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

摘要:本文重点以后浇带施工技术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后浇带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优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优化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中为解决地基差异沉降问题,需在主楼与裙楼之间或主楼与主楼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在后浇带封闭施工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方面,如施工工艺、后浇带封闭的时间、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及界面剂的要求等规范不明确,传统做法都是按照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给后浇带留设及封闭施工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易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工艺标准不统一也给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1对于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的要求

1.1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

沉降后浇带封闭之后要正常工作,结合面处必须要有符合设计及相应规范要求的粘结力和机械咬合力。由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1-2]可知:影响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结合面的粗糙度、混凝土的强度,结合面粗糙度越大、新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结合面抗剪强度越高。实际工程中,在用混凝土本体材料对结构进行修复与加固时,结合面可以处理得较粗糙,结合形式若再适当处理成斜缝、阶梯缝或齿形缝,可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整体工作。

1.2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抗渗的要求

沉降后浇带一般设置在沉降差异较为严重的部位,如主楼与裙楼之间或主楼与主楼之间,因此后浇带结合面必须有满足设计和规范的抗渗需求。由研究结论[3]可知:后浇带在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涂抹界面剂可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渗能力,界面的粗糙处理虽能提高粘结面的粘结强度,但对粘结面的抗渗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反而在粘结面粗糙度较大时会加大粘结面的渗透性。

2目前后浇带施工普遍作法及弊端

设计图纸中对后浇带的位置、钢筋布置、止水钢板都有详细的标注,但是对于细部施工工艺没有详细的要求,由此带来的施工质量千差万别随意性较大,施工质量完全取决于施工单位的责任心和项目部的质量要求。

2.1留设后浇带时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

由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小于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而后浇带仅用隔断钢丝网将此处的混凝土断开,在实际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振捣的作用水泥砂浆在此处流失而集中了大量的粗骨料,拆模后蜂窝麻面严重,对于此处的抗渗、受力以及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如在后浇带封闭前将此处全部剔除,则需要将后浇带底模板及支撑体系全部拆除,不仅结构受力不允许,而且施工作业较为困难、施工成本较大、施工时间延长。

2.2止水钢板设置以及在止水钢板处上下混凝土的断开

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在底面钢筋及顶部钢筋即将安装完毕时将止水钢板用电焊焊接在上下层钢筋上,最后在止水钢板上下连接桩上用钢丝网隔断。因此处空间狭窄不易施工,隔断设置质量无法保证同时工序检查验收难以实施。止水钢板焊接在受力钢筋上,对钢筋的力学性能破坏较大并且不可逆。此种做法既不经济又不安全而且还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浇筑后剔凿时间长且影响结构性能。

2.3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

由于前期工期安排紧工序较为繁多,凿毛剔打的工序是在封闭前才开始施工。如建筑工期较长则后浇带的封闭时间靠后。前后时间间隔较长加上施工中难免会有水接触,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作隔断处理的钢丝网会严重锈蚀。最后在封闭沉降后浇带时钢丝网多数已严重锈蚀则需要全部用人工或者风镐剔除。此种做法在工作面较为狭窄的同时需要借助动力机械经常会破坏止水钢板以及从止水钢板下穿过的管线,在板梁结合处无法同时保证结构和抗渗的要求,传统施工方法在此处既不经济又费时还难以保证质量。其施工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顶板整体的防水或回填土施工,也影响了场地的布置利用,并且可能导致防水效果不佳。

3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的优化

3.1后浇带的平面布置

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应以“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设计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对于地下室应设计在形体变化交界处;对于超长楼面后浇带的设置,应通过以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计算。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3.2后浇带的支撑体系

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撑必须经过计算独立设置,尽量采用上下可调支撑,确保受力稳定,否则可能造成梁板上部裂缝和后浇带下挠,顶板下沉等质量事故。注意事项:①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不少于2排,排距不大于1m;②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悬臂的结构梁,要留有早拆支撑,以备其他支撑拆除后留作受荷支撑;③后浇带保留的支撑,水平方向应加设拉结,以防失稳;④模板的安装尺寸按图纸要求和现场的轴线定位安装。模板拼缝严密,支撑牢固,图1为支撑体系示意图。

3.3后浇带的钢筋处理

后浇带的钢筋处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后期的质量好坏。后浇带的钢筋处理应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进行:①后浇带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断开,筏板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②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连接,后浇带的加筋一般不超过原配筋率的30%;③钢筋绑扎时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垫块及马凳应增加用量,确保钢筋网片高度和保护层,后浇带范围内的马凳和垫块也应加密放置;④当设计对后浇带有附加钢筋要求的,在后浇带两侧钢筋绑扎时,附加钢筋一同绑扎完成,图2为钢筋处理示意图。

3.4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应留置混凝土强度块及抗渗强度试块(设计有抗渗要求),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后浇筑,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限制膨胀率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②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剔除表面上松动砂石及浮浆,同时加以凿毛,用水清洗干净并湿润不少于24h;③在底板和墙位置,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每层不超过400mm;④收缩后浇带一般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60d,沉降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浇筑。

3.5留设后浇带时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优化

在模板上用与保护层厚度相等的带企口的混凝土条(与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致)安置在后浇带混凝土断开的位置作为断开设置,在其上绑扎板(梁则是在梁底及梁侧面安置混凝土条)的底部钢筋,同时兼顾了抗渗及结构的要求,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省去了最后剔除旧混凝土的工序,节约工期、节约成本。

3.6止水钢板的设置以及在止水钢板处上下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底板钢筋安装完毕以后就进行止水钢板等工序的施工,事先预制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支座(与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致),下端为混凝土垫块上端预埋短钢筋作为固定止水钢板的焊点。在底部钢筋绑扎好之后将止水钢板支座的混凝土端绑扎固定在底板钢筋上。支座安放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能固定止水钢板即可,固定好支座后在支座上沿止水钢板方向绑扎密目钢丝网作为止水钢板下部混凝土断开的设置,随后焊接止水钢板,在合适的位置焊接钢筋桩用于绑扎密目钢丝网,钢筋桩应该与上部钢筋等高。最后绑扎上部钢筋,在上部钢筋面以上混凝土断开处绑扎与钢筋保护层等高的木方条。

3.7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初凝后应立即将钢丝网拆除干净,并用钢刷将接触面刷毛直到粗骨料形成“半露半掩”的状态以形成具有咬合力的齿状。最后用清水将浮渣冲洗干净,用与现场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没有粗骨料的水泥浆在沉降后浇带的外露钢筋与止水钢板上涂刷,形成防锈保护层保证在封闭后浇带之前钢筋不锈蚀,然后将后浇带用木板封闭防止水、灰尘等杂物进入其中。传统做法中凿毛是将所有旧混凝土表面全部剔除,混凝土没有松动的或没有严重污染的只需要凿毛即可满足受力要求,由于后浇带的封闭一般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此时对于混凝土虽然已终凝如果不是松动或者污染不会影响接触面的受力。优化做法中不仅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省去了后期清理凿毛的施工,明显节约工期与成本。如工期要求更加严格,施工工作面明显不够时可将沉降后浇带用预制板预先封闭以不影响顶板防水、刚性层以及园林施工,从而达到节约工期增加工作面的目的。在沉降后浇带达到封闭条件后在预制板或者梁位置预埋的灌注孔里用预压自密实混凝土的方法施工以满足工期质量的要求。

4结论

本文是在工程界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关于受力要求的结论的基础上对传统后浇带施工工艺优化。优化施工工艺是在不增加施工成本的基础上优化施工方法,优化工艺简单可靠,优化后的施工工艺不仅使沉降后浇带的质量有可靠的保证,工序安排合理,后续处理简单既节约施工成本也节约工期。

参考文献

[1]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27-28.

[2]李宏伟.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88-89.

[3]黄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818.

作者:孔小芳 单位: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