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思维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思维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思维探究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旨在以设计思维为靶向,让学习链接现实,引领学生深度卷入跨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唤醒其学习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其思维品质。通过激活整体性思维、培育成长型思维、发展学术性思维等路径,促成学习多态化,提升学习实践力,增强学习专业度,让学生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遇见,让优秀思维品质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行动中。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思维 ;整体性思维; 成长型思维 ;学术性思维

人类社会的每场变革归因都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往往更在于优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在现实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倾向于思维的发展,让思维触发、引领和改进学习。设计思维是一套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它包括一个分析、创造的过程,以及一系列促进创新生成的技能[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倾向于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旨在通过设计思维让学习链接现实,引领学生深度卷入跨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唤醒其学习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其思维品质。

一、激活整体性思维,促成学习多态化

整体性思维的本质是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认识[2]。《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要求学生能够从自然、社会及自我领域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并形成整体认识。从这个角度讲,综合实践活动依附于整体性思维,通过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1.学科融合:统领活动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整体设计教学,打破学科边界,综合实施一些挑战性任务去适应学生的差异,激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沉浸式学习能够真切地体验到学科融合、统整学习、思维灵动的魅力。笔者曾在美国加州塞瑞斯小学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依据《洛杉矶时报》关于人行道损毁情况的真实报道(有详实的数据信息)而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假设自己是一名数学家,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计算出人行道损毁的程度和修复人行道的成本;假设自己是一名城市规划师,用科学知识解释人行道损毁的原因,阐述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并设计一个3D模型;假设自己是一名语言学家,学生要根据报道的内容,发动洛杉矶的社区将资金投入人行道的修缮;假设自己是一名社会学家或人权活动家,阐述残疾人人行道的重要性和对社会正义的需要。

2.系统思考:促发自觉创生

综合实践活动将学习融入真实情境,引向生活世界,带领学生发现问题、优化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将各组块任务理解为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切实发挥整体性思维的优势。在“创意游戏设计”活动中,教师先以创编的“不一样的剪刀、石头、布”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接着,播放学校“游戏嘉年华”自编游戏的展示视频,让学生知道设计一款游戏的要素,如名称、人数、场地、准备(道具)、规则、意义、注意事项等。最后,学生统筹考虑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图谱自主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游戏,较好地体现了整体性思维理念,表现出较强的要素分析、有机统整、合力而为的思维能力。

3.主题驱动:牵引目标达成

学校的特色活动或者专题教育都可以改造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周期性的主题活动一般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常以核心问题作为整体牵引,通过分组协作式的明细化研究,运用探究、制作、服务、体验等多种方式,形成诸如方案、作品、图谱、视频、报告等形式多样的可视化成果。在环保专题教育系列“水”的主题活动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队,设计队徽标识,并进行相关的“技能武装”,学生掌握了观察、采访、数据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后,进入良渚古城开展现场考察活动。除了邀请博物院工作人员到校讲学,学生还走进良渚博物院和良渚艺术文化中心,带着思考采访附近居民及管理部门专家,实地考察工程遗址,采集分析相关数据。经历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后,同学们运用整体性思维,从坝址选择、结构设计、坝料选材、地基处理、填筑工艺等方面撰写研究报告,同时还创作了其他的物化成果。

二、培育成长型思维,提高学习实践力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是由卡罗尔·德韦克团队提出的,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养成,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力、耐挫力、创造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赋予儿童高峰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生成性、连续性等特征呼唤成长型思维。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巧妙选择思维训练的契合点,设计具有思维含金量的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赋予儿童高峰体验。在“宠物的家”活动中,教师精准把握成长型思维的核心要素,通过宠物生存现状唤醒学生的同理心,积极发现当前宠物饲养存在的问题,明确任务:为宠物设计家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经验,引发学生理性思辨,分析优势和不足,找到突破点和创新点,相互协作为宠物设计理想住所,明确任务评价标准。最后,班级交流,修正完善,评出“最佳设计”。在任务的进阶和自我批判中,教师通过创设反馈环境、提供反馈工具、构建学习共同体等形式唤醒学生的成长型思维。

2.促进学科智能发展

学科智能是指运用学科核心思想、通过学科实践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学科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我们可以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和方式促进学科学习转型升级,引领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最终复归于发展学生的成长型思维。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组关于“鲁迅”的文章。虽然鲁迅生活的年代距离学生较为久远,但是绍兴与杭州地缘相近、人脉相亲,可以瞬间拉近学生与鲁迅的心理距离。接下来,在教师的组织下,各学习小组经过细致协商,分别选定以鲁迅某一时期、某一体裁的作品作为研究专题,运用你读我秀、辩论当歌、好文推荐等实践学习方式,融合云考察、云设计、云体验等数字学习资源平台,深入地走进鲁迅生活的时代,在当今新时代重新定义了鲁迅的精神特质。

3.构建立体学习空间

倾向于成长型思维的学习要让学生浸入真实情境,运用观察、调查等手段发现生活、自然、社会中感兴趣、可触摸、有意义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提取具体经验,并运用经验学习,形成自主成长意识。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营造成长型思维的物理环境,通过数字徽章、思维存折、电子证书等形式丰富成长型思维的评价方式,通过学习的前置、空间的转换、任务的后拓、专业人员的加盟等形式逐步打开学习的边界,着力构建立体的学习空间。比如,基于“垃圾分类”专题教育、科技节“变废为宝”活动主题,我们可以设计“生活用品的改造”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走向课程,实现课内外无缝对接。“生活用品的改造”在课堂上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在“唤醒”环节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发现生活用品的问题,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导学”环节,通过剖析“智能粉笔器”“儿童方便马桶”的成功改造案例,让学生明确生活用品改造的原则和方向。小组内对所研究的生活用品的缺陷进行思辨,根据集体意愿设计最佳改造方案。教师在“链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析取共性经验,共商实践策略,开发模型,制作出产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评价”环节,配合学校“七贤好少年”评选,主要从技术性、批判性、发展性等维度展开个性化评价。

三、发展学术性思维,增强学习专业度

学术性思维是相对于事务性思维而言的,主要指学习或研究一些具体的专业知识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规避仅仅为了敷衍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浅尝辄止的活动,又要引导学生形成本质性理解和规律性认识,从小培养学生严谨、专业、务实的学习品质。

1.彰显学术特性

学术性思维是一种清晰严密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包括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3]。学术性思维是基于专业的思维,思维的专业性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它根植于学生的学术理解和科学认知中。首先,具备学术性思维的学生不是急于求成或者不求甚解,而是运用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比较理性、全面、持续性地解决问题。其次,学术性思维还体现在专业的表达上。不管是研究报告,还是创意产品等任何形式的成果表达,都力求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而非简单模仿或拼凑。在“降落伞”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发展学生的学术性思维,体现专业学习的态度:(1)沉浸:创设情境,明确核心问题“设计新款降落伞”,并了解任务要求和评价方式。(2)分享:做好知识准备,认识降落伞的组成和空气阻力,了解控制变量,并做好制作简易降落伞的专业技能准备。(3)实践:制作降落伞,析取要素,激活学术性思维,设计新型降落伞。⑷评价:举办降落伞经验分享与产品推广会,从不同维度进行专业性评价。

2.传承科学精神

当下,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学科智能概念的提出,都聚焦于使学生拥有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创造新产品的能力。特别是在跨学科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的某个特定问题出发,运用工程设计的方法对各种变量进行反思实验。在“用纸搭一座桥”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学术背景,教师首先“招标公告”,创设仿真场景,然后组员合理分工,根据招标要求设计方案,采用废旧纸品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形状、结构等科学知识搭建纸桥。接着分组汇报,从跨度、宽度、距离、承重力、报价等方面做好记录,引领学生选择最优秀的小组方案,并阐述理由。最后,各个小组根据招标公告修改方案,完善纸桥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严谨科学的标准,引导学生一步步运用科学的方法,动手操作完成验证。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感知等方式得出科学的结论,形成了对“用纸造桥”的科学理解。

3.激发研究情怀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专业研究的精神。京剧是国粹,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纲要》推荐的主题“我是非遗小传人”如果与统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京剧趣谈”产生关联,就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经过头脑风暴,学生围绕“研究什么”,选择“历史”“角色”“脸谱”“服饰”“流派”“道具”等研究课题;围绕“怎么研究”,选择搜集资料、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学习方式;围绕“研究得怎么样”,学生选择海报、思维导图、视频、实物、折子戏等成果呈现方式。教师从小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研究的种子,让他们习惯于运用学术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形成理性思考、探寻规律、洞察本质的能力。当然,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个复杂的集合体,几种思维方式往往相互交叉且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特质强化思维的设计和介入,要求不断优化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发挥培育创新人才的课程功能,让儿童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遇见,让优秀的思维品质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行动中。

参考文献

[1]林琳,沈书生.设计思维的概念内涵与培养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6):18-25.

[2]孙德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大学生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培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5):753-757.

[3]何石明.转变管理思维:让“学术思维”超越“事务思维”[J].中小学管理,2020(07):31-32.

作者:刘治富 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七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