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体育教学中训练足球原则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足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足球教学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科学创设的足球训练活动。因此,首先阐述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的原则:兴趣为先、循序渐进;然后论述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的要求:突出学生体能积累、推动学生特长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足球训练;原则;要求
随着我国对足球事业的日益关注,足球训练活动又一次成为体育教学的热门内容之一,因而广大教师再次将教科研的目光集中在足球训练中。足球训练是一个庞大复杂、深奥抽象的生命塑造工程,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因此,如何确定足球训练的实施原则和发展要求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教科研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告诉我们,足球训练也需要“循规蹈矩”,才能够真正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兴趣为先和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
(一)遵守兴趣为先的原则
认知兴趣始终被认为是“驱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训练、自觉交流的最强生命动力。因此,教师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自然要遵循“兴趣为先”的实施原则,为中学生的足球训练注入多种多样的趣味元素,让中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训练。例如,教师为了训练中学生的射门能力,可以将球网去除,并让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球门两侧20米处进行射门大赛,以此节省中学生的捡球时间,实施更多次数的小组对抗。在小组对抗中,每人射门一次,以小组总成绩为评比依据,进球次数多者胜利,且失败者每人要做20个俯卧撑,才能开启下一轮射门对抗赛。如果某一小组连输三局,则失败者必须围绕操场跑一圈,才能够开启下一轮射门比赛。对抗性比赛活动必然能够有效激发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中学生就会在开开心心的游戏参与中有效训练射门能力。
(二)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不仅要提升足球训练的趣味性,还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中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技巧训练、站位意识培养、协作意识培养等,推动中学生进入一条由低到高、由易至难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中学生的科学发展。以“颠球”为例,颠球是中学生的必备足球技能之一,很多中学生特别喜欢颠球这项训练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让中学生围绕障碍物进行颠球活动,先一个障碍物,后多个障碍物。中学生颠球技巧训练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教师就要为中学生设定难度更大的颠球活动。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后,就可以组织中学生进行颠球上台阶活动,达到一定高度后再进行难度更大的颠球下台阶活动。颠球上下台阶不仅能够考验和提升中学生的颠球技巧,也能够对中学生的心理素养、耐压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因而具有非常强的挑战性。
足球训练不仅要循规蹈矩,还要积极完成学生体能积累和特长发展的要求。
(一)突出学生体能积累
现代中学生的体能是一个大问题,也是足球训练水平难以提高的“瓶颈”。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中学生的运动强度和体能积累。体能是足球技巧的生命载体,体能不达标,再好的足球技巧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设立常规活动,让中学生绕操场跑一圈,然后再跟着教师播放的伴奏音乐跳健美操五分钟。接着,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安排中学生开展其他足球训练活动或体育游戏活动,以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中学生在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得到固定的体能积累活动,时间长了,中学生的体能积累必然提升,足球技巧就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支持。
(二)推动学生特长发展
每个中学生的认知兴趣不一样,对足球技巧的个性喜好也不一样,自然在足球能力方面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鼓励中学生全力以赴地训练自己最喜爱的足球技能,推动中学生的特长发展,加速自己赛场角色的定位。例如,某个中学生奔跑速度快、身体灵活、表现意识强且带球能力与射门能力也较好。教师就可以鼓励这位学生积极向“进攻性前锋”发展,集中所有体育课时间进行“定向训练”。这样,中学生的定向训练要比“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足球训练活动更有实际效果。因为,定向训练验证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成功规律,也说明了“集中时间搞特长培养”的正确性。总之,足球训练是小学生足球认知、技巧训练和能力发展的成长基地,更是我国足球事业的坚强基石。因此,教师以足球训练为研究基点,以足球训练的原则和要求为研究内容,积极探究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的科学开展策略,自觉推动足球训练遵循兴趣为先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主动完成学生体能积累和特长发展的要求,切实提升足球训练的趣味化、主体化、创新化和实效化发展,为我国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虎.天水市中学生足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86-87.
[2]罗志全.中学生足球技术训练方法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4):199-200.
[3]邓冠军.中学生足球训练方式与方法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1):190-191.
作者:冯峰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