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知识管理下高校行政结构透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校院系三级结构和直线型的行政管理结构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引入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框架中,构建基于网络化团队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将大大改善高校组织的运行,从而促进高校综合学科建设以及知识创新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型组织;组织结构;高校
0引言
党的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必然带来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化。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矛盾已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如何培养出社会精英人才”转化为“如何在高等教育普及时代抓好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如何促进跨区域间的教育公平性,进而使高等教育发展也能满足人民在教育领域的美好需求”。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高校良好的发展基础上的,高校能够实现高效而良好的发展,则需要高校的内部组织结构能够适应时展的变迁。
1高校组织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1.1高校组织结构发展的外部环境
随着OECD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知识经济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知识经济时代就不可阻挡地到来了。[1]201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新理念。2018年4月,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在信息化发展的驱动下,高等教育对高校的知识创新水平提出了新要求。[2]因此,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鼓励创新、合作开放的发展动力以及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根本任务,[3]是高校适应时展的要求;建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框架的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则是高校改革的必然选择。
1.2高校组织结构的僵化
传统的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主要分为教学与行政事务两大体系。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将学校的学生、人事、后勤、财务等以其不同的功能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形成由上而下金字塔式的直线管理模式。[4]教学管理则按校院系三级结构组建,按学科间联系组建学院,在学院下设立系,系下设不同专业,形成专业性极强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分工明确、职权清晰的组织结构,在高等教育早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今天,在知识创新、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的教育环境下,传统高校组织结构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1.3协同创新发展力不足
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是严格地按学科划分为互不相连的若干专业,各专业、学科之间处于割裂状态,各学科教授、学生只能按自己本学科领域内特定的科研项目开展学术活动。不同学科与院系之间的交流研讨十分有限,一些交叉的边缘学科发展缓慢,进而大大阻碍了高校自身整体的学术和科研水平的发展。然而知识经济发展到今天,单一学科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单学科或某几门学科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知识创新发展的要求,对高新人才的培养也难以实现。[5]
2高校组织结构改革的趋势
2.1高校与知识型组织
什么是知识型组织?卡尔•斯威比认为,知识工作者是知识型组织的主要工作者,从事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工作;知识型组织并非孤立的组织,与组织相关的利益相关组织是知识型组织的外部结构。宁烨认为知识型组织的特点有4点:“知识型组织重视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过程、是一种边界模糊的开放组织、组织战略能与知识管理相合、有基于知识的组织文化”。[6]不难看出,知识型组织最重要的特点是重视知识的创新。组织本身并不是绝对的领域,具有弹性,能与相关组织进行良好的合作。因此,戴继平提出的知识型组织具有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柔性化的特点也得到普遍认同。[7]高校的主要工作者分为主管教学的教师和主管行政的行政人员。显然教师是知识工作者,他们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然而,部分行政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保障校园体系的正常运行,对于知识的创新与应用并没有绝对要求。但是任何自成系统的组织都不可能绝对脱离行政运行而只进行知识工作,认定其是否为知识型组织至少要把该组织最终发展创造的目标考虑进来。进入现代以来,大学的主要职能就变为了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教学实践,抑或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发展,都满足知识型组织的特点。尽管如此,高等院校的知识型组织认定还是过早。
2.2知识管理下的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构建特点
第一,行政管理组织扁平化。传统高校组织结构的科层与学术两重属性的形成,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内部行政机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行政部门林立、行政人员冗杂,办事效率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高校作为科研活动、知识创新和培养人才等专业化高、学术性强的组织,营造一个自由、开放、便捷的学术空间,才更适合自身的发展。扁平化的管理组织结构则具有中间层次少、管理跨度大的优点。[8]将行政层次减少、教授的学术自由扩大,将激发师生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加速知识创新;同时,行政人员减少也间接地降低了高校运行成本。第二,内外结构网络化与柔性化。高校内部组织结构逐渐趋向精简,管理决策的权力下放到基层,将决策层与执行层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不同部门学科之间横向联系加强,突破领域局限,组织内部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结构。同时,高等院校作为给高新企业、研究所等提供人才的最主要阵地,高校应与研究所、企业等外部之间建立起互联共享的知识网络。利用师生、师师之间的正式联系和非正式联系,提升了师生间的知识传递速度、教师间的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进而快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创新要求的飞速变化。这都成为知识管理下高校组织结构网络化与柔性化的巨大优势。第三,组织构成虚拟化。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组织团队日趋虚拟化。科研团队成员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专业的局限,真正实现跨领域学科交流。组织团队各成员之间没有直接的归属关系,只有为了共同研发同一课题时各展所长的分工合作。组织形式多样化、开放、自由,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知识创新发展与应用。
3结语
构建基于网络化的团队建设的组织结构和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将促进高校组织内部不同院系成员的交流合作,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同时减少高校运行成本,促进高校行政组织扁平化的实现。另外,积极构建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在促进师生学好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促使其跨领域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将知识创新融入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来,以项目研究为主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个体创新能力,最终营造出人人创新的组织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安平.知识经济与知识分子[J].理论探讨,1999(1).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Z].2018.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题研究组.走向2030: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7.
[4]邓成剑.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组织结构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6).
[5]王莉.高校后现代组织特性探析及对我国高校组织变革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5).
作者:赵宣烨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