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物保护下的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物保护下的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物保护下的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

摘要:光照条件的均衡性是评价当代博物馆建设优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观看者眼睛中反射的物体颜色差异是由于投影的时候光线还原程度的不同引起的。本次探究通过对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的调查研究,首先对博物馆展陈照明的研究动态及相关标准做了解释说明,又对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给予观看者一个好的参观环境,按照它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与采光条件,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照明方法,对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的设计原则展开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文物保护;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

博物馆照明设计是内部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已被大范围地应用和探究并变成了博物馆设计的主题。照明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与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有直接的关联,适宜的室内照明环境可以让人们有一种安全、舒适、愉悦的感受。而当前大多数的学术探究都是在纯粹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人、外部条件、文物保护等方面来探究现代博物馆展陈照明的文献少之又少。所以,以文物保护为出发点,博物馆的展陈照明一定不能仅仅以符合视觉条件为目标,还要提高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从设计方法和原则角度改善现在博物馆展陈照明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保护文物。

1研究动态及相关标准

1.1对展品进行分类保护

根据光敏感程度对不同的展品做分级保护,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COM)把文物材质的光化学稳定程度分成了3个等级:对光非常敏感、对光敏感、对光不敏感。我们国家《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也运用这个划分标准来进行展品分类,如表1所示[1]。

1.2限定曝光量

灯光对文物的辐射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并且不一样的光敏文物可以接收的最大曝光量也不一样。为了很好地维护物品,对一年的光照和曝光时间的乘积进行限制,并且将年曝光量作为限制的首要参考值[2]。表2是展品年曝光量的限定值。

2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照明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展览厅照明显色性差

显色性说的是展览品颜色被还原的程度,或者是还原颜色的真实度。光的显色性说的是被不一样光谱发光体照亮物体的显色程度,一般情况下,由显色标准值来定量评估,显色标准值最大是100[3]。显色值高的发光体还原出来的展品色彩会更好,参观者看到的色泽类似于自然光下的原色;显色值小的非自然光对颜色的还原程度较弱,参观者看到的色泽与自然光下原色的差距很大。所以,在配置的时候需要按照展台区域与物品的真实情况来决定使用自然光照明或是非自然光照明。

2.2眩光现象严重

眩光是由于光的亮度不适宜或与其他光的对比度较大导致的视觉倦怠现象,进而使展品的可见性降低的状态,即炫目[3]。眩光被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直接眩光,第二种是投影光下的折射眩光。参观者在欣赏物体的时候,如果发光光源与玻璃的对应位置有问题,就会造成折射眩光,折射光源会发射进入人眼,干扰人们的观看效果。所以,出现眩光现象不但会使物体真实状态的呈现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给参观者带来很不好的观看体验。

2.3展示区照度均匀度较弱

照度均匀度是将单位面积内的光照平均性给予说明的一项指标。灯光照射的均衡性好,照明强度会更好,人们观看时的感觉也会不同,体验感会更好,照明均匀性的强度接近1的时候,便是照明的最佳状态。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以荧光灯具为主要的照明,它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装配便捷,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显色值比较差,只有65~80,不能确保书画以及织物外部的照明强度之比为3∶1。可以看出,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文物展示区的照度灯的选取不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

3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3.1博物馆照明设计基本方法

垂直照明:给观看者一种展品清晰的视觉体验,进而让人们有一个敞亮的印象。水平照明:展台平面的水平照明突出了总体的展览效果,水平照明可以照射到很大范围。方向性照明:这种照明方式可以突出展示物体的特征,能完整呈现出物体的细节并还原出物体三维立体感。

3.2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的设计原则

3.2.1改善光源光谱,保护展品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发光体的短波光谱能量较高,对展品的损害较大,相反,长波光谱的能量较低,对物体的损害就比较弱。实际运用与理论探究均显示,卤素灯具有色温比较低、长波谱多样、显色程度好的特点,是一种适合博物馆运用的光照源。然而,如果运用其他的光源来进行照明,对物体的伤害程度比卤素灯要大很多,并且照明的色彩差异大。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运用其他光源的时候,选用适当的方法来清除蓝色光谱,则对博物馆展品的伤害会变小,色彩的问题与使用卤素灯时也会相似。所以,当使用新光源的时候,有必要注意光源光谱的分布情况,并选择丰富多样的长波长和比较单一的短波长的光源,这对展品的维护有很好的作用[4]。

3.2.2光线和文物的统一原则在博物馆展览照明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空间照明能否满足所展示的物体对光线的要求。调整光照的饱和度、明度、色泽、强度的分布状态,可以为观看者创造一个舒服的照明环境。照明的灯具是博物馆展览厅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照明不仅为物体提供了基础的照明条件,而且创造了一种特定的场景和空间风格,为了更好地衬托出主题,还要和博物馆的总体格调相互映衬。比如瓷器、石材等物体,应该注重细节的展示功能。以调整亮度的方式创建出古朴的格调,以便观众能够真正体验到古代文物的具体场景。要准确、完整地传递前辈的艺术风采,有必要通过调整光的均匀性来充分再现文物的原始面貌。

3.2.3注重人的感官体验原则从照明科学的层面来看,自然光线应该是具有最佳显色特性的光源。因此,人们不仅在研究质量上超越了自然光,其效果也比日光光源更好;而且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有效运用日光,使其变成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主要部分。为了使观众对文物的质感、结构、色泽、外貌体会得更真实并且使文物具有外观的美感,照明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展示厅的色彩和眩光之间的联系性,整个照明系统的设计也需要注意人性化的原则。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博物馆。例如,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馆的陈列室对灯光色彩的把握就非常合理,在浅灰色的内部色调下,古钱币被映衬的更雅致、更古朴。灰色调可以避开物体表面出现反射的情况,不会使光源的颜色受到干扰,从而实现最优的显色特性。

4结语

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应按照保护文化与弘扬历史文化为宗旨,它是艺术和科学的融合,同时也是照明设计中极具探究价值的照明空间设计。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的展品数量也在持续上升,展厅的多样化发展推动着博物馆对照明设计核心主题的持续深入研究,并探究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照明环境,这会使博物馆的陈列更合理、更人性化、更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索经令.博物馆展览的照明维护[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8(00):333-338.

[2]闫宏斌.基于文物保护的原状展陈照明——以故宫原状展陈照明设计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7(3):116-124.

[3]姜波.驶向星辰与大海——沉船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10):1.

[4]向超,廖树渝.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9(23):239+241.

作者:柴丽平 单位:东营市垦利区博物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