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麦精确定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麦精确定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麦精确定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小麦生育各阶段都需要与之相配的管理技术,才能保证其后期的优质丰产,但在现实生产中切实存在技术不配套、不合理的情况。为此,本文结合黄淮麦区冬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冬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难题,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黄淮地区小麦精确定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黄淮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黄淮地区

近年来,城市扩张、基建征用和土地抛荒等原因促使农业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压缩了小麦的种植面积,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却在不断增大。为此,唯有提高单产才能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不断增加粮食总产。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制约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这3个因素既受自身品种特性的影响,又受温度、光照、肥水和病虫草害等外界环境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小麦单产除需要选择良种之外,还需要良法与之配套,使小麦在各生育时期都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然而,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却存在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防治方法不合理的情况,从而制约了小麦的优质丰产。为此,本文结合黄淮麦区冬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冬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难题,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深入探讨各个时期的管理要点和技术难点,以期为黄淮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为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资料支持。

1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黄淮麦区适宜选用分蘖多、分蘖早、成穗率高、生长整齐、茎秆矮壮、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1],如周麦16、济麦22、烟农19、良星99和矮抗58。品种选好后,在播种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将种子平摊在空旷干净的地方晾晒1~2d,期间翻动2~3次。通过晾晒不仅能提高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促进发芽,还可以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晾晒过程中,应将烂种、杂质等除去,以提升种植质量。

2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能够为后期播种和一播全苗创造条件。整地的标准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深25~30cm,旋耕2~3次,深耕细耙,地平埂直,土壤结构上松下实,避免田间出现凸凹不平或空隙较大的情况[2]。同时,结合旋耕撒施充分腐熟的厩肥27~33t/hm2、氮磷钾平衡肥1350~1500kg/hm2。小麦需水量较多,在播种前要浇1次大水造好底墒,为深层土壤补充水分,这样可通过深层土壤的水肥引导根系下扎,有利于培育壮苗。

3精量播种

小麦播种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和外界气候环境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时期和播种量。播种既不能太深亦不能太浅,播种过深,易发生吊根现象;播种过浅,种子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种子吸水困难而不利于萌发。播期过早,易出现老弱苗,不但增加发病几率还不利于后期越冬;播期过晚,不但增加用种量及经济成本,还会降低分蘖数不利于后期增产。播种量过大,为后期剔苗带来困难;播量过小,降低单产。因此,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播种方法是保证一播全苗、出苗整齐、苗强苗壮的关键。黄淮麦区小麦适宜播种时期为10月8要18日,基本苗240万~255万株/hm2,播种深度3~4cm。播种时采用机械匀播,播后用镇压轮进行镇压,以保墒防冻[3]。

4田间管理

4.1出苗期至分蘖期管理

小麦从出苗至越冬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长叶、长根、分蘖,此时的管理重点是保证出苗整齐、查苗补苗、培育壮苗和促进小麦分蘖[4]。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检查,查苗补缺、查肥补肥、查草化除(日均气温不低于5度。对于小麦幼苗长势较弱的地块,在进行土壤追肥的同时配合喷施生命素等叶面肥,促进小麦生长健壮[5];对于旺苗,需要通过减少浇水等方法进行控旺。

4.2灌浆期至成熟期管理

从灌浆期至成熟期是小麦全生育期中最为旺盛的生长阶段,此时小麦根、茎、叶、穗等器官生长迅速,是创造大穗、多粒的重要时期。此时要通过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等措施促进根系下扎及叶片生长,协调碳氮比例,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与转运,并延缓衰老,为后期高产创造条件。在孕穗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0kg/hm2、磷酸二氢铵150kg/hm2,施肥后适时浇水。为延缓抽穗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施肥,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以增加粒重。

5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要坚持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冶的方针,坚持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黄淮地区;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粘虫和吸浆虫等;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野燕麦、硬草、罔草,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婆婆纳、大巢菜和牛繁缕等。

5.1物理与生物防治

麦田土质肥沃、松散,有利于杂草的快速生长,与小麦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不仅限制了小麦的健壮生长,还会使杂草上产生的病虫害传播到小麦上,增大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为此,可通过人工防治措施拔除麦田及周边杂草,为小麦生长创造适宜环境。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生物措施进行防治,如可利用蚜虫的天敌草蛉等防治蚜虫、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也可用黄板诱杀小麦白粉虱成虫,效果均十分显著。

5.2化学防治

防治禾本科杂草可用6.9%骠马675~825mL/hm2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防治阔叶杂草一般在小麦拔节前进行,可用48%百草敌300~330mL/hm2兑水675~750kg/hm2进行喷雾,效果明显。为减轻劳动强度,可用巨星15g/hm2+6.9%骠马1200~1350mL/hm2兑水675~750kg/hm2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蚜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从小麦苗期至穗期都易遭受其为害,且以在穗期为害小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当田间有蚜株率高于25%时,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5~450g/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50%辛硫磷乳油1500mL/hm2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防治[6]。粘虫具有远距离迁徙和暴食性的特点,发生时常吃光叶片甚至咬断麦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其防治一般在3龄前进行,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50%辛硫磷乳油150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mL/hm2兑水750kg/hm2进行田间喷雾,效果明显。吸浆虫的防治一般分为孕穗期和抽穗期2个阶段,吸浆虫的蛹期一般发生在小麦孕穗期,此时是防治吸浆虫的重要时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3300mL/hm2+水75kg/hm2+细沙土750kg/hm2,拌匀后均匀撒入田间;吸浆虫成虫出土时期一般发生在小麦抽穗期,这是防治吸浆虫的第2个重要时期,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1600~18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或40%辛硫磷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效果十分显著。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叶鞘和茎秆,在任一生长时期均可发病,在发病初期可用20%三唑酮进行田间喷雾。在暖冬易发生纹枯病,小麦感染纹枯病后会出现腐烂、枯穗现象,一般在小麦拔节期用15%三唑酮或5%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效果显著[7]。霜霉病对小麦造成的损失也较为严重,在发病早期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随后叶片呈暗紫色并产生霉层,进而叶片枯萎凋零直至全株死亡。可在其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大生M45进行喷雾防治[8]。在扬花期易发生赤霉病,可在小麦扬花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650~1950g/hm2兑水喷雾防治。喷药后如遇雨水天气,需在5~7d后再次用药[9]。

6适期收获

在蜡熟末期小麦全株呈黄色,籽粒颜色和形状也接近种植品种,含水量为20%~30%,此时籽粒品质最佳,且不易发生掉粒、落穗现象,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在进行机械收割时需要注意,降低机械收割速度和适当减少割麦量,以保证小麦获得高产。

7参考文献

[1]代文琼,罗芳.高产无公害小麦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36(4)88.

[2]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23)157.

[3]刘松华,付桂明.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浅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3(1)13.

[4]王缵武.试析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9)55.

[5]崔晓宁.来自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模式的特大惊喜[J].现代农村科技,2011(14)80.

[6]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仁[M].北京院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7]潘永翠.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67.

[8]朱新华.无公害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浅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5.

[9]张连胜.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8)61.

作者:葛君 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