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林区刺槐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林区刺槐育苗造林技术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林区刺槐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摘要】刺槐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耐水湿,抗腐朽,嫩枝和叶子可作饲料,是群众喜爱的优良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树种。通过多年陇东地区刺槐育苗和造林实践,总结出了该树种在子午岭华池林区育苗造林技术,可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刺槐;子午岭;育苗造林;应用推广

1生态特性

刺槐(拉丁文名:RobiniapseudoacaciaL.)又名洋槐,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树皮厚,灰褐色至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稀光滑。原生于北美洲,现被广泛引种到亚洲、欧洲等地。树叶根部有一对1-2mm长的刺;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高。刺槐花可食用。刺槐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壤土、沙质壤土、沙土或黏壤土,在中性土、酸性土、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性土上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积水、通气不良的黏土上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喜光,不耐庇荫。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

2育苗技术

2.1采种

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圆满的10-20年以上生长的壮龄树作为采种母树。子午岭林区荚果在8-9月份成熟。荚果颜色由绿色变为赤褐色,荚皮变硬,呈干枯状,即表示成熟,可以采种。采种时用高枝剪剪下荚果。采回的荚果应在通风处晒干,用棍棒敲打,脱出种子,再用风选法去掉果皮及杂质,即得纯种。种子贮藏时最好每百斤种子拌入0.5%的666粉1两,搅拌均匀,装箱或装袋干燥。一般情况下,每百斤荚果可得纯净种子7.5kg。种子千粒重约19克,0.5kg约26000粒。发芽率为80-90%。

2.2选地和整地

刺槐幼苗畏寒、怕涝,所以育苗地应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灌的肥沃砂壤土、黄绵土为宜。头年秋季深翻土壤(25cm以上),磨平,来年春季施足底肥,1亩地施磷肥50-100kg,也可亩施农家肥5000kg左右。在整地的同时,每亩用7.5kg硫酸亚铁粉末和5%锌硫磷250kg,再掺入40倍的细土,搅拌均匀后撒入地中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整地要求精耕细作,秋季整地施肥,春季耙耱保墒,5月上旬灌水后播种。

2.3种子处理

剌槐种子皮厚而坚硬,播前必须进行催芽处理,采用热水浸种,分级催芽处理法,即将种子倒入60-80℃的热水中(种子与水比为1∶2),用木棒充分搅拌,5-10min后掺入凉水,使水温降到30-40℃为止,然后将浮在上面的杂质和坏种捞除,好种浸泡24h后捞出,稍干时用细眼铁筛筛去未泡胀的硬粒种子,再进行烫水浸种,已吸水膨胀的种子放入笸箩内,盖上湿麻袋,放在向阳温暖处,每天用温水淘洗2次。4—5d后待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2.4播种

刺槐过早播种易遭受晚霜冻害,所以播种宜迟不宜早,陇东地区一般在“五一”前后播种(主要避开出苗后遇晚霜冻害。畦床条播或大田式播种均可。一般采用大田式育苗,先将苗地耱平,再开沟条播,行距30-40cm,播幅8cm,沟深1.0-1.5cm,沟底要平,深浅要一致,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然后及时覆土厚1-2cm并轻轻镇压,覆白色地膜。播种量60-90kg/hm2。

2.5苗期管理

在剌槐育苗中,掌握幼苗耐旱、喜光、忌涝的特点,是保证育苗成活的关键。

2.5.1灌水播种后到幼苗出齐以前不能灌水。播种后约15d左右苗木出齐。出苗后,土壤湿度适中时,要及时松土中耕,提高地温,有利发芽。灌水过早,土壤湿度过大,地温低,容易坐苗或出现黄叶病。在反复中耕松土的基础上,6月初可以灌第1次水,以后在正常情况下每隔20d灌水1次。7月上旬灌水后暂停一段时间。以促进苗木提高木质化程度、增强越冬能力,11月下旬最后灌1次冬水。雨季注意排水。

2.5.2间苗、定苗苗高3-4cm时在灌溉后或者遇雨后进行间苗,间去过密和弱小苗,同时把拔出来的幼苗及时补充到缺苗的空隙,留苗15-20株/m。苗高10-15cm时进行定苗,留苗密度8-11株/m。

2.5.3追肥当刺槐定苗后,结合第1次灌水进行第1次追肥,施入尿素45—75kg/hm2,追肥应少量多次。7月上旬或中旬,结合灌水或下雨少量多次追施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2次,施肥量为75—195kg/hm2,8月初停止施肥。

2.5.4摘心截头8月下旬对生长100cm以上的高度的苗木进行摘心截头,之后每十天将新发的侧枝控制在5cm以下。

2.5.5松土除草育苗地要在灌水后或雨后及时中耕,经常保持疏松无草。

2.5.6越冬管理在土壤封冻前灌足冬水后,在苗木根部壅土5-8cm。壅土不仅可以帮助苗木防寒,也可防止野兔啃咬苗木地上根部,形成“环切”。刺槐一至二年生苗易遭秋霜冻及春风干的危害,致使苗木地上部分干枯,故苗木应在秋后挖出进行秋季造林。若在下年春季造林

2.6病虫害防治

刺槐小苗的病虫害有地蛆、象鼻虫、蚜虫、立枯病等。发现虫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立枯病,在发病初,用50%的代森铵300倍至400倍液喷洒,灭菌保苗。当苗木出齐后每15d喷洒1次1-2%硫酸亚铁药液进行防治。6-7月发生蚜虫危害,可用40%乐果0.05%的溶液喷洒防治。

2.7起苗运输

起苗前5-6d灌足底水。起苗时从苗畦一头按顺序出圃,要保留完整的根系,根系长度不小于25cm,运输途中要做好保湿,防止风吹、暴晒。运输到造林现场应及时进行栽植或假植。

3造林技术

3.1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以阳坡、半阳坡中下部、低谷带为宜。最适生的造林地为:具有壤质间层的河漫滩,在地表40—80cm以下有砂壤至粘壤土的粉砂地、细砂地,土层深厚的石灰岩和页岩山地,黄土高原沟谷坡地(尤以退耕地和撂荒地为宜)。

3.2整地

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或造林当年的春季。沟谷平底多采用穴状整地,穴的直径0.8m,深度均为0.4m。对坡度较大的地块,采取反坡鱼鳞坑整地方式,整地规格为长径0.8m,短径0.6m,外沿筑埂,梗宽、高各0.4m。坑面修成外高内低的反坡形(反坡度5°-8°)。呈“品”字形排列,达到最大的拦截蓄水能力。近年来为尽量保护造林地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控制水土流失,子午岭林区多采用鱼鳞坑整地,整地时间选择在头年秋季。

3.3造林时间

剌槐春、秋2季都能造林。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子午岭属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的地区,故选择在春季采用截干造林;春季选土壤解冻,树液未流动的4月上中旬时造林成活率高。

3.4植苗造林

子午岭地区造林多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密度选择111-222株之间适宜。一般刺槐与油松、侧柏、榆树、臭椿、白蜡、辽东栎等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林木生长量大,病虫害少。混交方式以带状或行间混交为好。利用刺槐根蘖和枝条萌发力强的特性,主要采用一至二年生健壮苗(地径≥0.8cm,主根长≥20cm,毛细根发达完整)进行截杆埋根栽植,即起苗时对地上部分保留苗高15—20cm进行短截,栽植时先将苗木根系蘸泥浆保湿后放入已挖好的栽植穴,扶正苗木,根系舒展,填土分层踏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注意栽植不宜过深,一般栽植深度比苗木根颈高出1-3cm,覆高15-20cm的小土堆埋住苗干,埋土不宜过深,应与苗木埋平或苗干外露1—3cm。

3.5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管理除了正常的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外,主要是进行除蘖抹芽、修枝去梢等,培育壮直的主干,促使树干和树冠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崔勇,郑晓东.刺槐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4(05)

[2]张志刚.黄土高原干旱区刺槐育苗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6(05)

[3]唐建宁,唐春慧,杨斌.宁夏地区刺槐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J].宁夏农林科技,2014.55(07):8-12.

作者:刘博伟 赵胜利 单位: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