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麦后移栽棉花高效栽培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麦后移栽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麦后移栽棉花高效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1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棉花高产的基础,本地区麦后移栽棉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的中早熟棉花品种,如:中ZM1514、百棉1号、宛棉10号、宛198等。

1.2种子准备

选用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脱绒包衣良种。在播种前晒种3~5天,注意不能直接在水泥地上暴晒。

2育苗

2.1选床

选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高燥近水、排水较好,管理方便的无病田作苗床。

2.2苗床形成规格

采用方块育苗。标准苗床长13m,宽1.3m为宜。划线后从地面下挖10cm,四周沿边缘培成宽17cm,高10cm的实埂。床底要铲平,拍实,铺一层沙或草木灰。

2.3营养土备制

耕层熟土和腐熟土粪按3∶1的比例翻打细碎,每苗床再加1.5kg三元复合肥混匀即可,切忌单纯使用碳铵或尿素。

2.4和池划格

将准备好的营养土装入苗床使虚土厚度达12cm,用水浇透后再用耙子耙平。待土面收浆后,按5cm见方,用划格器划格,格线深至床底。

2.5适时播种

苗床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育苗。播种过早,棉苗太大,移栽时易损伤根系,延长缓苗期,播种太晚,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播种时每钵下种1~2粒摆在钵心,把过筛的细土匀撒于种子上达2cm厚摊平;覆土后每床按2.5ml床草净加水1.5kg匀喷床面。

2.6扎弓盖膜

按40~50cm距离扎弓,弓扎在床内缘棱上,弓脊高离床面60cm。弓长2m。按床长走向铲出2~5cm的沟,然后盖上农膜,压紧拍实。

2.7炼苗

未出苗前,不宜揭开薄膜,以高温催芽为主,齐苗后床温控制在20℃~25℃,晴天塑膜温度超过30℃时,需通风调温,防止烧苗和出现高脚苗,开始小通风,通风口先小后大,温度超过35℃时,两端敞开,大通风。当棉苗出现真叶后,晴天早晨和傍晚可揭膜炼苗。如天气正常,气温较高,晚上可以不盖,放露炼苗。

2.8蹲苗

苗床进行搬钵蹲苗,使长出钵体的部分根系损伤,能保证在一段时间内根系吸收范围局限于钵体内,以减少输向地上部的养分和水分的数量,抑制棉苗枝叶的生长,保持长势稳健,地下部根系则因主根被折断而促使侧根加速生长。苗龄20天时,搬动钵体,结合间苗,去病苗、弱苗,一钵留一棵苗,并酌情控制肥水,防止肥水短缺形成僵苗。

2.9防治病虫害

在棉花齐苗后,应注意预防棉苗病虫害,在齐苗3~4天后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可用甲基立枯磷、多菌灵等农药,一般每7~8天施用1次。

3移栽

3.1整地

麦收后及时灭茬、耕翻,耕翻深度25~30cm为宜。铁茬移栽,返苗后再灭茬、深松。

3.2移栽时间

麦收后气温高、棉苗生长快,要及时移栽,一般采用免耕板土抢早移栽。

3.3移栽方法

为了缩短缓苗期促早发,移栽前1~2天要在苗床上泼浇1次肥水和生长促进剂,同时喷施杀虫、杀菌剂防治病虫害。移栽时大小苗分开,开沟摆钵,移栽深度10cm左右,施足底肥、浇足安钵水,四周压紧压实,确保移栽质量。

3.4移栽密度

麦后移栽棉比麦棉套种播种晚,现蕾、开花推迟,适当增加密度使棉花在有效开花结铃期增加内围铃。一般密度37500~45000株/hm2。等行距种植时行距90~120cm,大小行种植时行距分别是100~120cm和50~60cm。

4大田管理

4.1查苗补缺

在移栽后2~3天发现有死伤缺苗处,要及时用该品种的预备苗补栽。

4.2中耕

移栽后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缩短缓苗期,促早发。初蕾期和盛蕾期正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发棵搭架的关键时期,既要棉株长得稳又要根系扎的深,深中耕能促使根系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吸收耕层内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使棉株健壮稳长,后劲足。在棉花封行前结合中耕进行封根培土,深开沟15~20cm,高培梗15~20cm,培土要紧围棉根,防止倒伏,排灌方便。也可根据降雨、杂草生长情况调整中耕时间和次数。

4.3整枝

当棉株出现第一个果枝后,及时抹去下部的营养枝,留下完整的叶子;同时抹去赘芽。7月底打顶,打顶过早,则不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而且使上部果枝过分延长,增加荫蔽,赘芽丛生,消耗养分;打顶过迟,则上部无效果枝增多,结些无效花蕾,消耗养分。

4.4科学灌溉

遇旱时及时浇水,每次的灌水量应以保证水分能充分湿润根系层土壤,满足棉花生育需要。蕾期浇水量不易过大,防止浇大水后遇雨导致棉花旺长,应开沟或隔行浇水,灌水300~450m3/hm2。花铃期棉花生长旺盛,要增加灌水量,灌水450~600m3/hm2。吐絮期,小水沟灌或隔行沟灌,防止湿度过大,造成烂铃,一般灌水300~450m3/hm2。

4.5合理施肥

麦后移栽棉播种晚,为了促其早发要增加肥料的投入。移栽时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520~750kg/hm2、锌肥15kg/hm2、硼砂30kg/hm2。蕾期施肥做到发中求稳,盛蕾期施饼肥750kg/hm2(或复合肥375kg/hm2),氯化钾450kg/hm2和适量的微肥。开沟或挖穴施入,深度13.3~16.8cm。棉株开花后,对养分的需求量激增,叶片内大量养分被消耗,亟需补偿养分,花铃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以便迅速发挥肥效。当棉株平均结一个大桃后,施尿素300kg/hm2,深度15cm。棉花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逐渐减弱,为了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采用叶面喷肥。8月中旬开始喷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3次,每7~10天1次,在无雨、无大风的天气17时后喷洒,连续3次,可以增强叶片活力,增铃重,防早衰。

4.6化学调控

苗期以促进生长为主,一般不化调,在盛蕾期或初花期对水肥充足,群体大,长势旺盛的田块用7.5~15g/hm2缩节安对水750kg叶面喷施,控制中上部果枝,塑造中壮株型。盛花期(打顶后3~4天),用60~75g/hm2缩节安对水750kg叶面喷施,控制上部果枝节间伸长,防治赘芽丛生,减少无效花蕾,使养分集中供给有效蕾铃,以提早成熟,达到丰产优质。麦茬移栽棉花,后期生长旺、秋桃多。当70%的棉铃长到40天以上,“霜降”前10~20天,一般在9月底到10月初,当日最高气温20℃以上,用40%的乙烯利2250-3000g/hm2对水750~900kg,选晴天无风的中午喷雾。

4.7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棉粉虱、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等病虫害。

5收获储存

棉铃成熟吐絮后要及时收摘,时间应在裂嘴后的5~7天,每7~10天集中收花1次,晴天快收、雨前抢收、雨天不收,露水不干不收,棉铃不开畅不收。雨涝湿热天气可早摘裂嘴桃、病桃和黄皮桃,并及时剥开晾晒,防霉防烂。棉花收摘后要及时在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要将好花、僵瓣花、中喷花、霜后花、剥桃花按类分开,籽棉含水量低于12%时储存在通风干燥处。

作者:强学杰 王清连 强学兰 牛银亭 余行简 陈培育 张志勇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农业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