有关扶持政策,按时按质申报争取项目,确保项目实施质量、效果,增强投资信心和决心。随着这些工程造林的启动,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技术规程、标准种苗、管理办法等同时落地。国家林业局桉树中心、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广西林科院、区营林中心著名的桉树、竹子、油茶等专家相继抵县,或担任技术顾问,或讲授和咨询、指导,在专家悉心培训帮助下,工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田林县营林科技水平由此得到较大的提升。

实施桉树造林项目,先后引种尾叶桉、直杆桉、尾巨桉、巨尾桉、赤桉、巨桉、邓恩桉等12个品种和11个无性系,经过品比,确定DH33-27、DH32-28、DH32-29和广林9号无性系在山地种植表现最佳。松树引种细叶云南松、思茅松、桐棉松、杂交松,比当地优选马尾松无明显优势。油茶引种岑溪软枝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3号、桂无5号等无性系,表现甚至优良于原产地。笋竹引进采用广东省清远市的笋蔸苗移植法,可迅速大量解决种苗需求。杉木、油桐、八角、板栗、西南桦等也做了或正在做选优推广技术工作。培育选用壮苗,改变过去桉树、松树、油茶都用裸根苗或直播造林,全部采用容器苗,推广空气切根、网袋育苗、轻基质育苗技术,建立桉树、油茶近13.33hm2中心苗圃,采用桉树组培苗和扦插育苗、油茶芽砧苗嫁接技术并建立相应采穗圃,已形成各200万株/年无性系苗木生产能力,促使这些工程造林全部采用合格苗,提高造林质量。良法科学栽培,坚持适地适树,做好造林规划设计、作业设计或参与式设计,采取桉、竹、油茶、八角专用肥,示范推广油茶、板栗高换冠和油茶、板栗、八角、笋竹低产林改造林木、病虫害应用生物综合防治等。在实施桂嘉良种桉合作造林项目中,做到技术引进与吸收消化、创新发展结合,打破过去桉树都在300m海拔以下的沿海丘陵、平原种植的局限,成功引种至海拔500~1200m低中山地,采用间种抚育、防春旱、防草荒、防火灾、防干梢等特殊措施,该项目“在华南首创山地大面积引种推广良种桉种植获得成功,营林技术达到华南地区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尾叶桉山地造林达国内先进水平”,1999年项目获广西百色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结的《山地良种桉纤维材原料林栽培技术》发表在《林业科技开发》2002年第16卷第5期35~37页,2006年10月参加广西林学会学术论文评比获得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田林县在工程造林,在新技术、新品种、新品种、新成果推广及生态公益林管护中,都注重抓好领导示范点,示范乡(镇)、村和示范林建设,以示范样板带动,分别在乡(镇)、村和现场举办培训班270余期,培训近1万人次,印送下乡各种宣传技术资料1.7万份,各类苗木100万余株,累计建立科技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示范林3.3万hm2,辐射推广面积10.0万hm2。八渡乡八车屯123户503人,过去仅1户种植岑溪软枝油茶0.086hm2,现已户户引种,共有13.33hm2,并不断推广至周边村屯。六隆开发区示范推广台湾省发酵笋加工技术,引进台湾省企业公司包购经营产品,发酵笋全部出口日本市场,成为县内出口名特优品牌之一。1.4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田林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面积可达1.73万hm2,管护任务繁重。既不砍树,林农又要增产增收,林下经济产业应迎合形势和群众需要,以林下养鸡、养畜,养野生动物,种灵芝、种药材为主,县拨出专项资金,出台奖励政策,建立养殖、种植园区,扶持龙头企业,短短1~2年即可成效,达到以林护牧养农、生物除虫灭草、粪渣肥地还林、农林牧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目的。不完全统计,仅林下经济示范点,2010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4倍以上。仅养鸡这1项,年养殖出栏106万羽,产值3710万元。

面对林业面积大县、资源富县、人口小县、经济穷县及人才弱县的现实,实现跨越发展,跟上全市、全区小康建设步伐,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在总结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更应看到存在的不足和矛盾,必须思考和善于处理以下问题。

1适应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

田林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实现林权林地均权山到户,调动了广大林农生产积极性。分山分林到户,与林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努力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继续完善“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宣传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在农民自原和保证林地应得权益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山地林地流转经营规模,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县、乡(镇)林业部门正在旧州镇实现连片266.7hm2油茶无性系造林基地项目,将起到探讨和示范作用。

2加强人才培训,构建三级科技推广网络

点击查看全文

荒漠化林业科技论文

1收益方面

很多山区都因为荒漠化严重而摆脱不了贫困,为此,不能只依靠贫困山区的人民来预防和治理荒漠化。我们应该鼓动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一起参与到防止荒漠化的过程中,例如,让人民群众承包山林,大面积种植树木和草地在荒地上,同时,我们还应该大范围的引进新品种的药材和果林,以此帮助公司和荒漠化地区的农民建立药材基地和没有公害的绿色果地。并且,利用好沙地生物圈林草间作模式,大面积的种树和种草,诸如文冠果、山杏、地产果等树木,努力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具有特色的林业生产。

2机制方面

针对较为严重的荒漠化区域,我们总是可以大概的发现有发展畜牧业的痕迹。有些地区在发展畜牧业上没有进行严格控制,任其随意扩大发展,导致破坏了植被,日常月久,逐渐出现了裸露的山石,造成了沙化出现。所以,我们应该在政策和体制上做出有效的调整,因为制度相对于人为治理来看,更有利于综合有效的治理荒漠化。在蓄养牛羊的地区,我们应该控制好河畔、林场、山场和草场的环境,宣传鼓动牧民在喂养羊和牛时使用玉米桔秆的氨化技术,大肆杜绝那些处于恢复植被区的地方放牧牲畜。大体来讲,防止荒漠化并不与发展畜牧业生产相矛盾,事实上,只要我们处理好政策和制度上的问题,就可以实现互相作用、互相激励和互相促进的功效。比如黑龙江省的一个养牛大县,其在蓄养黄牛时采取的手段就是玉米秸秆氨化,如此一来就轻松地处理好了黄牛上山吃草的问题。制度就是发展,是一种调整,同时也是一种约束。在我们防止荒漠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含量,同时也应该重视机制方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借鉴鉴定机制和专家的评估,力求科学合理的指导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工作。

3技术方面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存在的矛盾之一就是荒漠化,在防止荒漠化的进程中我们采用的技术方式主要是种草治沙、种树治沙,大多依靠的树木和草禾。最近这些年来,很多从事林业科技的人员主要是力求革新新品种,广泛培育并引进了许多新的草种和树中。改变了治理荒漠化的方式,利用了很多颇具综合性的技术方法,比如高效节水技术、保护森林技术、抗旱种草造林技术、水分平衡技术和植被覆盖技术等,运用此种科学技术来进行治理,有效的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概率,同时在防治荒漠化较好的区域,已经有效地减少了沙尘暴的危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理论方面

点击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惠农活动探析

摘要:以笔者在林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实践的若干经历为论据,论述农林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扶智与强农惠农的途径,即在农村调查中注重发现技术问题和科技推广盲点、弱点,立项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创造、加工成农民乐于接受的模式和载体,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出去,产生经济效益。

关键词:扶贫扶智;推广应用;强农惠农

农业科技人员在扶贫扶智与强农惠农行动中的作用,应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支点,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广技术,攻克农村农林科技推广盲点、弱点,实现科技惠农富农。本文将以笔者在农村林果业科技推广实践中的体会为素材,探讨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扶智与强农惠农的途径。

一、深入调查,发现问题

农村农业科技推广的盲点、弱点和难点在哪里?应该设立哪些具体项目?只能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

(一)宁县黄甘桃栽培保种研究

宁县黄甘桃是宁县的传统地方优良桃品种群,以前主要在九龙川栽培。进入本世纪以来,宁县黄甘桃发生了以品质变劣、市场无货为特点的栽培衰败,危及黄甘桃种质资源保存。从2006年开始,笔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九龙川及全县各地开展专业调查,发现实生繁育(导致品种变异)、花期霜冻(九龙川是个聚霜窝子,来自西北方向的寒潮进入后很难出去)、技术不当(例如短枝修剪导致黄甘桃绝收等)、产后处理跟不上是主要原因。以这些问题为导向,确定以品种选优、避霜规划、技术研究、产后处理作为研究方向,开展了长达10年的研究,取得了优选品种、避霜规划、栽培技术、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新成果。

点击查看全文

林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强化对策

在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通过对这些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便形成了林业科技档案。林业科技档案承载着林业科研和林业工作的发展历程,贮藏着丰富的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是林业科研工作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绿色崛起的技术支撑,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编目、保管、统计、利用林业科技档案对推动林业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1林业科技档案的主要特点

1.1专业性

科技档案与其他档案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产生、形成于科技活动中,而科技活动是分专业进行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性的特点是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1]。林业科技档案除了具备科技档案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咸宁林科院为例,在对竹类、杉木、油料作物等方面的研究时,归档材料就含有调查记录表、观察记录表、施工记录表等大量的专业调查数据;如潜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就包括建筑施工图、工程预算书等归档材料,涉及建筑、水利等多个方面、多个专业的内容。

1.2成套性

林业科技项目在立项、审批、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成套性的特点,即围绕着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形成,每一项都是相互关联,密切联系,记录了完整的科研项目活动。

1.3阶段性

点击查看全文

林业经济发展案例及新思路

摘要:指出了伴随着城镇化的进展,竹溪县乡镇人口减少,从事林业工作的劳力紧缺,林业经济发展减速,如何振兴县里林业经济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项难题,通过对竹溪县目前林业发展状况的调研,结合优秀案例,总结并提出了竹溪县应结合当前的林业政策,鼓励企业家及农村合作社投入林业建设,将会对发展竹溪县林业经济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竹溪;林业经济;城镇化;林业政策;发展

1引言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展,我国乡村人口逐步朝城镇转移。人地矛盾问题突显,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势必造成农村的空心化,土地无人耕种,林地无人管理经营的难题。城镇化必然造成林业经济比重下降,逐步萎缩的现状。指出了城镇化模式下林业经济振兴的新思路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竹溪县调研、收集其典型做法,总结其结合林业政策下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以供参考。

2研究区概况

2.1地理位置。竹溪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隶属于十堰市,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处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2.2林业及林业经济概况。全县版图面积3307km2,有林地249,629hm2,森林覆盖率76%,是全国天保工程示范点(县)。竹溪有“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的美誉,截至2008年底,茶叶基地规模达到18万亩,位居湖北省第四。县茶叶年产量达到500万kg,年产值达到3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骨干产业。竹溪盛产优质核桃,乌皮核桃壳薄、味美。核桃已成为竹溪天然林后续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小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全县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2万亩。林下养殖增收效果明显。养殖业开始由圈养向原生态方式放养转轨,承包租赁山场养殖,已成为主要模式。

3研究方法及亮点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