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光环境照明对老年人眼部健康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光环境照明对老年人眼部健康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光环境照明对老年人眼部健康影响

摘要: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光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本文深入了解近20年来针对老年人的照明环境的研究历程,针对家中照明对老年人眼部健康的影响,对一定量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体进行资料的收集,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从室内照明条件、照明的使用习惯两方面探究照明对老年人眼部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照明环境;眼部健康

前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提升,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视觉功能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眼组织结构变化、眼部生理变化、眼睛病变三部分。不同的眼睛结构、生理变化及眼部病变对光环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光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照明光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在国内,近20年来对老年人居住空间光环境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果。重庆大学学者最先从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影响因素出发,对住宅中老年人居住房间室内照明光环境照度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1]。此后,从事医学研究的部分学者根据老年人视觉特性、生理的改变情况,分析了老年人的视觉与照明光环境的密切关系,进而探讨确定了老年人的家居环境、工作、学习、住院、疗养和休闲场所的照明参考标准及设计方法[2]。之后天津大学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完成“老年人室内阅读照明光环境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通过软件分析整理,量化研究照明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得出老年人进行阅读时的最佳照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进步意义[3]。2010年之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照明光环境的研究逐渐向智能家具方向转移[4],基于心理学、行为学角度的照明光环境研究也逐步推进。但对于眼部生理状况与照明环境关系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与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从建筑室内照明条件、照明的使用习惯两方面探究照明对老年人眼部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调研访谈与问卷设计

2.1入户访谈

对某老旧居住区的几位老人进行入户调研与访谈,得知建筑照明条件对老人眼部的影响较为显著,老年人丰富的室内活动与现有照明条件和照明使用习惯之间存在矛盾。

2.2调查问卷

基于对老年人视觉功能特性以及照明光环境,结合入户调研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老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范围、眼部健康状况等信息,其中眼部健康状况一项,将选项设置为四个,分别为“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理性变化”、“有近视、老花眼等生理变化”、“眼部较为健康”、“其他”。前两项的分类依据为医学上的老年视觉功能变化,包括眼组织结构变化、眼部生理变化、眼睛病变三部分[5]。第二部分为室内照明光环境信息,从照明整体情况及满意程度、照明设施的形式、室内空间以及是否改善过室内照明几方面。第三部分主要关于老年人日常行为与照明使用习惯,对“不同种类的行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使用照明的习惯”设置矩阵多选题。

3问卷结果数据分析

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搜集通(可以定位填写问卷的具体地区)。本次收回有效问卷48份,在所有的答卷者中,男性占41.67%,女性占58.33%,在问卷来源的城乡位置上,来自农村的问卷占41.67%,来自城市的问卷占58.33%。

3.1建筑照明条件对眼部健康影响

3.1.1整体满意度分析在对于室内自然采光与照明的总体情况的满意程度方面,绝大多数老年人认可程度较高。特别是对于自然采光,认为非常舒适至一般的人数占比为96%。但是在人工采光方面,不认可的情况有所增加,因此,相较于自然采光,室内照明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3.1.2卧室照明环境分析1)照明设施。据统计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房间为卧室,因而卧室的照明光环境对老人眼部健康关系更加紧密。卧室内灯具常见的样式主要有饼状灯、条形灯、点状灯与组合式点状灯几种。将灯具样式与卧室内亮度的均匀与否进行交叉分析。可知使用组合式点状灯最有利于室内亮度的均匀度,之后依次为饼状灯、条形灯、点式灯。将灯具样式和眼部健康状况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卧室内照明设施为饼状灯的老人中,有57%眼部较为健康,其余也均为近视、老花等常见生理性眼部障碍,没有发生较为严重的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病理性变化的案例;卧室内照明为组合式点状灯的老年人中,眼部健康的人占比为25%,患有白内障的人占比为25%;在卧室内照明为条形灯与点式灯的老年人中,发生眼部病理性变化的人占比明显高于前两种情况,尤其在使用条形灯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8%。因此,老人卧室内灯具的样式对眼部健康影响非常显著,饼状灯最有利与老年人眼部健康。灯饼状灯的受光面积较大,有利于光线在房间内均匀分布,且光线较为柔和;管状虽然灯亮度较高,有利于看清物体,但过高的亮度与长时间使用却有可能对老年人眼部造成副作用;组合式点状灯最有利于房间内光线的均匀分布,也比较有有益于老年人眼部健康;点状灯最容易使房间内亮度不均匀,且不利于老人眼部健康。虽然现阶段老年人卧室中大部分都安装饼状灯和条形灯,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点式灯与构造复杂的组合式灯具,约占样本总量的25%。灯具是否可调,是影响照明舒适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调节亮度与色温的灯具可根据老年人不同的行为进行变化,有利于老人的眼部健康。但可调节的灯具在大多数家庭中并未普及。如图2所示,不可调的灯占比最多,其中不可调的白光灯占最大比重为66.67%卧室内照明为不可调白光灯的老人更容易患眼部疾病,虽然不可调的白光灯可满足生活需要,但不利于眼病的预防和康复。此外,大部分老年人卧室中的灯色温不可调,且人们通常会忽视色温对眼部健康的影响。2)室内空间亮度对比。关于老人房间内外的亮度对比,70%的人室内亮度外存在差距,在这部分人群中又有41.12%的人室内亮度外存在较大的亮度差距。说明老人在进出房间时,他们的眼睛普遍会受到亮度变化的影响。3)室内照明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室内照明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善。但调查结果显示,改善房间照明的老年人的数量随老人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人在年龄稍低且眼部健康状况尚可时,不重视室内照明环境对老年眼部疾病的影响。当老人步入高龄,开始出现各类老年眼病时,他们仍不改善房间照明。很大程度上,这是固定环境对老人产生感官定式所致。且老年人对新环境适应性差,愿意忍受旧环境中的种种不足,以致他们不愿改善房间照明。这种情况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普遍存在。

3.1.3照明的使用习惯对眼部健康的影响通过统计老人一天内不同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学习类活动、健身康复活动、家庭工作活动)所使用的照明光源种类,发现老人进行各类型活动使用光源的情况非常相似,使用室内固定照明的频率随每天从早到晚的时间变化而增加,老人使用自然光照明的频率随每天从早到晚的时间变化而减少,但不论何种活动、与该活动发生的时间,老人使用台灯、手电等非固定的辅助照明灯具的频率均非常低,可见大部分老人并不重视辅助照明的使用,见图3。数据显示,91.67%的老人晚上需要上厕所,有半数的老人在夜间走出房间时需穿越其他空间。同时,需要从事其他夜间活动的老年人数量占很大比重。说明老人在夜间的照明需求量很大,但目前许多住宅的夜间照明并不契合老年人在夜间的使用需求。

3.2建筑光环境与老年人眼部健康的城乡差异

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眼部健康状况普遍高于农村,农村老年人中发生眼部病理性变化的人的明显高于城市。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其原因:在家中照明条件方面,城市老人家中照明条件普遍较高,在很多方面均有体现。首先有益于老年人眼部健康的灯具在城市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农村,在城市老年人卧室中,使用饼状灯的占54%,其次是条形灯23%,组合式点状灯占15%,单式点状灯仅占8%。农村老年人卧室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单式点状灯,占比高达50%。其次可调节灯具在城市中已经开始使用,但在农村几乎没有出现。在这部分样本中,城市老年人卧室中使用可调白光灯与可调暖光灯共占30%,调查中农村老年人卧室中还未出现使用可调节灯具的案例。

4建议

4.1科学改善室内照明条件

对于老年人不同的眼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设计照明环境。对于眼部发生生理性变化老年人,需要增加室内的照度,要选择高照度的光源,在选用条形LED光源时,需要控制光源使用的时间,以免对眼睛产生副作用。对于眼部发生病理性变化的老人,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爱:①合理选用照明设施的样式与布局,尽量使用饼状灯或组合式点状灯,控制使用条状灯的时间,必要时可采用多点式布局;②重视光源亮度与光源色温,尽量使用亮度与色温均可调的照明光源;③开关要易于操作,在房间进门处和床头要有灯源开关,卫生间的照明开关最好安装在门外,方便使用,还可为老人选择动能遥控开关,控制卫生间、主灯、灯带,甚至是客厅、走廊等光源;④室内和室外对比不能太强。

4.2尽早改善照明环境

为了避免眼部非遗传性病理性变化的出现,人们应当在步入老龄之前主动改变居住的环境的照明条件。较为重要的是改善室内过渡空间的照明。绝大多数老人都有一定的夜间行为,大部分老人会穿越家中的房间,过渡空间往往是照明的盲区。改善居住环境中过渡空间的照明条件,有助于减少老人在夜间发生意外,以及日间在居住空间中发生眩光的可能性。

4.3加强农村老人的意识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人眼部健康情况与城市老人相比较差,使用的灯具也较为落后。所以必须加强农村老人的护眼照明意识。减少传统灯泡和点式节能灯的使用,使用面光源和线光源。农村老人应尽早将室内照明光源更换为照度均匀的光源。同时,许多农村老人拒绝对自身健康投资,这种观念应当得到纠正。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护眼习惯。农村老人应注意工作习惯的改善,并保持用眼卫生,进而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正确用眼习惯与护眼习惯。

参考文献:

[1]刘炜,杨春宇,陈仲林.老年人住宅照明光环境[J].照明工程学报,2001,10(3):14-17.

[2]吴淑英,颜华,史秀茹.老年人视觉与照明光环境的关系[J].眼视光学杂志,2004,25(1):56-58.

[3]张玉芳.老年人室内照明光环境试验及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黄群,冯新凌.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家居智能照明产品交互设计探究[J].设计,2017,30(:5):132-133.

[5]黄海静,王雅静,吴俊杰,等.老年人视觉活动特征及光环境需求调查分析[J].灯与照明,2017,41(2):1-4,37.

作者:琚京蒙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