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中国特色建筑的设计手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庭院空间设计新奇,庭院被九根方柱和六条大梁分隔成四块绿地。行走于下,像是四合院被抬到空中。站在方格间,举头望天,天也变得有边界,就像小时候坐在院子里,四周的屋檐框出天的轮廓,偶尔有鸟飞过,多美的场景啊。从某个角度看还会看到钟楼的一角。仔细再看庭院梁上的挑板处开了方形的灯槽,灯具嵌在其中,一系列的方形灯槽沿着“屋檐”形成一条直线给屋檐增加亮色,也可以想象为古老的屋檐下挂着一排红灯笼,默默的为屋檐下的行人指引方向(见图2)。与这一庭院咬合的是两座L形建筑作为楼盘的推广中心。
建筑平面规整,立面虚实强烈对比,虚处以竖向落地窗结合两层立柱组合而成,立柱的阵列呈现中国古建筑中“廊”的韵味,落地窗则有直棂窗的意味。实处则以干挂石材为主,建筑材料均为石材和红色涂料,由中国古建筑的红色斗拱和青砖外墙简化而来,穿过两个建筑之间的水池,转向右方,原来又是一条长长的坡道,这次是宽坡道,坡道也很缓(见图3),走下来时很悠闲,两边的建筑有石墙和玻璃,不会觉得枯燥,挑檐也是一边建筑有,一边建筑没有,想是天气好的时候走在没有顶盖的地方晒晒太阳,如果有雨的日子就可以走在屋檐下,听雨声,观雨景,下了坡道,还有一块扁长窗洞,可以让你回望一下最初的庭院空间,这一手法亦采用中国园林中的景窗框景手法,但在这里的运用具有回味之意。唯一有意大利风格的就是那个控制整个场地的钟楼,但那也加上了红色的天花,简化到极点,由于它的高度成为了标志。整个建筑的设计本以为请意大利建筑师设计会有意大利风格,但这个建筑处处透露出中国的味道,从精神上延续着传统建筑。其实,中国园林有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东西,中国艺术没有当代性,而当代艺术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这一作品可谓是将中国传统的精髓和最先进的当代建筑风格的融合。当代艺术家谷文达的作品《中园》也是这种美丽的化学反应,巧妙的是这一作品的实景效果在中意文化广场展出。
同样建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美国建筑师亨利柯布设计(见图4),他在做此工程前后数次探访苏州,从总平面图来看,虽然有规整的几何图形,但是从照片来看,设计者把蕴含着中国江南园林风韵的户外空间作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结合点,成为中欧学院的整个建筑物构思的出发点和设计的灵魂。从图底关系来看,对于整个设计最显眼的是众多的小庭院围绕这一个中央庭院如同四合院的布局,整个场地由建筑群围合出中央庭院,单体建筑围合出小庭院,从中央庭院到小庭院可以通过苏格兰式花呢格(14×3.6)的铺筑小路到达。主要小路设有敞廊,如同园林里的长廊,不必担心日晒和雨淋,徜徉于此,望着图书馆边的一池清水,微风拂面,宁静至远。教学楼围合的庭院与中央庭院之间用江南厅堂情趣的敞厅连接,空间若即若离,风格迥异。小庭院沿用园林中的松竹梅主题,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竹影婆娑,在这个喧嚣城市能再次感受到古代文人治学环境的幽静(见图5)。建筑材料选用江南建筑情调的青砖粉墙和崂山灰花岗岩勒脚。尽管以上介绍的两个建筑第一眼的视觉冲击力不如摩天楼或者奇形怪状的建筑,但是它们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心,拨动你回忆的琴弦,真正感受到身处中国。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外国建筑师对中国建筑的理解,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当代建筑是整个对过去的颠覆,却把目光转向西方,仿佛更加容易接受外国人的泊来品。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不如日本人仍然延续传统结合现代,能设计建造出有日本本土味道的作品。
其实中国园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中国的寺庙建造也有很多巧妙构思,从设计到建造,斗拱,藻井等虽然教科书上都有,可是能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却少之又少,学习的意义就减弱了。中国建筑师也不乏有借鉴传统结合西方现代建筑手法,比如王澍,张永和,刘家琨等。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探索出一条设计中国味建筑的道路来。(本文作者:张雯洁 单位: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