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等,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入药,又有“人参之子”的称号。太子参对于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可以益气生津、补益脾胃,多用于脾虚体虚、食欲不振、自汗口渴以及肺燥干咳等症状,同时是健胃消食片等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太子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近年来,太子参种植倍受人们关注。基于此,对有关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1太子参概况

1.1植物特征

太子参为多年生草本,其株高7~20cm,块根呈现出长纺锤形,茎细弱,下部多呈现紫色,接近方形,上部为圆形、绿色。叶对生,下部叶为匙形或者是倒披针形,上部叶为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其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呈现出“十”字形排列方式。花腋生,萼片四,白色。蒴果接近球形,成熟时自行裂开,种子呈扁圆形。

1.2生长习性

太子参喜温和、湿润以及相对凉爽的气候,忌高温天气和强光暴晒。同时,怕干旱和积水,耐寒冷,在气温低于15℃时可以发芽生根,当气温大于30℃时,则会停滞生长。适合比较疏松而且富含腐质的砂质土壤生长,2-3月出苗,4-5月植株生长比较旺盛,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以及膨大,5-6月为果期,6月种子成熟,6月下旬后地上的茎叶逐渐枯萎,叶片开始脱落,大暑时,太子参植株开始枯萎,参种腐烂,新参在土中分散开来,进入越夏休眠期。

2太子参林下栽培技术程序

太子参的生长习性使其在林下种植成为可能,因此中龄以下的速生林隙间或者高秆的其他植物中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太子参的生长需要,实现林茂药丰的目的,促进林下经济效益的提升。一般而言,太子参林下栽培技术程序为:林下地块选择-整地-繁殖方法选择-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排灌、施肥、半野生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

3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

3.1地块选择

太子参林下种植尽可能选择地势高、干燥、不积水的地块,山地尽可能选择低山,东、西、北的阴坡或者是半阳坡;丘陵地块地势坡度不要太陡,陡度要小于20°;平地尽可能配备畅通的排水设施,并作高畦种植,附近设排水沟,保证大雨之后地块不积水。土壤方面必须是沙壤土或者壤土,并且具备一定的排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纯沙土、重黏土以及涝洼积水、重盐碱地等均不可进行太子参的栽培。有关太子参栽套种需要的光照条件,保证栽培地隐蔽度大约为50%,既不能过于隐蔽,也不可没有光照。

3.2整地

种植地需要深耕20cm,畦宽为0.8m~1.4m,高度为25cm,畦面呈龟背形,沟宽度为30cm。太子参整地要精耕细作,确保土层疏松。种植前15h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到畦面上,然后把表土翻入土层,避免产生地下害虫。由于参根细小、分叉多而且畸形,因此产量不多。太子参忌重茬,之前作物最好是甘薯或蔬菜。待前作收获之后,以每667m2施入腐熟厩肥2500~3000kg,施过磷酸钙或者草木灰20kg作为基肥,然后深翻25~30cm,确保整细耙匀。

3.3繁殖方法

太子参繁种方法主要有块根繁殖、种子繁殖以及扦插繁殖等,太子参套种生产一般使用块根繁殖的方法。块根繁殖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上旬一直到地面封冻之前均可进行栽种,在选好的树林内施肥、耕细耙匀后确保两边离树墩的距离为50cm左右,树木行中做高15~20cm,宽度为130cm的弓背形畦,畦间距为33cm为宜,行距为15cm,在畦上开深度为7cm~10cm的沟,开沟后撒入基肥,稍微覆盖些土,按照株距为6cm把种参平放进去,种参头尾相接。然后依此类推,耧平后稍填压,每667m2地约需种参50kg。此外,需要注意种参的选择,在留种地内边起收边选择,尽量选择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整齐无伤以及无病虫害的块根当作种参。如果块根断缺芽头则无法使用,且太子参的产量和栽种深度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栽种太深和太浅都不太合适。

3.4田间管理

3.4.1中耕除草太子参的幼苗生长比较缓慢,可以使用小锄进行浅锄1~2次,如果有草就立即拔除,确保田间无杂草。5月上旬植株己封行,可以停止除草。

3.4.2排灌由于太子参的生长习性(怕涝、怕旱、怕高温),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在湿润、畦面不积水,块根膨大期间必须勤浇水,以促进块根可以快速生长发育。

3.4.3施肥太子参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与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苗壮、土层肥沃以及基肥比较充足的地块不必追肥,防止出现枝叶徒长的情况;如果太子参幼苗瘦弱,可以在4月上旬使用稀释的人畜粪约6t/hm2加磷酸二铵75kg/hm2进行混合浇灌。

3.4.4半野生管理在林间、林下栽培的太子参,也可以让其自然生长,注意水肥管理,视长势的具体情况而定。

3.5病虫草害防治

太子参病害包括病毒病、叶斑病以及根腐病等,虫害方面主要是针对白蚁、蝼蛄以及地老虎等,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的原则,最好选择生物农药。化学防治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高效、低毒以及低残留的农药,在太子参采收之前的30d内切忌使用农药。病毒病防治办法:要减少病毒传染,保证种苗无毒。一旦发现病毒病,则可以使用病毒必克进行防治。叶斑病的防治办法:首先,对病株残叶进行清除,在其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宝丽安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在中后期可以使用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根腐病的防治办法:太子参收获之后彻底清除其枯枝残体,集中堆积进行烧毁;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对病株进行浇灌。

3.6采收加工

待每年6月太子参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即可采挖。收获过程中要确保参体完整。采挖的鲜参使用清水将其洗净,在充足的日光下进行暴晒,大2~3d后及时翻动,扬去须根后即成生晒参,可以当作药材商品进行出售,太子参是以身干、无须根、大小均匀以及色微黄者为入药良材。太子参也可以放置在室内通风比较干燥的地方进行摊晾1~2d,确保根部完全失去水分变软,然后使用清水将其洗净,再放入沸腾的开水锅中进行浸烫2~3min,取出摊晒至干脆后将其装入箩筐,轻缓振摇撞去参须后可得烫参。

3.7留种

起参时,尽量选择参体肥壮、芽头饱满以及没有病虫害的块根当作种参,将其放置在室内较阴凉处沙藏,确保湿润,15d左右翻动1次。栽种时,可以将其取出后再次挑选。太子参与果树改造地套种,可能早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套种太子参可以达到以耕代扶、以短养长的作用。一般而言,太子参生长周期比较短,而且见效非常快,生长8~10个月即可收获,平均产量达100kg/667m2,收入约3万元/667m2。

4结语

结合太子参套种助农增收实际情况,对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太子参的栽培技术水平。

作者:张菊珠 单位:福建省化县水利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