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知识管理影响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知识管理影响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知识管理影响分析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当前教学改革中影响较为深远的一个流行因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管理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对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力求对提升教师知识管理有所助益。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管理;教师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式管理思想与方法,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将知识管理引入教育领域,进一步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对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解放思想的一个契机。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下,以往较为单一、程序化的教学方式正面临革新,信息化的理念渗透到了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知识管理进行提升,在知识获取、信息化存储以及分享、应用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应用机制,达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的目的,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与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是一个用系统的方法来寻找、选择、整理、获取信息,并向需要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1986年,美国麻省著名的ENTOVATION国际咨询公司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概念。1994年,美国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把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定义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及实践。经过长期的发展,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无论是在理论内涵的建设还是实践检验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至今,其涵义上更侧重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实现教学的优化,相比以往,更突出时代性、先进性。对服务于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基本的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获取、整理和运用几个方面。教师由于教学环境上的便利,如教研室或课题组的资料分享、各类教育培训的学习等,在知识获取和更新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长期处于教学实践当中,无论是课堂教学和辅导答疑,或是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均易从中激发对现有知识的再创造。故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对知识管理上的整理,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信息,以便进一步的甄别和运用,对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2现代教育技术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2.1知识管理的媒介

(1)知识管理在存储容量上巨幅扩大。作为知识管理的媒介,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兽骨、龟甲、青铜、陶器、竹简、丝帛等载体。纸张由于成本低廉、轻便,便于携带和存放等优点,最终成为人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管理媒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媒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1944年,比尔盖茨坐在33万纸张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一张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还要多。电子存储媒介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信息的存储方式,也使得知识存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知识管理在存储时间上显著加长。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发生过大量书籍亡佚的现象,特别是战乱年代,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典型的如秦始皇焚书,安史之乱、靖康之耻等等,以是称之为“书厄”。历史表明,纸质的知识存储媒介在长期的保存、流传过程中,安全性问题将被无限放大,而电子存储媒介由于备份方便,易于转移,将极大改善这方面的问题。(3)知识管理在成本上明显降低。传统的知识管理,对人力和物力有着较大的要求。明代永乐年间编修的《永乐大典》,前后共花了6年,编纂队伍累计达3000多人。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更甚于前者,编修人数达到3800多人,耗时十三年方才编成。以传统的纸质媒介进行这样的知识管理,无论是在检索、获取或是整合、运用上都存在很大的不便。而电子存储媒介以其惊人的存储密度,一张光盘便可以记录一部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往昔文渊阁中浩瀚的《四库全书》,今日也已经由古籍信息化后,轻松呈现在个人电脑中。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加持下,知识管理的成本有着明显的下降,并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成效所能达到的高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2.2知识管理的形式

(1)呈现的形式多样化。与传统知识管理局限于纸质媒介的白纸黑字不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知识管理,得益于多媒体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运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进行知识的记录,并最终通过多媒体终端设备进行展示,很好地吸收了多媒体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这种极具穿透效果的表现力,可以跨越一定时空的限制,能够让人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所接触的知识,能将以往抽象、晦涩难明的信息具体、直观且形象的呈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2)检索的方式信息化。传统的个人知识管理,往往需要运用笔记、书签、纸条卡片等,来标注文章内容的出处、源流,以便日后知识革新或再创造时进一步整合运用。然而,日积月累之下,当知识管理的内容达到一定量后,这种检索方式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便,诸如纸条标签容易丢失,或是检索费时,效率低下等等。在信息化时代下,知识管理的内容都将配上关键信息字样的标签。通过搜索引擎技术,配合一定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迅速、直接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哪怕一些印象模糊的内容,只要存在相关的标签信息,例如编辑时间,或是主题内容等等,亦可进行模糊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体精力有限的问题。

2.3知识管理的环境

传统的知识管理,无论是个人的,还是有组织的,均较为依赖固定的场景和模式。例如每日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周定期的指导安排或是交流学习,往往都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脱离了这个场景,知识管理就不容易被提及。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特别是移动端多媒体的发展,碎片化阅读以及由此衍生的碎片化知识管理,使得以往停留于愿景之中的随时随地学习和创作成为了可能。得益于这知识管理的电子媒介和网络平台的发展,教师知识管理的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知识管理在时间上的限定有所突破。教师在任意时间均可方便的通过多媒体移动设备进行知识管理范围内的获取、记录以及整理等事宜。其次,知识管理在空间维度上扩张。与传统知识管理限定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知识管理,可以透过网络这一维度进行,并且在分享、应用层面,达到更为广泛的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知识管理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师知识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库

(1)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化框架。教师知识管理的一个首要事项便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譬如根据学科属性分类,其下再细分知识的应用途径,或按主题内容为相近、相关的知识建立检索信息。建立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知识管理框架,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知识分类在条理性与使用效率上达到最佳优化的选择,能够让人第一时间清楚相关知识的性质、使用的场景及相关案例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在知识革新的时候不必大动干戈般推到重建。信息化的知识载体相对线下的书籍文本而言,在备份转移上有着极大的优势,而作为信息化的标签内容,其本身占据的空间大小也就更微不足道,且更易于重新编排。(2)将线下知识管理的媒介赋予网络化标签信息。线下知识管理的媒介对现实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许多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书架、书柜甚至独立的办公书房,但其所能容纳的量显然是能触摸得到天花板的。将线下知识管理的媒介赋予网络化标签信息后,可以方便地归纳到整个知识管理的信息化框架内,方便检索、查询。此外,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较为珍惜的知识文本进行信息化处理,增强知识管理的长期性、安全性。

3.2打造网络化的知识管理环境

(1)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整理显性知识。网络社交发展至今,在功能设计上已经具备成为教师知识管理的行之有效的网络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头条、笔记等应用,在信息推送、评价管理及在线收藏、分类等功能上已较为成熟。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获取知识,或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再创造对提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而言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漫无目的地浏览、或者有意识地收藏相关主题内容以获得更多同类信息的推送,或者在笔记应用中标记相关信息内容的链接,并注写个人的心得体会,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储备的视野,获取教学所需的题材和教学素材,也可以备案自身对教育、对师生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教学反思,完善自身知识结构。(2)营造知识分享的网络氛围。教师知识管理必须加强对知识的传递和分享,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下,这种传递和分享所能达到的效应只能局限于一定的时空和特定的人群之中,例如公开课观摩、外出培训学习等等。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实现将名师课堂分享到整个网络空间,方便各时各地的教师观摩学习;教师个人也可以将其教育反思、经验总结等教学日志分享到公开的网络平台,例如学校的校园交流板块,或者网络社交媒体。一方面可以极大提升教师知识管理的分享效应,让个体知识的有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集体的无限延申;另一方面,可以借此营造知识分享的网络氛围,吸取有益的评价,促进教师知识管理的革新。

参考文献

[1]朱桂琴.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教学管理,2006(12):17-19.

[2]王敏,王祖平.教师知识管理工具与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1(5):403.

[3]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杨慎 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