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综合实践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综合实践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综合实践论文

专业选修课现代教学理论论文

一、现代教学理论比较分析

为了针对性地改善上述问题,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和分析,探寻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理论,吸纳各派理论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反观和指导平日的教学活动。现代教学论内涵人本主义思想,是在“二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在对近代传统教学论的基础上批判、发展起来的[4],产生了包括美国教育家杜威、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内的代表性人物以及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教学理论。

1.教学认识论

到目前为止,教学认识论仍是指导课堂教学的主要理论。它把教学活动概括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一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是未知、少知的,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具有权威性,负责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处于主动的讲授地位。它过多强调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常有忽视,而且对于实践对认识的作用缺乏考虑。因此,尽管教学认识论的基础源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但它并非真正符合该理论;其理念和观点不无道理,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

2.教学实践论

在教学认识论的基础上,教学实践论的思想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教学改革中引起了极大关注。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综合指引下,教学实践论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建构学生完美主体结构的实践活动的统一体。课本和老师所传授的高度凝练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间接经验,缺乏个人体验,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会产生一定障碍。因此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人类已知的经验,更应针对性地补充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更好地掌握理性知识,同时进一步放回到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转而成为主导者,教师则完全作为旁观者与指导员。

3.教学构建论

点击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教师参与实际的营销业务,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学校举办营销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采取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毕业论文紧密地结合实习内容;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探索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开设高校数最多的专业前5名分别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环境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名列第四,合计有566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每年将会有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寻找工作。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十大城市岗位需求排行榜,显示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量巨大,位于前列。中小企业通常需要营销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懂营销策划和公共关系,又要会推销产品和善于与客户沟通。而大型企业分工细致,部门众多,一般需求某项营销技能突出的人员,并重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销相关的用人单位通常重视工作能力大于学历,并不愿意为较低的职业素养潜力买单,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普遍不高,缺乏竞争力,这也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2012年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教育部重新修订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再次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合作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2014年,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市场营销专业更是突出应用能力的学科,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求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营销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而我国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存在着严重不足和滞后。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以“满堂灌”的理论教学为主。在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过少,而且实践教学无法落实,或者形式单调,或者流于形式,市场营销的专业教师大都从高校毕业之后登上讲台,拥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老师不足百分之十,缺乏市场营销的实际经验和社会历练,讲授的知识基本来源于教材和相关资料,造成了学校教学和实际工作脱节,学生不得不工作之后重新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以至于用人单位普遍抱怨营销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大部分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基地过少,或者实践教学基地搞形式主义。市场营销的实践实验室设施陈旧落后,起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高校普遍缺乏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实践教学充满随意性和造假行为。另外,相关实践教学的市场营销教材一般质量不高,而且种类偏少,很难选择到合适的教学用书。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点击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尚未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各高校领导和相应职能部门以及所有的相关教师,都应予高度重视,并将之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中。然而,许多高校目前的教育教学规划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对实践教学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使实践教学得不到系统安排和有序开展。而且,在许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通常仅停留表层,还没有深入细化到可操作的层面,比如,学生应完成的实践学时、达到的实践学分、实践成绩的评定等具体层面上,尚未发现有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要求。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常常忽视与学生专业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如通常局限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既没有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也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2.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教学环节,面向的是所有的全体学生,要求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但据调查,许多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多样性需求,从而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二,实践教学涉及的领域不够宽。由于领导重视不够,使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教师主动、积极进行教改的动力不足,社会也缺乏热情,从而大大限制了实践教学领域的拓展。

3.实践教学内容空泛陈旧,针对性明显不足

首先,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脱节,从而无法发挥不同学科学生的不同专业特长,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用结合。其次,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使实践教学仅成为一种形式,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第三,实践教学形式单调。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改革和创新相当欠缺。比如,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等形式。第四,形式主义严重。实践教学本意是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获得教育和启示。但现实是,实践教学往往只重视宣传鼓动,忽视动手操作,重视响应号召,忽视长期坚持和经常主动,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形式主义严重。此外,系统培训和辅导的缺乏,也往往导致实践教学主题确定的随意性,方式选择的盲目性,以及实践报告撰写的混乱无序性等。同时,对于学生在实践遇到的问题,不少指导教师既不能做到及时地帮助学生辨析和答疑,也不能及时、正确地疏浚与引导,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而向纵深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和必要环节。但是,在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尚未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各高校领导和相应职能部门以及所有的相关教师,都应予高度重视,并将之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中。然而,许多高校目前的教育教学规划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对实践教学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使实践教学得不到系统安排和有序开展。而且,在许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通常仅停留表层,还没有深入细化到可操作的层面,比如,学生应完成的实践学时、达到的实践学分、实践成绩的评定等具体层面上,尚未发现有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要求。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常常忽视与学生专业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如通常局限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既没有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也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2.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教学环节,面向的是所有的全体学生,要求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但据调查,许多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多样性需求,从而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二,实践教学涉及的领域不够宽。由于领导重视不够,使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教师主动、积极进行教改的动力不足,社会也缺乏热情,从而大大限制了实践教学领域的拓展。

3.实践教学内容空泛陈旧,针对性明显不足

点击查看全文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生培养分析

一、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理性认识

1.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涵义及培养重点

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是指小学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对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其目的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小学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三部分构成。其中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为基础,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条件,以从事研究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为核心。这种研究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资料、问题、表达三方面,资料能力包括检索文献、收集资料、阅读资料、鉴别资料、归纳综述五方面的能力;问题能力包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三方面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包括逻辑思维、分析与综合、创新三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此,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是从事教育研究所必须具有的三方面研究能力。同时,培养本科生的研究意识也非常重要。研究发端于好奇的天性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是一种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的穷究事理的活动。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个过程。过程的本体意义在于它的生成性,是新体验、新认识、新观念、新价值的不断生成;同时必然伴随着“人的生成”,伴随着研究者智慧的积累、视野的拓宽、精神的陶冶、人生境界的提升。[2]故研究必然是一个严谨而有感情、有血有肉、有生命、有品位与风格、可以促进人类福祉的工作。[3]可见,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他们对研究的兴趣、对教育研究价值的理解。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教育研究兴趣、热爱教育研究的情感与态度,是十分必要的。从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范围看,主要涉及小学教育、小学教学、小学管理等方面,因而其研究主要包括小学课程、小学教法、小学儿童、自身专业成长等;从小学教师实际所从事的教育研究类型看,主要有课题研究、教育叙事等。由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其一般能力和小学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引导他们关注小学教育现象与问题,初步具有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性思路,即以研究性态度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体验研究过程,初步具有课题研究能力、教育叙事能力等。

2.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1)凸显过程性,在“做中学”

以往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活动注重的是结果而忽视过程,其后果出现研究流于形式、理论学习与实际脱离、抄袭等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研究是什么、研究应该怎么做。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习获得的。而学习教育研究的最好方式是“做中学”,从做中体验如何做教育研究。因此,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育研究方法而忽视教育研究实践的观念,必须为他们提供教育研究全程实践的机会,注重过程、注重体验,并在实践中使他们受到系统的、持续的训练。

(2)倡导模仿性,提供有效示范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