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交通组织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交通组织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交通组织探究

医院是城市重要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其进出人流车流量较大、内外部道路交通拥堵、停车泊位不足,一直是医院管理和城市规划、交通规划面临的难题[1]。而山地城市中的医院在这些交通问题上更加突出,山地城市地形复杂、高差大,由于山体、沟壑、江河的阻隔,城市中的道路布局零散,多呈现蜿蜒曲折的形态,道路间立交众多,公交站台、轨道交通、停车场布局分散,导致道路上行车速度低,前往医院的人群出行距离远[2]。因此,合理组织设计山地医院建筑的道路交通,对缓解医院周边道路拥堵、提高人群就医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山地医院的布局形式主要分为分散式、分栋连廊式、集中式三种。集中式山地医院,指的是医院的各功能板块集中于一栋建筑或一个建筑综合体,通过高差的衔接和出入口的设计满足人流车流的需求[3]。由于山区土地开发面积往往较小,在城市人口密集度不断增大的趋势下,集中式山地医院提升了医疗效率,缩短了各建筑间的往返路线,越来越成为山地医院一种常见的布局形式。对于三种形式布局的医院,其交通组织会有较大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其组织规律与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关于山地城市医院的交通组织规律与方法研究,学者多关注具体医院的交通组织设计,结合案例进行交通流线优化、停车设施布局、人群出行特征分析等[4]。对于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而言,学者们多关注建筑层面的功能组织设计,较少对其面临的交通问题及道路衔接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对集中式山地医院面临交通问题的分析,结合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新区设计,形成可推广的交通组织优化建议和方法。

1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面临交通问题

1.1医院与周围道路、建筑的高差衔接

集中式山地医院的高差衔接首先需考虑坡度问题。山地城市中道路网呈现依山就势的布局,平纵曲线变化大,医院内部道路与周围道路形成平顺、规范的平曲线和竖曲线难度很大。医院车辆主要是低速行驶的小型车,纵坡和合成坡度可以适当超出《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达到12%。医院内部建筑周边的道路多是进出车库的道路,可以按机动车库坡道设置,推荐山地城市道路坡度与机动车库坡道值以及相应处理模式如表1、表2所示。集中式山地医院还需要与周围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台、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有效衔接,保证乘坐不同交通方式的人群方便快捷地到达医院,特别是满足急诊人群和老年人、残疾人的交通需求。

1.2紧凑地形下医院的功能布局

医院建筑的功能划分,从使用上可以分为门诊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和科研后勤区四个部分[5]。集中式山地医院用地紧张,需要提高其空间使用率,考虑医院各功能体块之间的连通或排斥关系布局各功能。门诊—医技—住院是整个医院的核心流线,彼此紧密相连或者上下分层设置。后勤—住院—医技是后勤人员专用的流线,而传染物与污染物需要与其他流线隔离[6](见图1)。

1.3车行流线组织与停车库布局

集中式布局的医院地块内,车行流线一般分为就医车辆、职工车辆、过境车辆、专用车辆等[7]。不同类型车辆到达和离去特征不同,占用停车资源差异较大,交通组织原则也不同。(1)就医车辆从入口驶入后与人行流线分开,通过建筑周围道路方便地到达地下车库。(2)职工车辆有固定的驶入驶出时间,一般从次入口驶入,在医技区停车。(3)过境车辆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和接送患者的车辆,应在门急诊处合理设置上下车点,快速地驶入驶出同时不与步行流线发生大的干扰。(4)救护车、消防车等专用车辆,需要快速的经由周边道路进入医院,同时设置可临时停车的区域。医院的洁污分流采用时间分流,利用时间差与人行车行流线分离。医院的停车库一般设置在地面建筑的下层部分或者地下停车库,可根据不同建筑分散布置,一般不少于三处停车功能区域,即职工停车、外来临时停车、住院停车等。

1.4人行流线组织与出入口布局

人行的流线组织除了与车行分开外,也需进行类别划分,尽量减少不同人群之间流线的交错。医院的人群主要包括患者、医护人员、探病人员和后勤科研人员四类[8-9]。他们有着不同出行需求,到达医院的功能区域也不同,需要对各种流线进行细致分析和有序分配。患者占所有人群比例的60%左右,且集中在门诊、急诊区,这类人群的需求应该优先考虑;医护人员有着固定的上班时间,集中在医技区;探病人员面向住院区;后勤科研人群数量较少,分散在各个区域。医院不同功能的建筑间交通量相差巨大。门诊区是整个医院交通量的主体,比例达到50%以上,门诊入口一般都是医院的主入口,结合布置入口广场以解决人流的聚散问题,同时与出租车上下客点形成衔接。医技区人流量次之,比例约为25%。住院区主要是一些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交通量比例约为15%,后勤区域约为10%。人行出入口通常不少于三个,以满足不同人群和功能区的需求[10]。

1.5医院无障碍交通组织

医院是公共建筑,需要融入人性化思想,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山地城市高差大,步行者上山下坡距离远,尤其对于老年人、残疾人而言。医院建筑中这部分弱势群体比例较高,医院也是他们出行主要的目的地,轮椅和其他无障碍及助残设施的普及度和要求也更高,因此集中式山地医院更需要相应的无障碍设计以减少他们出行的困难程度。

2交通设计案例分析

2.1与复杂立交、交通枢纽衔接通畅

本研究以重庆江北区人民医院新区前期设计方案为例进行阐述,该项目位于江北区五里店,定位为江北现代医院管理2021年12月第19卷第6期ModernHospitalManagement,Dec.2021,vol.19,No.6·39·区区域性医疗中心,是集医疗、科研、研保、康复、急救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邻近渝鲁大道和五红路两条快速路,西侧是主干路海尔路,东侧和北侧是鲁溉路和两条支路,南侧为五里店立交和对山立交,五里店是集多条轨道及公交换乘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医院周边现状有2处公交站点,未来规划建设5处公交站点。三条轨道交通线路经过医院,轨道6号线已建成投入运营,轨道9号线为在建状态,位于溉北路上。医院人群主要来自东侧支路公交站点和五里店交通枢纽方向,而机动车来车,西向主要为五红路,到达医院东侧;南、东向为溉北路、鲁溉路,到达医院东侧;北向主要为渝鲁大道快速路,掉头后经过现有市政道路匝道到达医院西南侧,如图2所示。医院建设占地面积约5.07公顷,建筑面积约24公顷,地势高差较大,西南侧高程约273米,南侧高程约250米,东北侧高程约241米。医院设置外环路连接周围道路和建筑,其中南侧设置螺旋车道,内部人流量较大的道路坡度在0.6%至4.9%之间,连通性的道路坡度在10%至12%之间,如图3所示,坡道的坡度和长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2.2三级台地、功能布局完善

医院所在地块为山地,为达到土方平衡,结合等高线,采用分层筑台的方式,通过填、挖,开发成三级台地,前面是门诊医技裙房,后面是住院区高层,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建筑特征。一级台地标高与东侧市政道路一致,设置院区的主入口广场,门诊、急诊、儿科等功能设置于台地上,可快速分流入院病患。二级台地设置行政后勤及科研教学入口,院区的医技及相应的辅助功能主要设置于该层面上,二级台地南侧通过螺旋车道连接至三级台地。三级台地结合病房相关功能,设置探视入口,与各出入口之间通过院区外围环路相串联。门诊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以及科研后勤区衔接通畅。医技区位于中心位置,通过L形医疗街串联其他区。垂直方向上,急诊区设置在门诊南侧,而传染病门诊设置在二层,有单独的人流出入口。医技区中,与门诊急诊联系较为紧密的医技科室,临近下层门急诊设置,中间层面设置停车区域,可同时满足东西两侧不同标高层面的停车需求,与病房关系较为紧密的医技科室靠裙房上部区域设置。住院区设置在医技区上部,规划床位1200张。科研后勤区则相对独立,布局在医院的最北侧,且与L形医疗街联系紧密。

2.3外环路与螺旋车道、人车分流

医院日门诊量预计达到2000人次,通过竖向空间和立体交通的设计实现人车分流。人行车行流线示意如图4所示。车行流线方面,共设置机动车出入口三处,在出入口和外环线转弯处设置标识引导机动车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行驶,进入相应车库以及驶出医院[11]。入院前广场设置地下落客区供过境车辆使用。在紧急情况下,车辆还可通过入院前广场到达南北两侧,形成道路小环线。救护车需要快速到达急诊室和医技室,因此设置专用绿色抢救通道,可直接从东侧支路穿过广场,停靠在急诊室门前,以应对各类急救事件。人行流线方面,设置四处主要出入口,即入院前广场的主出入口,以及传染科、儿科、门诊和急诊的次入口,以分散人流,满足隔离需求。患者人群、医护人群、探病人群、科研后勤人群各有其流线组织,通过各处标识牌引导,能够快速到达所在区域,避免相互干扰。

2.4自动仓储式停车、提升容量

医院设置地上停车位30个,地下停车位2220个,充分利用场地高差,采用分层入口的方法,设置4处机动车库出入口,均为双车道出入口,以提高通行能力。楼层机动车车库位于医技楼中部的4F至6F层,不同类别的人群停车后可自行由“停车+电梯+上/下楼”进入相应区域。受建设用地条件限制,在住院区西侧全部采用“地下自动仓储式”停车的模式。全自动仓储式停车库是实现高密度停车的最佳方式,每个停车位约投入20万至25万元,其空间利用率最高可达80%,比传统车库降低1/2~1/3的建造成本和90%的使用维护成本。自动车库出入口设在地面,车主出入车的动作程序集中进出口处前,可以完成90秒快速存取车。自动仓储式的无人化停车与全封闭停车方式,还可实现多人同时存取车辆,并设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对消防设施的要求降低,也可减少事故及废气噪音的产生[12]。

2.5无障碍交通设计人性化

医院设置多处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入口便于患者通行;无障碍电梯、双层扶手系统便于行走;室内人行的通道使用适度的坡道和廊道,在步行出现高差时设置,最大坡度为6%,超过此限加设扶手;减少台阶的使用,方便步行和轮椅通行;设置专门无障碍停车位,在停车位旁预留便于轮椅通行的空间。医院的无障碍设计还包括:通道轮椅及盲人行驶道路最小宽度为2.5米,铺地平坦,铺地材料为防滑砖;地砖以长方向铺装为主,并且在人行道路的路牙设坡道;在入口地段人行道两端设自助控制信号器,以提醒行者及过往车辆注意,这种完全信号机对行动缓慢者(老人病弱者,儿童)也适用。

3结语

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建设条件复杂,但依然可以总结出交通组织和建设经验。本文结合医院规划设计案例,从与周边道路衔接、医院功能布局、立体交通流线组织,停车库布局和无障碍交通五个方面构建了集中式山地医院交通组织的规划方法,为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和改善提供参考。此外,医养建筑交通组织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从交通本身出发,还需对医院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导引标识系统等深层次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改善医院周边交通,加强周边交通执法管理等[13],多项措施并行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集中式山地医院建筑面临的交通问题,提升就医环境和服务水平。

作者:董任 钱宁亚 韩宝睿 朱睿童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养建筑研究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