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造林技术与林业资源养护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造林技术与林业资源养护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造林技术与林业资源养护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林业资源消耗越来越大,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为了让社会青山绿水能够可持续为城市建设提供资源,国家已经提出了植树造林的建设计划。本文通过对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林业资源如何才能进行更加科学的养护,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我国林业生产带来更加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植树造林;生态环境;造林技术;林业养护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现状

1.1森林资源类型

以林业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环境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类型,全球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15%,但是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当中,全球森林面积骤然减少,社会生产建设整整消耗了接近1.3亿hm2田地,导致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我国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开始重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要性,让我国森林资源得到不减反增,从1990年到2015年间,我国森林总面积增长超过7300万hm2,为国内经济增长作出非常大的贡献,同时也降低了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森林资源不仅仅是指树木,同时还包括在林地内生存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存在。长期依赖森林资源生存的所有物质都是这个层次内的包含物,在不同的地区,对于森林资源的范围划定有不同的定义,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之一,林业资源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同时也可以维护生态环境,调节气候的同时防止大量自然灾害。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洪涝灾害等多重自然灾害,森林内部的自净功能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新的空气,形成天然的城市保护罩。

1.2林业资源现状发展分析

林业发展需要遵循国家制定的大方向战略,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让植树造林的工作得到有效提升,林业发展也展现出另一种全新的面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林业资源在政策的保护下,已经非常有效地提升了产量,与此同时,森林植被的面积覆盖率超过22%,我国林业资源的总产量高达188亿t,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我国部分地区退耕还林的力度较大,让其森林覆盖率超过60%,但大多数地区由于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发展还需要对林业作出更好的调整,早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1.3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林业资源虽然在国家政策的监督下,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但是林业资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导致林业技术无法深入基层,不能满足各地区的不同发展情况。第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低,难以满足长期的林木资源供应。由于树木需要长时间的生长,才能够长成结实的、能够进行加工的木材,但是过度地消耗林木资源,并且木材的利用率下降,都导致大量木材得不到有效地利用,造成另一个方面的浪费。第二,林业种植业较为辛苦,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由于林业种植的周期过长,导致大部分农民不愿意长时间消耗精力在林木种植工作当中,更愿意选择能够尽快带来经济收益的粮食作物种植,造成我国林业种植人员较为紧缺,其中更是缺少技术人员,让林业发展事业进展缓慢。第三,我国林业种植类型较为单一,缺乏合理的植物种植搭配计划,并且由于各地区的发展实际情况不同,造成大量的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没有更加合理科学的生长环境。第四,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对于林业发展的提供的补贴和扶持,并没有成功地深入基层地区,强调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让林业生产出现非常不合理的建设情况,过度开发与不合理的种植加在一起,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的活性,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更多。

2植树造林技术

2.1植树造林概述

植树造林是新时代发展当中针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的重要生产活动,为了更新森林系统,弥补森林环境在人类的过度开发中出现的自然生态问题,必须要通过森林树木的重新种植,结合科学地浇灌、施肥方式,为生态建设出一份力。种植面积较大的造林行动,大多数是由上级部门规划组织进行,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进行适当的树木种类选择,按照抚育的基本程序,使树苗在生长期内获得充足的养分,最终形成一片森林。我国在近二十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中,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森林面积连续三十年都处于双增长的基本水平,并且成为全球森立资源最大的国家。

2.2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重建计划当中,植树造林能够保持水土,减少土地资源长期被破坏的程度,尤其是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通过大量地退耕还林,能够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当一片土地资源长期没有植被的保护,遇到大量降水的情况,雨水就会疯狂冲刷地表的泥沙,带走土质当中的营养成分,随着河流把入海口堵塞,非常容易造成海水倒灌,大量高浓度的盐水进入田地,提高土地的盐渍化程度,造成水分过度流失,这一片土地就再也不能够种植植被。要想抑制水土流失,就需要尽快在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进行植树造林,让植物根系锁住地表水分,并且巩固土壤的结实程度。通过防风固沙,提升土地的储水蓄水能力,调节小区域内的整体气候,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其次,植树造林还能够抵挡住大量风沙,净化空气质量。近年来,气候异常变化,让我国山地地区饱受风沙灾害的折磨,通过种植防护林,让树木减弱风的能量,削减漫天飞扬的尘土,防止大量风沙进入城市,造成交通不便,也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大面积种植防护林还能够净化周边空气,清除大部分的空气污染,树木每日大概能吸收二氧化碳67kg/667m2,与此同时,还能够释放出48kg的氧气,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空气质量。不仅如此,植树造林在夏季能够减低周边空地的气温,保持凉爽的气候环境,而在寒冷的冬季,植物呼吸系统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树荫下的冬季气温比周边明显高出2℃~3℃。树木的树叶是天然的除尘器,能够利用绒毛吸附空气当中的有害微粒,减少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可能性,绿色植物的种植是非常关键的,除了上述的好处以外,植物造林还能够消灭一部分细菌、降低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建设得过多噪声,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1]。

2.3林地的清理与整地

要想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首先就需要对林地进行清理,为树木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区域。由于过度的林地资源开发,让我国土地类型过于复杂,在正式展开林业种植之前,首先就需要对土地进行修正,填平土地资源,进行适当的施肥,提升土壤肥力,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制定合理的清理办法,让林地当中的杂物能够有效地清除,调整成为适宜树木种植的状态。前期的林地清洁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改善土地的整体情况,按照实际种植的树木特性,进行土壤深度调整,大型林木的种植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整地深度应当保持在40cm左右,做好全面的整地调整,生土与熟土的混合回填方式买就需要在种植基坑挖掘之前建设完毕,保持土壤的活力,才能够进行种植坑的修建。

2.4播种技术

播种就是将植被的种子填埋到土壤当中,适当灌溉水源,让种子发芽成苗的基本流程,播种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植树造林步骤,由于每一种林木的生长特性不同,对于播种的区域、深度以及土壤养分的需求都各有不同。不论是传统的人工播种,还是科技设备引领的自动化播种技术,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树木种子的个体差异,对种子进行特殊的防护处理,提升种子的整体存活率,避免在前期生长期间就造成大量的种苗损失。目前,我国的林木种子播种技术较为成熟,经过药物处理的种子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大大提升了林木种植的存活率。进行播种时,需要结合土地实际的地质水文环境,避免差异性较大的种子播种,反而造成大量养分消耗,同时造成育苗工作的困难。在部分偏远地区的林木种植过程当中,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指导,深入基层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减少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2]。

2.5无性繁殖技术

与播种法不同,植物的无性繁殖技术是通过嫁接断植的方式,使植物得以存活,还有一部分植物无性繁殖也会使用扦插技术。由于大部分林木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分殖能力,通过一小部分树干的嫁接,也能够让树苗存活下来,尤其是一些存活率不高的种苗,在与其他存活率较高的树木进行嫁接后,就可以培育出更加优质的植株,提升林木的抗病害能力。植物嫁接技术是近几十年内通过不断地研发产生的新型种植技术,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为植物提供了更好的基因组合,对相应的植物品种进行人为调整,可以改善其最终的生长形态,并且还可以减轻林业种植的育苗负担,降低总体种植成本。

2.6移栽技术

移栽技术要注意时机,早期生长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苗尽量不要进行移栽,幼苗刚刚发育阶段,如果移栽,很有可能造成根系伤害,同时也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得不到很好的恢复。当幼苗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能够在没有大量土壤养分包裹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活力,才可以进行移栽。为了使大部分水土问题严重的地区能够尽快获得林木植物的保护,移栽技术是非常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在移栽的过程当中,由于外界因素也会很容易干扰植物的存活状态,需要做到快速、高效地进行植被转移,保留大部分强壮的根系,并且防止适当的生长土壤,让移栽的植物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正常发育[3]。移栽造林的成本消耗较大,并不会使用在大型种植工程当中,应用于小地区的植被环境改善项目。

2.7混交林种植

混交林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有两种及以上品种的植被构成的树林,通过适当的植物种植搭配,能够让植物之间相互作用,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林地的稳定性。对于大部分容易受到病虫害侵扰的植物品种来说,混交林种植是非常常见的培育技术,并且能够有效防护过多的自然灾害。混交林能够解决单一种植的问题,目前我国混交林的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个省区内,大面积的森林防护,就需要运用到混交林这种科学的种植手法。在其他地区当中,若要进行混交林种植,需要制定适合当地土壤情况的种植计划,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破坏。

3林业资源养护管理措施

3.1防火管理措施

森林火灾的频发,让人们损失大量木材资源,并且产生过多的破坏生态系统的有害物质,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消防人员伤亡。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好防火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内容,尤其是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地区,更应该及时关注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通过对天气情况的观察预测,以及人为因素的防护,减少森林火灾隐患。同时利用更加先进的火灾预警巡逻装置,对无法深入进行巡逻的地区做好防护,避免人员在森林内使用火源,严厉打击造成林业火灾的犯罪分子,做好相关警示[4]。

3.2防虫害管理措施

病虫害的危害是非常影响林业植被生长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日常巡逻无法全面检查的区域,很容易让病虫害埋伏在其中,等到季节性交替变化非常明显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让管理人员措手不及。预防病虫害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种植的整体效率,避免大量病虫对树苗、树根以及其他部位造成伤害。简单常见地防止病虫侵扰的技术手段有在树干上涂上石膏,或者为树木施肥提升其免疫力,让树苗的存活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大量病虫害的侵扰。病虫害大量传播,不仅会严重危害树木的健康,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植被死亡。植树造林的工程建设当中植物的类型多种多样,面临的病虫害侵扰就会更多,林木养护工作中,病虫害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3.3林地种植结构调整

对于生长周期以及生活习性不同的植被,在进行种植时,需要结合个性化生长差异,对整体范围内的林园作出结构调整。林地种植结构能够直接影响到内部所有林木生长的质量,进行林木养护工作时,需要做好种植结构调整。针对传统的种植模式,林业种植部门需要引进更加成熟的种植技术,结合科学的管理手段,保障林木生长的实际需求。对于大面积种植的林地范围,需要做好规划设计,让不同生长习性的植被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养分,及时为营养不足的树苗进行营养补充。

4结束语

不论是造林技术,还是林业资源的养护管理,都需要大量人力资金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多投入一些关注,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共同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社会性工作内容,如今,我国生态环境在工业生产的影响下,遭到大量的破坏,难以为人们提供给更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必须要注重植树造林的工作开展,通过更加科学的养护管理技术,提升社会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伟东.探讨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J].…河南农业,2021(35):37-38.

[2]王林花.造林技术与林业资源养护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8):108-109.

[3]赵静英.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与造林关键技术探寻[J].种子科技,2020,38(15):32-33.

[4]管文鹏,郭建伟,赵万利.造林技术与林业资源养护分析[J].花卉,2017(18):153-154.

作者:谭慧敏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林业工作总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