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草药爵床人工栽培技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草药爵床人工栽培技术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草药爵床人工栽培技术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药用爵床都是依靠野生采挖,但由于在现代农业种植作物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及除草剂,致使爵床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有的地方几乎灭绝。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爵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探索人工种植爵床的栽培技术,为今后大面积种植爵床打下基础,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材;爵床;人工栽培;技术

爵床(Rostellulariaprocumbens(L.)Nees)为一年生匍匐草本,又名爵卿(《吴普本草》),香苏(《别录》),赤眼老母草(《唐本草》),小青草(《百草镜》),蜻蜒草、苍蝇翅(《纲目拾遗》),六角仙草(《福建民间草药》),野万年青、毛泽兰(《四川中药志》),六角英、大鸭草等。全草入药,治腰背痛、创伤等。爵床在东汉前已载入《神农本草经》,但宋代以后很少入官药而沦为草药。因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痈疽疔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民间及医药企业广泛应用。由于从事爵床加工、提取的生产企业所有原料均来自野生资源,无序采挖加快了“资源枯竭”速度。所以对其进行栽培管理技术的探索,有助于爵床的大面积种植。

1爵床的植物学特性

爵床科种类很多,但是爵床科植物入药的为小叶爵床(本文所指为爵床科爵床属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procumbens(L.)Nees的全草),又名小青草、六角仙草、香苏、赤眼老母草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浅;株高10~60厘米。茎柔弱,基部呈匍伏状,易分枝;基部茎节间易长新根;茎方形,绿色,表面被灰白色细柔毛,尤以棱上较密,节稍膨大。叶对生,柄长5~10毫米;叶片卵形、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2~6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脉明显,叶片在强光下似覆油蜡状。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圆柱形,长1~4厘米,密生多数小花;苞片2;萼4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白色;薄膜状,外药室不等大,被毛,雌蕊1,子房卵形,2室,被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不明显。蒴果线形,先端短尖,基部惭狭,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长约6毫米。具种子4颗,种子卵圆形而微扁,径约1毫米,黑褐色,下部实心似柄状,种子表面有瘤状皱纹。花期为8~11月,果期为10~11月。

2爵床的生长特性

爵床适应性广,野生爵床多生于海拔300~2800米的旷野草地、路旁、水沟边、田边地角等阴湿处。忌日光直射,光线过强会引起叶片灼伤,过弱则植株徒长,在半阴半阳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寒,生长适宜温度20℃~28℃。生长期间要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是水分不能过多,否则易引起烂根。忌盐碱地,宜选肥沃、疏松的砂壤土种植。

3人工栽培方法

3.1种子收集

爵床种子较小,不易收集。植株采收后,在阳光下晾晒,外被颖壳张开,成熟的爵床种子自然脱落,除去颖壳和杂质,就得到纯净的种子。成熟的爵床种子卵圆形而微扁,黑褐色。未成熟的种子不会脱落,即使敲打落下,也不会发芽。

3.2选地与整地

爵床种植地宜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土壤微酸性较好;旱地种植,也可以与果园或幼林坡地套种;也可以选择在林地、山坡、上坎及房前屋后零星地块种植。选好的地块在秋季深翻30厘米以上,拣出草根和石块,使其充分风化。第二年春整地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做基肥,施肥后再旋耕1~2次,使基肥与表土混合均匀,用犁耙整平。作育苗地用的,可以起成高约20厘米、宽约1米的平畦;作定植地起成高约30厘米、宽约1米的高畦,畦上种植4行,田间操作管理均较方便。

3.3播种

爵床的种植一般采用直播法,也可以育苗移栽。在北方多采用条播(因北方的土壤沙性好),南方多采用窝播(因南方土壤具有一定的黏性)。3.3.1条播的方法将土地整细耙平,可以起成高约30厘米、宽约1米的平畦,畦上按25厘米均匀开4行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厘米,保持土壤湿润,20~30天可出苗,当苗高7~10厘米时,可按10厘米株距定苗。3.3.2窝播的方法在整理好的地块上,可以起成高约30厘米、宽约1米的高畦,畦上种植4~5行(为了田间操作管理方便而定)。在畦上按窝距20厘米左右打窝,要求窝浅、土细、底平,将种子拌成种子灰或用细土将种子拌匀,均匀地撒于窝内。3.3.3用种量每亩用500克左右的纯净种子(不含杂质的种子),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20~30天可出苗;播种后如遇到天气干旱,应补充水分以保持土壤湿润,否则会影响爵床种子出苗。

3.4田间管理

3.4.1间苗、定苗、补苗通常情况下,采用窝播的地块,在苗高5~6厘米时进行间苗,将弱苗、病苗拔除、每窝留3~4株壮苗。采用条播的地块,按照株距10厘米留壮苗;如遇到缺窝少苗或缺行断垄的情况,应在雨天带土补苗或直播经过催芽的种子,以保证种植田块爵床苗的数量。3.4.2人工除草因爵床属于中草药,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通过人工除草。待苗出齐以后进行第一次除草,除草时尽量不要伤到爵床幼苗,以免影响爵床的正常生长。在爵床的整个生育期中,一般情况下应人工除草4~5次为宜。3.4.3追肥爵床的需肥量不大,追肥一般施用少量的清粪水和氮肥,在第一次除草后施用清粪水1000公斤/亩+4公斤/亩尿素施用,以后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土壤肥力均能满足爵床的生长需要,除非是十分贫瘠的土地,需要进行二次追肥,否则不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追肥。3.4.4灌溉排水爵床自播种后,需水量较多,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应多浇几次水,每一次都以浇透为宜。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爵床植株生长;到了雨季土壤湿度较大,易积水的地块应及时排水,预防雨后积水引起爵床植株基部或根部腐烂,苗期会引起爵床的基腐病或根腐病;开花后期,容易引起爵床的下部叶子变黄脱落,采收时影响爵床的质量,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

4病虫害防治

爵床的生命力比较强,在近两年的试种过程中发现,很少出现病虫害,在苗期有轻微的蚜虫为害;在爵床生长后期如采收不及时,偶尔会有叶斑病的发生。

4.1蚜虫危害

在爵床植株的嫩茎嫩叶上取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通常发生在爵床生长的苗期。

4.2病害

爵床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开花授粉结束后,穗状花絮顶端花蕾完全开放,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未及时采收的爵床植株易发生叶斑病,但此时的病害一般不需防治。抢晴天及时采收就可以避免叶斑病的发生。

5采收与加工

爵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浅根系,易采收。通过近两年的栽培试验证明:爵床最适宜的采收时间为爵床的穗状花絮顶端花蕾开花时,此时爵床的植株叶片全是绿色;采收过早,爵床的产量不够;采收过晚,爵床的下部叶片开始变黄,脱落,影响爵床的质量。采收方法:宜选取晴天时采收。采收时,把爵床植株连根拔起,去除根系上的泥土,在晒场晒干后扎成小捆,便可包装待售。商品质量标准:晒干后的爵床气微,味淡,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参考文献

[1]刘国瑞,吴军,杨美华,张森,陈晓光.药用植物爵床的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8,(01).

[2]高素强,王丽楠,刘国瑞,苏悦,杨美华.药用植物爵床中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8,(14).

[3]宋海德.板蓝根的栽培技术[J].湖北植保,2002,(05).[4]饶醒.南板蓝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1,(11).

[5]王登林,张敬君.板蓝根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08).

[6]徐良.中药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21.

[7]何开荣.苦参栽培技术及市场探讨[J].农技服务,2017,(03).

[8]张智勇.黄芪栽培管理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04).

[9]徐强.何首乌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11):38.

作者:杨秀伟 张永刚 谭凯 邓宽平 胡朝琴 单位: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