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式建筑研究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首先针对传统中式建筑的特色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经验,对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创作提出一些看法,最后就中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式古建筑;现代中式;继承;创新;发展展望
0引言
中式古建筑,又被人称作传统中式建筑,它的出现与发展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是通过木材、石材、青砖、灰瓦等材料所构建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在漫长历史岁月当中逐步发展的一种建筑施工方式,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并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建筑的施工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地理因素、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中式古建筑在各个地区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此使得我国中式建筑变得更加多元化。例如中国西北部地区的窑洞建筑、南方地区的干阑式建筑、北方地区的四合院建筑等等。但是,随着国家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紧张,城市化发展,中式古建筑没有被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甚至面临着消亡的风险。所以对中式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并对现代中式建筑的创新,是所有建筑师必须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传统中式建筑的特色
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改良,中式古建筑逐渐具有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和施工体系,在建筑选材、结构设计、施工方式、装修方式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技术。尽管因为地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等原因,造成了中式建筑的多样化态势,但是中式建筑因为受到地方传统文化、传统封建制度以及当地经济水平的影响,让这些建筑在进行细部处理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在历史的发展当中,中式建筑逐渐拥有了五方面的特色和优点。(1)中式建筑绝大多数都是使用实木建材,符合人们就地取材的传统观念,并且极大程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同西方建筑技术进行对比,中式建筑施工在操作上更加方便,抗震能力也更加优秀。(2)中式建筑往往不是以单一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它们有很多是院落式的结构,一般是等级高、重要性强的建筑会构建在建筑当中的中心线主体位置之上,次要建筑则修建在主体建筑的两侧或对面,以此构成三合院或者四合院。这种建筑方式,符合国人阴阳平衡的思想,同时又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盗作用。(3)在中式建筑当中,一般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所以人们在针对中式建筑进行布置时,往往有很强的自由性。(4)中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一般十分注重对意境的营造,从建筑工程整体结构,到每一座建筑的体积和造型,再到建筑当中每一个微小构件的使用,都彰显除了中国传统思想理念。(5)尽管中式建筑的样式呈现多样化,但是建筑整体可以分成屋顶、屋身与地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根据建筑的整体规格,会存在有相对严格的规定,这些等级的安排让建筑拥有了整齐划一的布置,不至于显得十分凌乱。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中式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中式建筑很好地发挥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作用,
2传统中式建筑的派系及风格特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居民,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本地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六大类: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皖派: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徽派建筑方整的外形,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闽派: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一般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京派: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为典型。四合院的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苏派: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晋派: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晋派建筑在风格上与徽派建筑神似,同样的高墙深院、白墙黑瓦、四水归堂等。晋派建筑整体风格粗犷与京派也类似。川派:川派建筑,及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其中以川西民居里的吊脚楼最为典型。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在川派建筑里傣族竹楼和侗族鼓楼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传统中式建筑中,无论是哪种派系,都无时无刻地运用着“八大符号”,即分别是:马头墙,庭院,镂空花窗和朱红色大门,木雕、石雕、砖雕,坡屋顶,飞檐,四合院,青砖、粉墙黛瓦。
3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创作
在建筑创作上西方人更注重“形”,而中国人更注重“意”,通过调查分析与实际工作经验,有如下创作体会:其一,现代中式建筑的创作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如中国人的做人哲学、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秀设计手法、当地建筑形态及建筑材料和色彩。其二,现代中式的创作要体现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方式才有生命力,体现天(天时、现代)、地(地方文化)、人(以人为本),而不是建筑师强加的按照一厢情愿的功能设计的生活,更不是一些建筑符号的堆砌。其三,继承与创新者两者之间的“度”的把握是关键:①寻求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点,创造出社和中国人居住的现代建筑的形式;②继承居住理念、空间处理、中式元素等优秀的传统文化。③创新功能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审美观及建筑形式;④完全的继承和模仿不是现代中式建筑的创作之路,只有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并用现代技术建筑的中式建筑才是创作发展的方向;⑤只有赋予中式建筑时代性才有生命力,不断创新才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⑥现代中式建筑只有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不排斥任何优秀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风格流派,为我所用才是新中式建筑创作的必由之路。
4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
如何让中式建筑能够更好的继承下去,是每一个现代建筑师必须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前有很多建筑学专家倡导在材料和施工技术方面,完全使用古代中式建筑的建造方式,极力反对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进行结合,也反对在西式建筑基础上添加中式建筑元素的做法。这一思想,从现在来看,实际上是妨碍了中式建筑在现代的进步。还有一些建筑学者尝试在西方建筑当中,添加一定的中式建筑符号,但是所引入的符号都比较抽象化,使得大家在欣赏这种建筑的过程中有不伦不类的感觉,所以这一想法也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针对中式建筑的发展问题,本文认为,建筑设计人员应放弃对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主要和次要地位的争论,之后对中国骨子里的思想和建筑特点开展深入分析研究,才能够找出中式建筑在现代的发展方向。
5结束语
整体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中式建筑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从骨子里去挖掘中国各个方面的精髓,并且必须在继承和创新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基于此,本文着重对中式古建筑的特色和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对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创作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为从事建筑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宝卓.当前中式建筑作品得失分析[J].山西建筑,2007(25):35-37.
[2]周靓,郭线庐.新中式建筑艺术发展进程中瓶颈问题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12):147-148.
作者:黄晓勇 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