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版社由传统提供图书音像产品向知识服务企业转型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本文从科技出版社知识内容特点、知识服务的实现、科技出版社转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助力科技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发展。
关键词:科技出版;知识服务;转型发展
一、引言
长期以来,科技出版社为广大读者提供知识服务,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形式主要集中在传统图书和音像产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有了新的变化,社会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出版社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成为一种趋势。
二、什么是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和信息内容,搭建知识网络,为用户提出的问题提供知识内容或解决方案的信息服务过程。其特点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面向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服务。知识服务是一种新的网络应用理念,是对信息进行处理,通过信息采集、信息过滤、信息分类、精华萃取、灵活呈现等处理过程,为用户提供服务。知识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相比,有以下鲜明特点:(1)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知识服务着力于能否解决用户实际问题,而不是满足于为用户提供了需要的信息。(2)以知识内容为对象。知识服务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问题和所处环境也就是使用场景确定用户需求,通过对信息系列处理来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是一种基于逻辑获取的服务。(3)以提供解决方案为目标。知识服务致力于为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方案。信息和知识的作用最主要体现在对解决方案的贡献上,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对信息和知识查询、分析、组织的过程,因此,知识服务以提供解决方案为目标。(4)更加关注提供增值服务。知识服务注重利用自身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对现有文献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产品,希望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成为用户的核心部分之一,通过知识和专业能力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提高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效率来实现价值,通过直接介入用户过程的最可能部分和关键部分来提高价值,实现增值。
三、科技出版社知识内容特点
在我国,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积累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沉淀了大量的优质内容资源和产品资源、作者资源,在向知识服务转型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先发优势。其知识内容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内容具有权威性,可信度高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出版社,长期耕耘在专业出版领域,无论是作者资源还是编辑出版人员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权威性,在领域内往往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出版物经过了层层把关,出版内容由领域内专家产生,并经过多次审核,相对于互联网等其他渠道的内容,其正确性、准确度、权威性都较高。国内科技出版社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行业或专业特色,如中国电力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长期形成的品牌特色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权威性,得到的受众的广泛认可、信任。
(二)内容结构成体系互联网内容大多是碎片化的,即便是互联网上的长文本相对于书籍来说其体系化程度也较低,而对于知识体系的要求是在知识利用和学习时关注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何发挥出版内容结构体系化优势是出版社提供知识服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科技类出版社受读者需求的引导,在专业领域内产品已成体系化,而且覆盖面广,为互联网背景下知识服务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三)与知识产出者的紧密连接长期以来,出版社与作者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相互成就、相互促进。出版社需要依靠作者的知识和技能输出,而作者的成长与出版社和编辑的培养密不可分,但是大多出版社与作者的合作潜力还很大,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知识的一次传播外,还可以通过音视频、电子化等手段做多次利用,对知识内容深度处理,产生更大价值。虽然出版社知识内容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传统思维惯性,对用户需求分析与引导把握不够,提供服务的手段相对单一,在产品形式、获取便捷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对读者的行业分析仍然不够,很难做到全面深入地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基于此,出版社在向知识服务转型过程中,应该深入研究用户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次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内容特点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提供移动化、视频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转型发展。
四、知识服务的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便捷化,互联网知识经济爆发的大潮正向我们走来,每个出版社都将参与其中,出版社由于自身情况、所处环境各不相同,融合出版、知识服务模式、参与程度差异较大,但成熟模式仍然不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目前,现有的模式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B端用户的,以数据库为主要产品形式,服务行业研究或院校教学。如中国电力出版社建设运营的电力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就是以数据库的形式为高等院校电力类专业师生提供教材资源服务的。另一类是面向C端用户的,以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载体为主,服务个性化需求。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整合自身的内容资源,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产品,通过与平台合作或自建平台的方式,传播给用户。产品和平台是知识服务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面,注重从用户需求出发,做内容产业的经营者。知识服务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服务,出版社首先要认真调研、分析、把握用户需求,对于专业科技出版社而言,更是聚焦于行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针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动态响应,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结合对知识需求的深度理解,立足知识这个根本,创新呈现形式,做好系统策划。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平台支撑,知识服务需要构建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技术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平台也在快速发展,对于出版社而言,要根据自身特色和能力,精准匹配知识服务内容,选好平台,不断升级迭代,打造内容+平台综合影响力,共同塑造知识服务品牌。
五、怎样做好向知识服务转型
科技出版社要做好知识服务,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转型发展传统的出版企业要进行转型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与各类媒体的对接,而是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是运作模式、生产运营等完整生产链的改变,是一个体系性的大工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才能支撑转型升级。顶层设计涉及运营模式、组织架构、产品设计、平台建设与运营等方面,需要聚合各方量,加强对新理念、新思路、新应用的引进、吸收,充分借鉴市场上成功的经验,减少试错成本,少走弯路。但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知识服务相对而言还是新鲜事物,没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加之,行业专业各具特点,新技术、新应用日新月异,需要出版社拿出创新突破的勇气和举措,才能在知识服务、融合出版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取得更大的收获。
(二)做好需求调研,精准有效切入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特征,出版社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达到便捷和高效,切不要认为只要有好的内容就会有人愿意用,随着年龄、阅历、学历、专业、环境的不同,人们接受事务的方式和喜好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我们面对的用户需求往往是个性化、特定应用场景的,互联网环境下体现得更加明显,一切工作都要从需求出发,以满足需求为目标,才有可能与用户深度链接,才有可能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创新的开始往往是由点及面开展的,所以对于切入点的选取需要谨慎的思考,包括产品呈现方式、盈利模式都要进行系统设计。只有做好试点与探索,做好点线面的结合,复制的成功才变得可能、可靠。
(三)做好产品和服务设计,重视使用场景和体验产品力支撑竞争力,优质内容产品和服务仍然是成功的基础,是数字出版的核心能力。出版社应该立足专业、面向市场,发挥好已有资源优势,通过“矩阵化”“精品化”“个性化”的数字内容产品设计、开发,不断更新、优化内容资源,同时,加强平台建设和渠道建设,重视知识的场景应用,在专业、完备,便捷、高效等方面下功夫,在优势领域巩固优势地位,争做市场的引领者,提高用户黏性,扩大用户规模,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做好人与知识链接,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记录用户使用行为与习惯,并加以利用,努力将知识生产者、知识传播者、知识消费者汇聚在一起,建立知识社区,巩固出版社在专业领域的市场地位,在知识服务大环境下体现科技出版的价值。
六、结语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给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蓄势待发,科技发展未来是美好的,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前景广阔,科技出版业在融合出版、知识服务方向上将大有可为,身处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每个出版人都要着眼长远,更新观念,坚持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专业专注,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国家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与科技工作者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真正实现向知识服务提供商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波.基于关联数据和用户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2]虎明.高校图书馆一站式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6(3):196.
[3]张向奎.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转型发展模式探析[J].科技传播,2018,10(17):166-168.
[4]刘春花.“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61-62.
[5]温锡华.我国专业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的现实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6]张帅,党寰宇.基于全媒体融合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探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8).
[7]朱静雯,陆朦朦.投资视角下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跨界游戏效果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7(11).
[8]徐东.传统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发展的实践与展望——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为例[J].出版广角,2017(14).
作者:黄晓华 单位: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