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区混交林造林技术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东北地区混交林造林为研究对象,论述混交林概念和混交林的功能价值,研究东北地区混交林造林的技术要点、混交方式和混交类型及其要点,阐明东北地区营造混交林对于国家林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混交林;混交类型;混交方式;东北地区
东北林区广泛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是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区共有森林面积0.45亿hm2,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木材蓄积量达32亿m3,占全国木材总蓄积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产出地与木材战略储备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过度开采与利用,使东北地区的天然林资源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林业资源产出量日益降低。基于这一情况,1998年国家出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相关政策,使全国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修养生息,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多年来,东北林区在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通过加大人工林营造力度以及相关优化措施来增加森林资源,不断提高其丰富性和稳定性,遏制了林业资源匮乏问题进一步恶化。东北地区地处寒温带,常见的混交林主要有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通常由栎属、槭属、椴属等阔叶树种之间并与云杉、冷杉、松属的一些种类混合组成。东北地区营造混合林,主要是根据当地林地特点与树种习性,通过人工干预,不断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林木成材的速度与质量的造林方法。混合林能够对空间资源和养分进行更高效的利用,是一种更加适合广泛经营的林业造林方式,对于造林地土壤条件的优化也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使林业得到更加综合化、生态化的发展。在进行混交林造林时,应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混交林优化当地生态、环保、经济工作的价值,通过其技术要点分析,探索出能够提高林业工作水平的策略,对当地林业工作起到引导与参考作用。
1混交林的基本概念
在林业领域对于混交林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从字面含义来看,混交林就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树种交叉组成的林分。但这种概念较为笼统,不具备明确的指向性与规划性。在有些国家的定义中,将混交林定义为有两个或多个习性相近树种组成树冠,从而形成的多层次林地林分结构。在具体造林实践活动中,对于混交林的概括将更为详细,它要求混交林由多个树种组成,且混交林木的总数和材积量要高于20%。通过混交林的不断建造发现,相对于人工纯林,其生态价值和防护能力更强,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更加有利于林业行业发展,是林业造林必然的发展方向。
2东北地区人工混交林的功能价值
2.1充分利用造林地的空间资源
混交林造林能够对造林地的空间资源进行最充分的利用,而在东北地区这种特性会发挥到极致。同时,也能够提高混交林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林业工作者应对各树种的生长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重点营造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椴树、柞树、水曲柳、黄波罗、胡桃楸等适生、速生树种。要结合其生物特性进行最科学的混交林造林,能够使造林地的空气、水分、光照与养分资源实现最科学的分配与利用,使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更好的蓄积,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环境保护,同时更好的满足林业资源需求。
2.2提供林业多种经营的方式
有别于传统纯林的单一的经营方式,混交林造林能够使林区经营方式实现多样化发展,为林区提供更加丰富的经营渠道,使林区的收入得到有效的提高。经调查,混交林的单位面积生产力比纯林的高很多,林下的非木质林产品生产量更大。通过获得更多森林产品,林区经营水平也可得到相应提升,使林区完成增产丰收的目标,对于东北地区的整体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混合林造林对于造林地的生态环境也具有良好的优化作用,它能够丰富当地的微生物种群,并且对其土壤结构进行改良,使林地具有更高的水源涵养能力和林地的风沙抵抗能力。另外,混合林能够在内部形成小气候,从而使林地内一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中。
2.4生态效应明显
混交林造林能够使其内部的环境更加有利于动植物、菌类及微生物繁衍,使其内部具有科学的生态环境,为生物生存与繁育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更加有利于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使森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3东北地区人工混交林造林的技术要点
3.1混交方式要点
3.1.1带状混交带状混交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所组成的森林各自呈现出带状的形式,具体的混交比例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带状混交的优势之处在于操作简单,而且对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格不同的苗木都比较适合,只是对于地形地貌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要求地势平坦,川地最佳。
3.1.2块状混交块状混交指的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所组成的森林,各自呈现出块状的形式,和上述的带状混交一样具体比例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块状混交在操作上比较复杂,但是对于地形地貌的要求不高,同样在类型不同、规格不同的苗木中都比较适合。
3.1.3株间混交株间混交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所构成的森林,呈现出混合栽植的混交方式,在比例上也是与实际情况有关,这种方式对于地形地貌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采取这种栽植方式的苗木,通常是一米以上的大苗。
3.1.4无序混交无序混交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所构成的森林,呈现出混合栽植的方式,具体混交方式不确定,比例也不确定,在地形复杂和特殊的造林要求中比较常用,例如,山脚、山顶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景点等,对于注重景观效应的公园,这种混交方式非常适合,苗木的选择上也一般以大苗栽植为主。
3.2混交类型要点
3.2.1乔木混交在混交林中,一定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乔木树种,通过混交的方式能够将造林地的地力充分利用起来,而且可以将树种的其他效能发挥出来。主要树种与次要树种进行混交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复层林,上层是主要树种,下层是次要树种。乔木混交过程中,树种间矛盾比较少,林分生产率相对较高,有良好的防护效能,具备良好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在混交林内中等乔木处于次要地位,林分一般不会对主要树种造成威胁。
3.2.2乔灌混交乔灌混交参与树种类型有所不同,但彼此间的矛盾比较缓和,林分相对稳定。这种方式在初期的生长过程中,对于乔木树种而言,灌木可以充作侧方庇荫,可以起到保护土壤改良土壤的作用,在一些混交林的设计过程中,如果灌木死亡,那么乔木树种则会有更多的营养空间,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对林分密度自行调节。
3.2.3综合混交这种混交方式指主要树种、次要树种和灌木进行总体性混交。综合混交类型包括了乔木混交和乔灌混交的优点,不过这个类型在设计上相对复杂,想要营造综合混交的难度比较高,在一些技术不成熟的地区不宜使用。
4结论
加大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储量、加强森林生态安全性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防止当地林业资源状况下滑,要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人工混交林的科学营造措施。在保证了解东北地区树种习性的前提下,将不同的树木种类充分利用起来,促进林业资源的迅速成长,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东北地区森林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蒲真,张芳玲,古元阳,等.我国东北地区自然植被保护现状及保护优先区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9,38(9):2821-2832.
[2]叶俊伟,袁永革,蔡荔,等.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物种的谱系地理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7,25(12):1339-1349.
[3]王岩,马阿滨.转型背景下的黑龙江森工林业科技发展研究[J].森林工程,2015,31(6):29-32.
[4]王沛.探析东北地区混交林造林技术要点[J].科技资讯,2015,13(10):60.
[5]张霞.试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3(10):148.
作者:孙毅兵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第三调查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