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仙花栽培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仙花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仙花栽培技术论文

1子球处理技术

1.1选择与贮存子球

每年5月底是水仙花子球收获季节,在子球晾晒过程中,应去除病、虫、草危害及“漏底”的劣质种苗,2年生子球(种仔)主球围径在18~22cm之间为最佳用种规格。子球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的房间,并进行防虫、防病处理,一般10-15d对贮存的子球进行一次检查,如发现蓟马及螨虫危害可用10%吡虫啉可温性粉剂进行防治,使用方法为:每666.67m2的二年生子球(约5000头)用100g粉剂掺细沙5kg均撒施。

1.2贮存子球过程中的降温处理

水仙花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室内存放期,这阶段气温高,高温对于商品花球而言是必要的花芽分化条件,但子球要通过越夏将大量消耗营养,一旦在越夏期间管理不当,于10月中旬播种时种质不实,干瘪无活力,因而当“小暑”,“大暑”节气其白天温度达34~37℃时种苗会出现“中暑”,在这期间使用空调降温是有必要的,其方法是在这一年当中最高温“两暑”季节性的白天把室温降至30℃左右,这一技术措施可减少因温度过高导致营养过度消耗而出现种性退化。

2施肥技术

目前水仙花生产在肥料施用方面过于粗放和简化,普通用100~150kg钙、镁、磷复合肥做基肥使用,只占总施肥量的10%。清沟覆土时重施第一次追肥(用N、P、K各15%的复合肥进行追肥,每666.67m2施100~200kg)占总施肥量90%左右。长期化肥使用,水仙花产区普遍存在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后期地下鳞茎膨大,因而,增施有机肥料和合理调整施肥比例十分重要。

2.1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

进入10月上旬,结合翻土整地,每666.67m2施用家畜家禽粪肥或有机专用肥200kg,生物菌肥“农蚯蚓”50kg,通过2次施耕碎土进行全层施肥,以上两类肥料有营养全面,活化土壤,促根壮苗的功效,防止后期叶片早衰和有助鳞茎膨大,起着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2.2改变肥料用量比例按2.1节的基肥用量,其肥比例把常用的10%提高到50%,新比例的施肥方法肥力分布均匀,水仙花播种后第4-5d其根系生长迅速,出苗时间可比传统施肥方法提早7天,齐苗时间可提早3-4d,出苗整齐,苗壮叶片直立。

3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3.1整地

土地要多次进行深翻、晒白、打碎耕作。第一次用拖拉机旋耕土地,将土壤晒白打碎。约5天后,又用犁深翻,深度20~25cm。晾晒5天后,再用旋耕机碎土,过3天后进行第二次翻犁,深度达30cm,约5天后,用旋耕机碎土,最后耙平土地。

3.2作畦

采用高畦栽培。畦高35~40cm,畦宽140cm,畦沟宽35~40cm。畦大小要整齐,高度一致,畦的方向摆布要有利于水的排灌,或者是坐北向南。

3.3下种

种球阉割后通过药剂消毒,1-2d后晾干便可下种。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浅沟,沟深15~20cm,沟距(行距)30~35cm,株距20~25cm,下种后用土填沟盖种。种球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消毒后1h,再用清水洗5min。方法一,用硫酸铜、生石灰、水配制成1:1:50的波尔多液浸种5min;方法二,用代森锌300倍液,浸种5min;方法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种5min。

3.4整沟覆土

第一次灌水后约一周,畦道底干润不粘脚时,结合施沟肥,重新修整畦边,同时加深畦道,把余土覆盖于畦面行距间的施肥沟。每666.67m2用N、P、K各15%的优质复合肥100kg进行施肥后清沟覆土,整沟畦高要求45~50cm。

3.5水分管理

种球种植后,马上进行了第一次引水漫灌,灌水高度占畦高五分之二。灌水1h左右,便可排水。约一周后,畦沟润干,用锄头加深畦沟,修整畦边,结合施面肥将沟土均匀覆盖畦面,整平即可盖草。水仙花生长期间,要常保持土壤湿润。秋季雨水少,以浅水勤灌为主;春夏季雨水多,则要注意排水。如遇强冷空气,应灌水保温,水位达畦高五分之三为宜,“立夏”节气后应加强排水工作,“芒种”前10天,土壤湿度不小于70%。

4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仙花生长期间会遇到蓟马、螨虫、大褐斑病和基腐病的危害。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大量化肥的使用导致大面积病、虫发生,蓟马危害导致田间用药高达5~7次,产量减少1~2成,栽培管理不当导致水仙花产品“漏底”,造成损失2成左右,并影响产品花期和花开香味,大褐斑病发生和传播造成损失高达7~8成,并严重影响到种苗的质量,基腐病也不同程序影响到水仙花产品质量。防治水仙花“两虫两病”应及时进行病、虫预测,以防为主,合理防治,如有发生其防治方法。科学栽培技术应用、肥料种类和比例改进,田间管理的及时到位可减少病、虫严重发生和危害。科学的防治可减少农药使用2~4次,每666.67m2减少用药资金80元左右,即获得经济效益又得到生态效益。通过以上多项技术措施应用,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花区花农普遍出现水仙花生长产前期长势旺盛,中期植株疲软,后期叶片早衰,收获地下鳞茎花球质地不实现象,使产品产量质量逐步提高。

作者:苏亚北 张河清 王水琦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