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红花油茶繁殖栽培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红花油茶繁殖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红花油茶繁殖栽培技术论文

1实生繁殖及栽培技术

1.1苗木栽培及造林

苗木长成后再选择健康、无病虫、根系发达的优良苗木造林。时间以立春至雨水或10月选阴雨天,土壤湿润时定植。初植密度每667m2种70~80株,后疏除部分苗木,保持每667m2种植40~50株为好。幼龄期实施分段修剪培养树冠。

1.2抚育管理

1.2.1温湿度宛田红花油茶喜欢温暖多湿,不耐寒冷,适宜在年均温度15~18℃,年降雨量1000mm条件下生长,生长期260d左右。温度高,湿度大,开花多,则寿命短;温度低,湿度低,开花少,则寿命长。因此,在茶花种植时要求空气有一定的湿度,空气中水分子多,植株生长便会旺盛。在地面及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可经常喷水以保持湿度。

1.2.2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不宜在中性和碱性土壤种植,pH值在4.5~6.5之间,要求肥沃的排水性能良好及渗透性好的基质,黏性重的土壤或积水地段的生长环境会导致植株霉烂枯萎而死。

1.2.3光照宛田红花油茶喜朝阳、忌西晒。光照适宜,光合作用好,花蕾花朵长得好,春、秋季阳光不直射,最适宜宛田红花油茶的需要。幼树耐荫,大树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不能种植过密,郁闭度以0.7~0.8较为适宜。生长发育较慢,寿命长,盛产期可维持50年以上。2.2.4施肥要求每年施2~3次有机肥,如骨粉、草木灰、油粕等,以氮肥为主,并适量施过磷酸钙或氯化钾,每667m2氮肥10~15kg,磷肥30~35kg,钾肥10~20kg。修剪树冠以自然开心型为宜,适当疏删,使疏密适度,通风透光即可。7~8月施1次磷钾肥,以促进开花结果。2.3采收及处理方法采用人工摘球果,避免损坏,在平坦处均匀铺开日晒,使球果开裂后收集茶籽。采收时间要准确,在10~11月进行,出籽率约为28%左右。留种球果,只晒1d,然后阴干,待其开裂后收集种子。贮存在湿润、低温、通气的环境中。采收规律:先高山,后低山;先阳坡,后阴坡;先水肥好的,后水肥差的;先老树,后幼树。

2无性繁殖技术

2.1扦插繁殖

每年4~6月采用半木质化的嫩枝进行扦插,每穗保留2~4个叶芽,插入沙内,插前下端点蘸生根粉溶液,每天叶面喷雾,保持湿润。3~4周可发根成苗,2个月后可移至圃地培育,2~5年生后,出圃供绿化用。适期在梅雨季节后4~6月间进行,土壤温度约20~25℃。插穗可取长度约8~12cm,保留2~4片叶子。剪取后可直接扦插,若留置超过1h时,须先行浸水保鲜于40h内扦插完成。扦插入土1/3~1/2深度即可。

2.2嫁接繁殖

对于繁殖材料少的可采用此法。适期可于2~3月或6~7月间进行。接穗可取2年生的充实枝条,每节留1芽1叶切取,叶部切除仅留1/3即可。砧木必须培养生长强健壮。采用嫩枝劈接法,用刀片将芽砧的胚芽部分割除,在胚轴横切面的中心,沿髓心向上纵劈一刀,然后取红花油茶接穗一节,也将节下基部削成正楔形,立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裂口的底部,对准两边的形成层,用棉线缚扎,套上清洁的塑料口袋。约40d后去除口袋,60d左右才能萌芽抽梢。

2.3压条繁殖

方法简单,全年均可进行,但以4月或6月最为适宜。梅雨季选用健壮无病虫害1年生枝条,离顶端20cm处,行环状剥皮,宽1cm,用腐叶土缚上后包以塑料薄膜,约60d后生根,剪下可直接栽培,能获得较大苗木,成活率高,但不能获得大量苗木。

2.4组培繁殖

外植体常用实生苗,经常规消毒后切成1cm长接种在添加激动素1mg/L、6-苄氨基腺嘌呤1mg/L和吲哚乙酸0.1mg/L的MS培养基上,经4周培养只形成愈伤组织,而不形成芽。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后,开始形成4cm的单个枝条,然后在吲哚丁酸0.5mg/L溶液中浸泡20min,再转移到1/2MS培养基上,4周后长根。在长根培养基上生长8周后将苗移栽到装有珍珠岩和泥炭的盆中。

3大棚栽培技术

设置隔离带,控制温度、水肥管理,小型机械护理作业,化学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方便科学管理,能减少污染,园地环境安全,提高产量。可提供园林绿化苗木、切花和庭园摆设观赏花木。

3.1建棚

塑料大棚选用钢管做构架,棚体东西走向,一般单栋宽5.5m,中心高1.8m,边缘高1.1m,长宽视株数而定,一般667m2栽1500~1800株。选用蓝色无滴盖膜,上覆黑色遮阳网,遮光率60%~70%。

3.2棚内管理技术

大棚便于观察生长习性、抚育管理、修剪养护、防治病虫害及采收等工作。栽种前不必施足底肥,定植时不宜过密,株行距各为50~60cm。栽好后,浇透水。大棚内适宜生长温度18~25℃,湿度为80%~85%。白天通风降温,晚上使棚内不低于15℃,可在棚上覆盖草帘保温,做到夜盖日揭。保持棚内空气流通。如通风不好,易受红蜘蛛、介壳虫等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杀虫。

作者:邱泉 单位:桂林市訾洲公园管理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