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综合实践能力下东坡文化课程开发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全日制的教育硕士人才,对于国家的教育储备十分重要,他们在专业发展、实践研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很强,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基础教育革新和发展。对于“地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提高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增强教育硕士的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实践能力;语文校本课程;地域文化;东坡文学;惠州西湖
一直以来,改革课程内容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语文科目的革新重心逐步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对语文课程内容。但是,语文不只是在课堂中展现出来的简单内容,其还能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普及生活中的常识。一方面想要拥有广泛复杂的内容,另一方面还想让学生能在得到老师指导时,通过合理完整的涉猎对语文知识进行很好的划分和归纳,就必须对语文校本课程进行改革。由此可见,在组成课程管理的内容中,校本课程虽然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实际上却已经逐步能成为教学理念之一,并对教学课程形式进行重新调整。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是培养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东坡文化的价值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是语文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本课题在语文课程新课标指导下,以大文豪苏东坡与惠州西湖文化为例,通过对《惠州西湖与东坡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的同时,彰显学校文化特色。这也与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语文新课改的目标相契合,值得挖掘和探索。
1.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语文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正在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话题。参与课程开发,尤其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重大意义。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属于学校办学的特色课程,对于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教育服务,作为粤东文化重要特色的东坡文化自然不能缺位,必将成为本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自然风光靓丽。惠州西湖、平海渔歌、舞龙舞狮、东坡传说等都赋予了惠州层次感十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还让校本课程的内容更为个性化。北宋时期的文坛大家苏东坡,是我国有名的散文家和词人,其作品是典型的豪放派,在中学课本中的内容占了很大的位置。他在惠州的资源,从挖掘和应用课程资源维度上,应该算是一个较好的课程资源出现点,将其作为社会生活实践点、言语情感共振点、读写结合贯通点和课外阅读拓展点的目标去进行开发,可以带领学生吸收到生活中的语文,同时在多彩的教材资源中学习语文。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城市的文化不应只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是应该走到学校和课堂中去。同时,学生还应该关注社会,拥有最基础的语文认知。在在语文教学中,去挖掘和应用地域文化资源,不但和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相符,还主动对新课标理念进行了回应。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学生,会对自身发展和周围环境抱有十分明显的好奇心,在语文课程中加入地方文化,不但可以将学生和本土的距离缩小,相对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鼓励,最后培养出良好、主动、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惠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声名因一代大文豪苏东坡而彰显。惠州西湖与东坡文化被挖掘和应用到校本教材资源中,不但可以让岭南文化得到很好的弘扬和传承,还可以在语文科目的教材中融入本土特色,让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惠州西湖与东坡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园林文化
惠州西湖是观赏型的风景园林,是经过对自然山水的开发后形成的风景名胜区,其对亭台楼阁等建筑的布置是按区域划分,依靠园中山水的自然走势和建筑格局去大范围地种植花草树木,在管理者不懈辛勤下,构成了如今分散布点和园中有园的布局,有着十分明显的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以苏东坡为首的文人墨士确立了西湖园林的诗情画意基调,让后人对其的开发和强化根本无法超越。在西湖园林中加入诗情画意,让其更加的雅致和秀丽俊逸。赋诗饮酒、踏雪寻梅和吟风弄月等文士风雅融入其中。西湖的梅、酒、风和月等风情在苏东坡笔下被写得如诗如画,早已成为绝唱。如:“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2.东坡文化及其影响
惠州的西湖东坡文化核心,就是文坛大家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被贬惠州,苏东坡实际上已没有丝毫权力,但是,他却凭借自身的和影响及号召力,去为惠州老百姓的疾苦四处奔波和谋划,展现出我国古代文官们忠君爱民,将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优良素养。其次,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史的发展高峰之一,当代人们的思路、生活轨迹及艺术创作的风格,可以从苏东坡在惠州时创作的诗、词、文等文学作品中得到最直观和清晰的了解。以苏东坡为首的文人墨士确立了西湖园林的诗情画意基调,后人对其的开发和强化根本无法超越。在西湖园林中加入诗情画意,让其更加的雅致和秀丽俊逸。赋诗饮酒、踏雪寻梅和吟风弄月等文士风雅融入其中。西湖的梅、酒、风和月等风情在苏东坡笔下被写得如诗如画,早已成为绝唱。如:“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以及“醉归江路野梅新”等。此时期中,苏东坡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惠州西湖的吟诵和意旨,是现今存留最深挚、最具欣赏及审美价值的惠州西湖文化遗产。
三.《惠州西湖与东坡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
1.挖掘惠州西湖景观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兴趣
介绍苏东坡留在惠州的原因及惠州西湖有关的美丽传说,这是本课程的第一章。之所以将其仅位于绪论之后,原因在于这些内容脍炙人口,被广泛流传,学生不但可以得到较好的初次印象,同时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生动真实,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鼓励。为了让学生对这些传说的文化价值用心领悟,从而对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以及智慧和豁达有更深入的体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整理和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开展实地采风和视听讲座等活动收集苏东坡的有关传说。借助对书籍和报刊的查找,以及采用听讲座和收看惠州电视台的有关栏目等方式进行学习,对苏东坡为何到惠州和其留存的文化遗产有最基本的了解。清晰整理,且生动描述这些美丽传说是本章的教学重心,而领悟这些传说的文化价值是本章的难点。
2.以东坡文学作品为核心,提高鉴赏能力
收集苏东坡在惠州居住期间创作的诗文并进行归类,是第二章的内容。苏东坡虽在惠州只度过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但在文字创作上却获得丰收。不但思想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上亦有所创作。据《苏东坡寓惠著作年表》统计,两年多来,他共留下诗152首,词8首。他在惠州留下了各种题材的诗词,包括和陶诗、山水诗、题画诗、梅花诗等。通过对苏东坡寓惠时期诗歌的鉴赏,使学生体会其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让学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和熏陶,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得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开展惠州西湖与东坡文化的相关活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苏东坡之于惠州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惠州因为苏东坡被更多人知道,这是惠州的宝藏资源,因此我们不但要对其了解,更需要去进行推衍。只有这样,惠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才会愈加深厚且充满魅力。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各种与惠州西湖和东坡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得到提升。如:进行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们对苏东坡与惠州的密切联系进行讲解。各小组推荐代表,用生动和丰富多彩的方式上台讲故事,并评选最佳选手。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朗诵,并将鉴赏文章贴出来展示;评选最佳选手。还可以开展广告推荐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何为惠州西湖及相关景点设计广告,呼吁维护西湖并宣传其历史价值;制作宣传海报,推荐代表上台解说创意、亮点;评选最佳创意。借助这些生动的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认知和情感,还让他们对于历史文化魅力及其对一个城市素养的重要性有了更为真实的感受,从而让其对苏东坡在惠州的印象不再模糊。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拥有最大化的创新空间,很好地鼓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培养了他们在表达、呈现、筛选和收集上的探究力。
4.以综合素质为导向,推进课程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惠州西湖与东坡文化》这门课程在学习中的过程与结果,鼓励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而了解惠州文化。评价是为了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成长,而不是其在某段时期的学习结果。本门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三方面。借助此评价能清楚学生的真实水平及出现的问题,让教师在开展归纳与思考时得到支持,用以完善教学内容与过程。不过,评价的方式不能单一,评价的结果应该科学运用,才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郭茜.东坡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D].南开大学,2009.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韩光耀.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作者:谢晓谦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