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媒体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自媒体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自媒体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浅析

摘要:随着社交软件微博、微信和QQ的普及,以及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具有大众化、自主化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学习、社交、娱乐方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隐患、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根源,来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一、引言

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微博、贴吧、论坛到微信朋友圈、抖音和快手短视频平台,加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自媒体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休闲、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各种社交软件、直播、短视频APP更是迅猛发展,它们都极大地发挥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自媒体具有网络主体的隐蔽性、信息传递的复杂性、人际传播的循环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19.8%[1]。当前大学生活跃在移动互联网,对于复杂多变的网络虚拟空间,难以甄别的网络信息,他们好奇心强,辨别力差,对网络安全预防的认识较弱,对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不足,对网络安全法律的掌握欠缺,再加之,他们沉迷网络交往,沉浸于网络游戏中,很容易在意识形态、人身安全和隐私信息上受到威胁和侵害。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隐患

现在的“00后”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他们在学习、社交、购物、娱乐、吐槽上的行为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也善于利用网络自媒体记录自己的生活痕迹、表达个人观点、宣泄自我情绪。然而,由于他们社会阅历尚浅、网络安全意识较低、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因此自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风险。

(一)意识形态安全防范较为欠缺

价值取向的偏差、人生观的倾向、世界观的不稳定和思想政治意识的淡薄,都较容易成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患。由于自媒体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络上大量的不良消息、虚假消息容易误导大学生,特别是网络上歪曲、抹黑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言论,更容易误导他们对客观事实和事件的正确认识,对真实历史的了解。另外,互联网上大量西方思想文化严重冲击、扭曲和侵蚀了部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他们远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进而走入歧途,意识形态受到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思想信念的偏差。

(二)人身财产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推陈出新,“刷微信、玩抖音、看微博”成为当下大学生最时尚的生活方式。然而,自媒体以其及时性、便捷性等优势,在缩小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瞄准的新领域。兼职刷单、冒充身份、虚假网贷诈骗、裸聊“桃色陷阱”、冒充网游交易平台、微信推广代购诈骗、朋友圈虚假招聘信息等作案手段在“与时俱进、花样翻新”。大学生作为年轻网民的主力军,由于涉世较浅,心地单纯,往往经不住诱惑,容易上当。

(三)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不断加大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了在媒体中发布消息的主体,在展现个人生活、工作等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泄露了个人的基本信息,被网上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2]。大学生把QQ、微信等聊天工具作为重要的社交平台,他们利用这些平台谈天说地、交流学习、分享心情、结交朋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信息传播形式,他们利用短视频记录喜闻见乐的生活,分享幸福美好的痕迹。在自媒体的使用中,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没有被很好地保护,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借助网络的虚拟性,监听并记录所有的操作信息,利用平台注册和欺骗手段获取大学生的个人隐私信息,如个人照片、身份证号、手机号、手机通讯录、微信号、QQ号、银行卡号及密码等。因此,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在不知不觉中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三、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根源探析

如何帮助大学生识别网络信息的真假与好坏,更好地使用自媒体,规避风险,成为家庭、学校、互联网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就目前的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以及平台来说,影响大学生安全使用网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薄弱

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时,不具备或拥有较少的网络安全常识,在网上冲浪、社交、购物、娱乐等方面警惕性较差。浏览陌生网站、不健康网站、非法网站,随意下载软件、安装未知的应用程序、找陌生人充值网络游戏点卡等情况在大学生当中时常发生,对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如不明图片、文档、网址链接等),不加警惕,随意打开,造成被骗。在使用社交平台过程中,轻易相信网络上“好友”的花言巧语、甜言蜜语,进入对方设计的陷阱、引发钱财损失。此外,网络翻墙、手机越狱等方式越来越简便,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多,浏览国外的不健康网站,其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倾向、邪恶歪念的语言,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极为不利。且存在部分自媒体网红、低俗直播博主、主播容易带起不良风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二)校园网络安全教育的力度不足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防火防盗、外出交通、宿舍用电、疾病防控、电信防骗、溺水防雷等方面。而对于网络安全教育,当大学生受到网络诈骗报警之后,学校及学生管理部门才会引起重视,但在教育中,还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仍停留在通过单一说教式的教育和横幅橱窗警示宣传方式进行,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受益性也不大,使得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欠佳。另外,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网络课程往往注重网络知识和技451术的传授,对于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涉及较少,更缺少相关的网络制度、网络规则的课程和讲座,在自媒体方面的网络安全教育更是少之又少,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保证网络教育深入系统地进行[3]。

(三)网络自媒体平台的监管缺失

在自媒体平台上,对于网民举报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平台应该进行及时处理和结果反馈。同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自媒体平台和关联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例如,哪种行为是违法的,应遵循哪些法律规则。这些界定都应该在平台上进行详细说明,以使用户清楚了解。目前,自媒体平台对于自媒体账号的注册还没有采取强制的实名认证措施,使得一些账号存在潜在的危害,也不利于对违法违规账号进行追踪、惩罚。此外,一些低俗的作品,不良的言论都可以随意地发布,在自媒体间传播,没有严格审核,这就需要平台监管,政府部门督导。由于网信部门查处力度不足,监管不到位,让低俗文化、不良信息、有心之徒趁虚而入。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路径探析

目前,我们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常见的路径主要有入学教育、海报宣传等平面宣传教育、知识竞赛、网络答题等实践教育,微信推文、防诈防骗等宣传教育,Tik-Tok、快手、B站等平台短视频教育,为大学生网络安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但是在入心入脑、教育效果方面有待提升和探究。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各方合力,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全方位保护网,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着力打造“网络共青团”,充分发挥自媒体对大学生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形成合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大学生网民所占比例较高,他们是接触和使用网络自媒体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高校的共同努力。1.学生层面: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生每天都活跃在网络上,刷朋友圈、看抖音、打游戏、网上购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要做到对网络自媒体不过于依赖、不沉迷、不成瘾,大学生要保持对网络自媒体的清醒理性认识,提高意志力、自制力和控制力,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自觉抵制泛庸俗化、娱乐化对思想带来的侵蚀,自我约束,不造谣,不盲目跟风,不以讹传讹,摒弃低俗趣味,自觉规范自己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把握好对自媒体的“依赖度”,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2.高校层面:重视网络媒介素养培育高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需要培育学生的媒介素养,可以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进行学分管理,把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现代化“互联网+”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校团委、学生处、思想宣传部应共同发力、协同合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竞赛、自媒体反欺诈知识大赛、网络文化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更好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双重教育,共同打造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辨别力,以及违法犯罪防范的能力,在校园熏陶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拓宽阵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1.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向需要把握好。学校和社会应利用互联网作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的中介作用,掌握网络社会发展规律,研究虚拟网络下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新样式,然后,结合我国正面的主流意识形态,将其纳入到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思想体系建设当中。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多样化。大学生普法教育,不仅仅是开设法律教育课,还可以开设网络法制教育课,引导大学生不在网络上发布违法消息,教育他们依法上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开展网络伦理教育课、网络安全技术教育课,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防控水平。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阵地需要拓宽广。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把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其中,掌握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加强他们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认同感。同时,要积极创新网络传播形式,拓宽宣传渠道,运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短视频等手段,实现校园网络舆论健康向上、动态有序。为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创造一个安全的、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引领:着力打造“网络共青团”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自媒体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就必须着眼于网络阵地,瞄准网络空间,努力打造和建设“网络共青团”。1.要唱响引领大学生的网络旋律。共青团组织结合大学生的网络需求和兴趣特点,可以开展一些精彩纷呈的主题网络活动,例如,邀请励志人物、青年榜样、时代楷模、明星名人在“直播间”传播正能量、共话新时代,鼓励参加网上青年大学习,举办“互联网青年晚会”,打破Cosplay风格,电子竞技圈,网红圈和主播圈等;以大学生喜闻见乐的方式,以线上文化行动为引领,持续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巩固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和舆论。2.要打造滋养大学生的产品体系。对青年大学生的引导,不再局限于啰啰嗦嗦的课堂说教,长篇大论的理论讲授,而应多挖掘一些参与性强的视听体验,互动性多的翻转课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网络的不断更迭,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风格、新的特点。大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宽泛无序化、浅层阅读化、碎片娱乐化现象越来越普遍。采取可视化呈现、全媒化传播、艺术化展示能够对宣传思想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传播,可以使大学生迅速直观地形成印象、让他们受到触动,直接打动学生,从而达到入耳入心,为大学生提供有味道、有温度、有营养的网络文化盛宴[4]。3.要搭建服务大学生的网络家园。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譬如微信公众号推文、学习强国、团组织抖音短视频等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指导青年,促进工作创新,加强资源整合,线上线下联动,搭建服务大学生的网络家园,以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旅游交友、学习探讨、权益维护等。团组织通过互联网实现更新换代,为大学生提供一对多、零距离的服务和引领,更好地团结带领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不断谱写青春的辉煌篇章。共青团微博、微信的内容以及团组织抖音短视频提供方面,应主要聚焦于大学生维权、大学生发展、大学生思想指引以及成长成才方面,通过提供与大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设置大学生比较关注的时髦话题和热点问题,不断吸引粉丝,提升他们对共青团微博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关注的忠诚度,不断扩大平台对大学生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吸引力。

作者:李建涛 池锐宏 孙启富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民航经营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