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知识管理下的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时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加强教师的岗位分类管理,构建科学的竞争与激励管理制度,对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实现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深远影响。但是,就目前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而言,不仅存在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因人设岗、层级设置繁杂、功利化导向等突出问题。基于此,需要对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现状与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并提出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视角;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一种最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它科学地将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早期,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知识管理理念逐步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关注,并且也加强了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以期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知识管理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笔者就以知识管理的视角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的建设进行了研究。
一、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传统思维理念中,对于高校教师的理解往往是指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相关专业人员。这种观念对于教师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认识,我们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广义上的高校教师既包含了高等教育一线的教职工、科研人员,同时也包含了教育辅助人员。从狭义上看,高校教师主要是指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高校教师。这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这两方面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国家教育部门对于长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规划与目标,具体对于高校管理提出了要尽快完成具有中国特色高校制度的建设,整合与优化高校管理目标;对于高校教师提出了不仅要加快高校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的建设,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加快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的步伐。二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教育与高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高校已经加强了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期望能够通过满足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满足现代教育要求与标准,从而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队伍的工作活力,切实地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现代化人才奠定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三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国际化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其中既包含了高端人才的竞争,也包含了生源、教学资源、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竞争,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与世界教育接轨,但是要切实提升自身竞争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就必须注重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从而构建科学灵活的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为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与支持。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的意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对于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首先,受传统教育思维与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师岗位分类过于模糊。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而且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升,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所以,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是构建一流教师队伍的重要制度依据。其次,由于专业的区别以及个体的差异,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会表现出不同的喜好程度,让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工作不仅是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更是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与职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可以在有效促进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同时,对于推动高校教育发展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知识管理视角下加强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的研究,对于强化高校教师的分类管理以及职业发展通道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激发教师教学活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制度依据,对于推动高校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国际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高校教师的岗位分类实际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与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质量的提升。笔者针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现状及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一)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现状目前,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主要包括按照教师的工作任务与按照教师的贡献度两种分类管理形式。具体而言,一是按照教师的工作任务的不同进行岗位分类,这种分类的方式又被教育界称之为横向分类法。这种分类方式是主要借鉴国外高校教师管理理念与模式,它是将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分为科研类、教学类以及教学科研类等岗位。这种岗位的性质主要突出了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目前在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四川大学。二是,按照教师的贡献度实施教师的岗位分类管理。这种管理方法主要是以教师的专业教学职务为基础进行层级划分。例如,将高校教授具体划分为一至四等级,而副教授则是五到七等级。这种分类的方式也被教育界称之为纵向分类法。这样对于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方法主要是以国家制定的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意见为基础而进行的划分。近年来,高校结合时展的特征对于该种教师岗位分类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创新,就是以教师的岗位等级与其薪资、奖励等挂钩进行岗位分类管理,采用这种管理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川大学等。此外,无论是横向分类法还是纵向分类法都实现了对教师岗位的明确划分。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横向分类法与纵向分类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师聘任制度以及任期制度等,这种教师分类管理方法在高校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实践证明,教师的聘任制度以及任期制度不仅实现了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而且实现了教师的工作思维与职业发展思维的创新,有效地激发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高校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但是,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趋势,这种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
(二)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缺乏科学的制度依据。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需要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技能责任要有系统且全面的认识,而且在岗位划分中要对实际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职责要有清晰的定位,要对工作中应有的权利、义务、工作责任等有全面的认识,此外还要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资格认证,以此为基础才能有效地实现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虽然在横向分类法与纵向分类法的支持下高校实现了对教师岗位的明确划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依据,在实际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中更多地表现出了分类标准的模糊。分类标准基本属于大致分类,教师岗位在分类之间虽然有区别,但是具体的界线较为模糊。如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科研岗位教师就明显出现了偏重于科研而忽略了教学的问题。这样缺乏清晰界线的岗位划分就导致其他岗位教师不得不承担起教学任务。这不仅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其他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使得岗位分类管理失去了其工作意义。可见,这种缺乏科学的制度依据成为高校岗位分类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1]。其次,功利化严重。目前,高校纵向分类法中明确的等级划分致使高校教师的学术职业呈现出了分层阶梯状,同时不同的层级中关于学术的研究、教学的评价都拥有相应的标准以及薪资待遇,这种层级的划分更加突出了以效率为中心,会导致高校教师的评价标准逐步向量化发展。基于这种层级划分以及教师评价标准环境下,高校教师为了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在实践工作中往往会忽略教学任务的重要性,为了追求各种量化标准而失去教学目标。这种明显带有功利化的倾向,不仅违背了高校教师职业的内在精神,而且也背离了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规律与初衷,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发展。最后,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横向分类法与纵向分类法在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中的应用虽然有效地打破了传统高校教师岗位划分、责任、权利不清晰的状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并没有彻底地解决教师能进不能出的实际问题,这主要还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也没有彻底地解决教师在职称评聘中能上却不能下的实际问题,这种情况也不利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此外,虽然高校对于教师岗位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是在教师技术职务评聘方面并没有进行清晰的区分,这就导致目前高校中教师的评聘往往会与其职称捆绑在一起,这对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2]。
三、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通过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对于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所以,结合时展,注重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对于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是实现高校国际化发展,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笔者就结合高校发展现状,就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结合自身教师岗位需求,科学构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教学实际,根据科研的工作量,科学地设置相应的教师岗位。具体而言,一是高校要以教师岗位横向分类法为基础,以知识管理的视角对于已有的教师岗位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与细化,并且要对每个岗位的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使得每个教师岗位能够有清晰的定位与界限,并且要注重相关工作经验的总结,使得这种工作思维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同时,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科研岗、教学岗以及科研岗三个岗位之间的互动性。具体而言,就是相关岗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兴趣进行岗位的调整,并设有相应的调整制度与调整通道。这对于提升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工作质量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职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二是,高校教育要以教师岗位纵向分类法为基础,借鉴企业界较为普及且科学的宽带酬薪体系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层次划分严格的弊端,缩小不同层级之间的差距,增进不同层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根据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不同,低层级所获得的薪酬要高于高层级的薪酬待遇。这样既可以消除目前高校教师功利化严重的现象,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自由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来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的建设。
(二)转变因人设岗的工作思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目前,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岗位分类制度依据,致使在教师岗位管理中往往会出现因人设岗以及教师评聘相结合的状况。具体而言就是高校教师如果在获得专业技术职务的变动后其教师岗位也会发生变化,如专业教师在晋升副教授后,其岗位也会相应地成为副教授教师岗位,这就变相地成为因人设岗。也有部分高校会采取空岗晋升制度。这样的制度是指在部分教师退休或者离任后空出岗位,则会在低层级的教师中进行评聘,符合条件者可以升至新岗位,但是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岗位发生变化使其专业技术职务也随之提升。因此,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要积极转变因人设岗的工作思路,明确地划分专业技术职务与岗位评聘制度。这样既实现了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的建设,使得教师的岗位分类管理有据可依,又实现了高校不同层级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上的晋升,可以有效地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保证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提升了岗位的竞争性,彻底地打破了目前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的制约,实现高校教育的创新改革[4]。
(三)建立激励机制,完善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建设中还要注重激励制度的完善,通过科学地融入教师聘任制度与任期制度来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灵活性的提升。受教育体制影响,高校教师岗位属于终身岗位制度,具体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能进不能出。因此,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在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要通过聘任制度与任期制度的融入来实现岗位管理的创新与相关制度的完善。在实践管理中要将教师的岗位评价与教师的聘用明确划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岗位的考核[5]。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的建设,为高校的未来发展以及教师岗位管理提供科学的制度支持。
(四)完善高校教师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引进机制是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知识管理视角下要注重高校教师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在完善的制度支持下逐步构建高校人才市场,这样既增强了高校之间教师人才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强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完善的高校教师人才引进机制的支持下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积极参与到高校教育工作中,既可以为为高校教师队伍添加新鲜血液,也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师职业化的发展路径。可见,完善高校教师人才引进机制不仅可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分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高校教育多元化与国际化带来的挑战,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必须实现知识的管理,同时还要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加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为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制度支持。这不仅对于实现教师终身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推动高校教育发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倩.云南本科院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2]胡雪梅.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设计中应遵循的伦理准则[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
[3]汪辉,彭文武.产学研官一体化与湖南地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两者契合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运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4]高秀玲,魏振斌.深化高校教师分类管理,逐步完善开放人才流动机制[J].经济师,2016,(12).
[5]徐晓斌,李幸幸.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2).
作者:寇创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