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山地南姜丰产栽培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山地南姜丰产栽培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山地南姜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根据广东省潮州市山区自然生态条件,开展山地南姜栽培技术试验,总结出以园地选择、合理密植、科学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为核心的山地南姜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取得良好效益。

关键词:山地南姜;丰产;栽培技术

山地南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原产于我国大陆南方,其地下部根茎香味独特,辣中带甜,且有辛呛味,是潮汕地区常用的食材和药材。潮汕地区常用于去除鱼腥,卤鸭、鹅使用山地南姜去腥味、提味,山地南姜还是潮汕地区腌制橄榄糁的重要佐料。潮州市北部多山区、丘陵地带,除了种植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外,闲置山地较多,一些果树间隔地带闲置,适度发展山地南姜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然而,常规种植中往往存在密度偏低、施肥不合理、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山地南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近年来,通过调查、试验总结出山地南姜栽培关键技术,实现山地南姜丰产、稳产、优质,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园地选择

山地南姜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栽培土质以肥沃疏松、保湿力强、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或靠近水源,则生长更旺盛。最好不要选择在向西或西南的山坡上种植,因为日照太强,不利于姜园的水分保养。

2选择壮苗,合理密植

选择健康无病、整齐一致的种苗进行种植,每年3月份是最佳的种植时期。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姜园进行科学规划、挖穴,合理密植,定穴规格大约1.3m×2m,平均种植密度为250株/667m2。

3科学的肥水管理,促进迅速分蘖

3.1水分管理

种植后保持较干土壤,以利于土温回升。但如果久旱不雨,影响出苗,也要适量浇水。出苗后保持地面湿润,不宜多浇水。雨季来临时,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避免根受涝而腐烂。

3.2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施足基肥,每667m2施用腐熟的优质土杂肥约125kg。结合山地南姜的生长情况,采用优化施肥技术,一般每年施肥3~4次。第1、2年施用高氮型复合肥,每年每667m2用量100kg,N∶P∶K为22∶5∶13;第3年适当增施氯化钾肥,每667m2用量为3~5kg。合理追施夏肥和秋肥,能促进迅速分蘖,增强抗逆性;如果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夏肥可不施或薄施,以免引起徒长。初秋天气转凉时姜田可中耕除草,此时进行追肥要适当重施,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以增强南姜的抗病、抗逆性,促进姜丛分枝和根茎膨大。重茬地,每667m2追施优质农家肥400~500kg。

3.3中耕培土

山地南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种植在平坦山地的,前期每隔25~30d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株高达40~50cm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夏季多雨,应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30cm,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如果种植在山坡上,挖畦沟排水即可。培土能防止新形成的根茎外露,促进块大、皮薄,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

4综合防治病虫害

山地南姜主要病虫害有姜瘟病、炭疽病、姜螟、根结线虫病、小地老虎等。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实行轮作、采用壮苗、种子消毒、合理密植和科学的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增强南姜自身的抗逆性,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化学防治药剂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交替使用,严格控制使用浓度与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4.1姜瘟病

夏季容易发生,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叶片也可染病。病株根茎软化腐烂,剩下皮壳,株叶叶缘反卷下垂,叶尖发黄干枯。防治方法:姜苗种植前,先用10%噻唑膦粉剂浸泡消毒;田间防治于每年5、6、8月份发病期,用50%广消1000倍液喷雾,同时,每667m2撒施石灰25kg进行消毒杀菌。

4.2炭疽病

温度在25~28℃之间或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容易发生,主要危害叶片。病株叶尖、叶缘出现小黑点病斑,严重时叶片变褐干枯。防治方法:每年5、6月份和7~9月份为主要发病期,每667m2施用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45~56g。

4.3姜螟

又名钻心虫,出苗至收获前为害,主要危害南姜心叶,茎秆折断,造成水分、养分运输受阻。防治方法:每667m2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粉1000倍液喷雾。

4.4根结线虫病

主要危害根部和根茎部。南姜自苗期到成株期均会受害,发病株在根部和根茎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初期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从中间新条开始整叶暗绿黄化,慢慢枯死。防治方法:可用10%噻唑膦粉剂1000倍液进行根部淋施,或者在地面湿润的情况下,每667m2用10%噻唑膦粉剂2kg混合砂土撒施园区防治。新植地,萌芽后全面淋药防控1次,以后每年在3~4月份防治1次;重茬地园区在每年3~4月份和7~8月份各防治1次,共防治2次。如果还发现病株,可进行局部重点挑治。

4.5小地老虎

又名土蚕,主要在幼苗前期危害,造成断苗缺窝。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倍液于傍晚灌窝。

作者:曾淑君 李祝成 陈锐群 郑炯丰 郑岳钿 单位:潮州市湘桥区磷官铁农业工作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