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影响

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超过半数人口食用稻米,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久的国家,拥有7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水稻不仅是人类主要粮食,更是酿酒、饲料、建筑工业的重要原料。山东是中国农业大省,近年来,山东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经济有了显著提升,是中国首个农业GDP超过万亿的省份。水稻是山东省主要秋粮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需求不断上涨。稻米品质主要体现在碾米、外观、营养、蒸煮、味道及卫生等方面,水稻品质与选址、选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会造成稻米色泽灰暗、透明度降低、果实颗粒小,影响水稻经济效益[1]。通过探讨水稻种植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水稻品质

水稻品质主要体现在碾米、外观性状、营养、蒸煮、味道、食品卫生状态等方面。碾米品质主要指稻谷碾米后保持的状态,主要包括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指标;外观品质指垩白米率、垩白大小、精米长、精米粒型、米粒透明度等指标;蒸煮品质主要指淀粉含量、粘稠度米胶长、糊化程度、饭裂性、蒸煮时间等;味道主要指米饭香味、适口性、软硬程度、光滑性等,不同大米味道不同;营养主要指蛋白质含量与质量,稻米蛋白质含量越高则表示营养价值越好;食品卫生主要指稻米中的有害成分,农药残留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稻米品质需要综合多项稻米品质因素进行评价[2]。

2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1种植环境对稻米的影响

水稻是一种喜欢高温、湿润环境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是对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要求比较严格,其中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显著。如果水稻在抽穗至成熟期间持续高温,会加快水稻的生长速度,影响籽粒充实度,增大糙米率、精米率、垩白面积,影响稻米透明度。水稻在灌浆期如果持续高温,可能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若灌浆期温度过低,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可能增加稻米白垩,蛋白质质量下降[3]。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间,对水稻种植温度要求比较高,适宜种植温度为20~30℃,可以保持水稻品质。晚季节栽培和高海拔地区水稻品质高于低海拔、早季栽培的水稻品质。山东省地势中间高,西南、西北地势平坦,东部以丘陵为主,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纵横的地形。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短暂、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1~14℃,年光照时数2290~2890h,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山东北部、东部无霜期为180d,山东西南部无霜期达到220d,这些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山东省水稻大部分属于中晚水稻,水稻品质相对较好。光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仅次于温度,水稻齐穗后30d左右,若光照强度减弱到自然光强度的70%,则稻谷出糙率和精米率减少到2%。光照时数也是影响稻米蒸煮品质的重要因素,日照时数与稻米糊化程度和胶凝度有关,在稻穗期若太阳辐射较强,则籽粒发育比较饱满,增加稻米粘度。湿度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不同湿度环境对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存在一定影响,湿度过大,则导致稻米糊化度、胶粘度和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垩蛋白质量下降[4]。

2.2稻米品种的影响

中国作为水稻消费和生产大国,经过长期研究实践,培养了大量水稻品种,不同水稻品种也存在一定差异。在选种时,一定要选择本地水稻品种,本地水稻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水稻适应性、抗逆性、抗病害能力较好,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稻米品质。山东省水稻品种主要有临稻25、圣香136、圣糯139等,已经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山东省适应性较好,适合本地种植。山东临稻25属于中早熟粳稻品种,株型紧凑、株高80~84cm,穗实粒数为132.4粒,结实率超过90%,稻谷出糙率为85%,垩白粒率为1.8%,直链淀粉含量为16.1%,产量达到9180~9270kghm2,是山东省临沂水稻研究所研发的一种优良水稻品种;圣香136是中晚熟香粳米水稻品种,株型紧凑,株高在94~96cm,穗粒数为112~114粒,结实率大于85%,稻谷出糙率为83.1%,垩白粒率为12%,粘稠度为65mm,直链淀粉含量为1.5%,透明度达到1级,稻米品质较好,被农业部门列为食用稻品质标准三级;圣糯139是山东水稻研究所研发的一种中晚熟水稻品种,水稻成穗率达到82%,株高大于94cm,结实率为83%,稻谷出糙率为84.8%,阴糯米率为20%,粘稠度为100mm,直链淀粉含量为1.6%,透明度为1级。在选种时,必须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品质特点、气候环境选种不同品种,这样才能保证水稻品质。

2.3播种时间和插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播种时间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较大,若水稻播种时间过早,则会导致水稻灌浆期处于高湿度环境,虽然可以提高水稻蛋白质含量,但是会影响水稻的蒸煮品质、味道;若水稻播种时间过晚,则可能导致水稻温度过低,影响水稻发育,无法满足水稻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降低蛋白质含量、粘稠度。插秧密度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若插秧密度过大,导致单位面积水稻植株行距过小,插秧植株过多,植株吸收的养分较少,水稻植株透光性较差,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质量,而且还会降低稻米精米率、透明率,增加淀粉含量,影响稻米整体质量;若水稻插秧密度过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没有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影响后期水稻分蘖,容易产生无效分蘖,导致水稻植株不整齐,造成水稻成熟时间不一致,影响水稻产量[5]。因此,在水稻插秧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插秧密度,同时还要控制插秧苗数,每穴插苗数量不能超过3根,否则容易影响到水稻植株的分蘖。

2.4田间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田间管理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与品质,水稻需肥量较大,若生长期间缺乏养分,则容易影响植株高矮、水稻分蘖、结实率、穗粒重。水稻生长期间对氮肥、钾肥、磷肥需求量较大,其中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氮肥可以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含量,让稻米色泽光亮、饱满,增加稻米的适口性。在水稻抽穗期、齐穗期需及时追加氮肥,可以有效提高水稻蛋白质含量。与不追加氮肥相比,水稻蛋白质含量可以提升15%~40%。钾肥、磷肥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在抽穗、齐穗期间追加磷肥、钾肥,可以提高蛋白质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改善稻米口感。水稻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在种植过程中若缺水,容易导致水稻植株倒伏,降低结实率、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影响稻谷加工品质、直链蛋白质含量。水稻插秧3~7d后,秧苗返青时,需及时灌溉,帮助秧苗返青,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分蘖期时,需要控制水量,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有助于水稻植株分蘖,在分蘖后期则需适当排水晒田,让稻田保持干燥,增加水稻植株的通透性;水稻抽穗、齐穗期则需灌溉,水量控制在稻田表层土壤至植株的1~3cm,水稻进入成熟阶段,则需要及时排水晒田,有助于稻谷成熟,方便稻谷收割[6]。

2.5病虫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病虫害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水稻主要病虫害为稻瘟病、纹枯病、黑粉病、矮缩病、稻飞虱等。稻瘟病会导致稻谷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斑,造成稻谷变黑。水稻纹枯病造成植株无法抽穗,叶片出现病斑并腐烂枯黄。黑粉病容易导致植株矮缩、不分蘖、无法正常抽穗,影响结实率。矮缩病导致水稻植株矮小、果实结实率低,影响水稻蒸煮品质和口感。稻飞虱作为水稻主要虫害之一,一旦发生稻飞虱,可能导致植株矮小、枯黄,降低水稻植株结实率,色泽暗沉、透明度低。因此,在水稻种植期间,需结合水稻生长要求,及时施肥浇水,满足水稻生长所需养分,为水稻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一旦发生病虫害,则需采取有效措施,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尽量选择无毒、高效的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2.6收获时间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适时收获是水稻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也会影响稻米品质。在水稻未成熟收获,稻谷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低、整精米率低、水稻口感差;太晚收获,则会导致稻谷收割时断穗掉粒严重,降低稻谷水分含量,影响稻米粘稠度和外观,甚至出现植株倒伏现象。因此,在水稻成熟后,需适时收获[7]。一般来说,水稻蜡熟末期到全熟初期含水量在20%~25%,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穗中部呈现黄色、稻谷粒比较饱满、籽粒坚硬变黄时就可收获。不同品种、不同气候环境,水稻收获时间也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早熟品种水稻齐穗后25~30d左右可以收获;中稻品种一般在水稻齐穗后30~35d开始收获;晚稻齐穗后40~45d开始收获。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还要结合地方气候环境、稻米品种差异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全面提升水稻栽培技术水平。

作者:申春芳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