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夜景照明交互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夜景照明交互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夜景照明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光导照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节能、无污染的自然光照明技术。光导系统作为先进的设备,对其开展技术应用研究能够有效推进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某住宅开发项目地库光导照明工程为例,从项目概况,光导系统优势分析,项目分析与方案设计,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光导系统;住宅;地库照明

伴随着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时代要求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对太阳能源的高效利用成为目前建筑节能领域的新任务——引入自然采光装置。光导照明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自然光线的新兴照明方法,利用漫反射原理,通过采光罩采集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增幅后传导至室内漫反射器,而后均匀地发散到室内,形成照度良好、健康、无眩光的理想光源,有效地弥补人工照明的不足,已受到越来越多地产开发商和业主的青睐[1]。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设主管部门要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因地制宜地推广自然采光技术,加快普及高效节能照明产品[2]。《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50908-2013)中明确提出,要合理利用自然采光,鼓励各类建筑采用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作为辅助设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天然采光质量,控制眩光[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施行,将绿色建筑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4]。光导系统作为先进的照明节能设备,对其开展技术应用研究能够有效实现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目标。本文以某住宅开发项目地库光导照明工程为例,从项目概况、光导系统优势分析、项目分析与方案设计、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1项目概况

某住宅开发项目用地位于陇东南某市,7栋住宅,均为18层,地上建筑面积约为74000m2,其中住宅约72000m2,商业约2000m2。地下1层为车库,车库面积约15000m2。其中,自行车库约1300m2,汽车库约14000m2。经过调研和前期的建筑方案定位,确定应用光导系统作为地库的日间照明,取代白日LED灯具照明。

2光导系统优势分析

2.1节能环保光导系统

将自然光高效传导到室内,直接利用太阳光,不需要消耗化石能源,同时减少了由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据计算,整个寿命期能够节约20%~30%的建筑用电[5]。此外,光导系统使用寿命期约为25年至30年,其在项目投入使用前一次性投资安装且在项目运营阶段基本不需要其他耗材维护,降低维护成本。光导系统组成如图1~图3所示。

2.2健康安全

自然光是维系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光导系统通过物理光学原理过滤太阳光成份,将过量的紫外线、红外线和有害射线进行拦截,为室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无频闪、无色偏、无眩光光环境,有效地缓解视觉疲劳[6]。

2.3高效便捷

传统天窗导光效率受到不同季节的变化、日照时长及天气阴晴变化的影响较大。光导系统通过先进的光学技术对阳光进行利用,采光效率高,即使阴雨天也能保证照明效果。系统外形美观,施工简便,可与建筑及绿化完美结合,增强了室内外以及地上地下的空间渗透和交融。

2.4绿色建筑评估加分

采用光导系统,有助于绿色建筑评定。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可作为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等各类建筑节能评分的加分项之一[4]。某住宅开发项目地下1层北部区域为非机动车库。位于住宅楼的正下方。中西部区域为人防区域。这两个区域不具备安装光导系统的条件。东南南侧区域为地下机动车库,地上主要为园林景观绿化区域,覆土层厚度约为2.2m。同时,场地空间开阔,日均日照时间充裕。因此,项目现场具备光导系统的安装条件,行道处的光导装置采用平板型与地面平齐处理。景观中的光导装置采用球型结合园林一体设计,进而增加室外空间的观赏性、提升住区居住品质。通过资料查询,该项目所在地属于光气候分区Ⅳ区。其地区全年平均照度,该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安装光导系统[7]。根据项目现场的实际条件,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后,确定了在地下机动车库上地面位置均匀布置34套光导装置的方案。其中平板型14套,球型20套,负责机动车道及周边车位的日间照明。光导装置安装点位多置于车道中心线上,相互间距约10米,采用型号为sundome-530光导装置。光导装置的平均照度为115xl,满足建筑照明设计规范中常规车道最高下限751x为标准。其安装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

3施工技术

3.1施工工艺流程

预留洞施工定位→预留洞施工(支模、浇筑)→墩台壁施工(支模、浇筑)→防水处理→回填土→产品安装→整体防水处理→检查验收

3.2施工要点

(1)预留洞施工:根据施工图定位准确后,使用定制圆筒型钢模与波纹管组合模板体系,在车库顶板浇筑同时浇筑高度500mm的反坎,加强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作用,避免预留洞口与顶板平齐,减少渗水隐患。(2)蹲座施工:墩台壁内模采用600mm波纹管做一次性芯模。混凝土浇筑后芯模不拆除。芯模高度根据导光管墩台壁高度分别截取。外模采用30mm后覆塑定型圆模板,圆模高3000mm,由两个带企口的半圆模板组拼而成,圆模用专用镀锌扁钢卡箍紧固,以方木与钢管搭设支撑架体,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偏移、倾斜,墩台成型正直。(3)防水施工:墩台壁与车库顶板夹角处做1:3水泥砂浆八字角,八字角宽高均为150mm,二次抹压密实后收光,喷水+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养护7天后,在施工缝(反坎高度500mm处)热熔法做一道4mm厚聚酯胎SBS防水卷材,搭接宽度均为100mm。附加防水层完工后,墩台壁外侧防水连同车库顶板一齐施工,铺贴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卷材要铺至墩座上沿,末端收头用密封膏嵌填严密。光导系统墩台壁外侧防水卷材做法示意图,如图6所示。

4光导系统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

4.1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墩台在冬期施工时,浇筑混凝土中须加入防冻剂,养护时每个墩台搭设临时暖棚,暖棚内恒温2至3天,受冻试件临界强度值时,拆除圆模板后在混凝土面迅速包裹一道塑料薄膜,再包裹一道棉被继续保温养护,避免混凝土受冻。(2)防水材料选用、防水施工工艺应符合图纸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防水施工完成后在墩台壁外300mm处砌筑240mm厚600mm高砖墙(砖墙内侧1:3水泥砂浆分层抹面压实收光)进行蓄水试验,内外原浆抹灰压实收光后养护至强度达到1.2Mpa时在砖墙内蓄水,水深600mm,经48小时检查反坎处施工缝无渗漏即为合格,并做好蓄水试验记录。(3)在回填土及绿化施工阶段不得损伤混凝土墩台及周围顶板的防水层。回填时先用好土、细土回填墩台附近顶板,再大规模进行其他区域的填方工作。墩台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墩台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土压实后应与墩台壁紧贴。(4)光导系统安装前,清理预留洞口周边杂渣和灰尘,保证安装环境清洁。(5)导光管定位安装时,不能与墩座壁接触,避免混凝土中的氧离子、氯离子等有害物质长期作用对导光管的金属镀层产生腐蚀,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6)光导装置在运输及安装的过程中,要防止导光管脏污,尽量在最后的工序撕除保护膜,以免减弱系统反射率,施工现场安装应特别注意。

4.2安全控制要点

(1)预留洞施工完毕后,应在上部搭设临时封堵装置,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牌,避免施工人员失足掉落。(2)在光导装置安装作业时,在墩台洞口正下方地库地面设置2000mm的防护栏杆以示警戒,防止人员进入施工下方,以免施工过程中被杂物砸伤。(3)在搬运和安装光导装置过程中,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预防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5结语

建筑节能是关乎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主要对住宅地库中光导系统施工安装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在某住宅开发项目中运用光导系统,对于推进建筑节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德彪,潘杰,詹志刚.光导、LED及智能照明在地下车库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6,v.44;No.300(02):84-87.

[2]绿色建筑行动方案[J].中国勘察设计,2013(02):50-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908-2013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丁力行,欧旭峰,卢海峰,周昭耿,杨才龙,曾远光,严汉彬.光导管技术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1,39(01):64-67.

[6]钱杰,杨锋,杨敏,木石彭,谢柯斌,费然波,肖文芹.光导照明与光伏照明在地下室的应用比较[J].浙江建筑,2013,30(11):51-53.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33-20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周亚辉 秦萍 徐英友 张立 单位:甘肃建总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