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分析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生活化作文教学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策略,本文从写作素材、真情实感、阅读与口语训练、教师的语文素养及作文的批改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素材;素养;策略

高中作文的分数差不多占了语文试卷总分的一半,可见,高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文教学不容轻视。但在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却往往吃力不讨好,很多学生见作文就头痛,不少教师也是见作文教学就觉棘手。如何让作文教学常态化、生活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备课:没有教案也没有计划。教师只是在写教学计划时会安排一学期四次大作文,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写具体的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教学中的目的性不强,作文材料甚至是信手拈来的,不够系统化。2.作文方式:高中的作文课一般都是教师每上完一个单元,就根据单元要求来布置作文;或者是一些即兴获得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写作;又或者是提供一篇范文等等。真正有用的作文教学时间比较少,方式单一。3.作文内容:在高中学生中有这么一句话:“宁做数学一百题,不写作文三五句”。有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有的学生不会审题或是懒得修改等等,多数学生写的文章内容要么是不具体;要么入题慢,凑字数,草草收尾,虎头蛇尾。学生生活经历少、情感体验不丰富、语文素养低等导致学生作文内容单调、语言乏味。4.作文批改:事倍功半。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学生接受任务后,完成作文交给老师,然后教师实施的是对学生的作文打分的一种单向评价。在学生看来,作文就是你说我写,我写你改;在教师看来,学生的作文都是不够完美的初品,接下来教师就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去修改,并按分数论等级。在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中,学生只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师生双方没有交流。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评判缺少明确尺度和标准,批语大众化,没有突出学生的亮点。例如评语往往是“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感情真挚”等等,空乏无味,没有针对性,学生看了没有任何触动,对下一次的习作根本起不了促进作用。

二、什么是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而生活化作文教学是指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它包括三层意义:一是作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表达、喜爱写作的兴趣;二是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作文教学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生活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三是作文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这项活动必须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本质释放出来,让丰富多彩的生活、绚丽的大自然成为学生创作的源头。

三、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使作文教学生活化,下面是笔者一些粗略的看法。1.引领学生热爱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写作素材生活化。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引领学生热爱生活,丰富生活体验,那么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像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取之不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多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感受,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如:①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可以以小见大,写出自己的感悟。②关注社会现象,例如:看见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了,该不该扶?③关心时政要闻:如:什么是“一带一路”?介绍“美丽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键词,引领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等学习最新的时政动态,把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解放出来,做一个对生活有心的人,如此,文章写起来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了。2.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曾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要过早贴标签,如:写人,不要老是写某人做好事,就是扶起跌倒的老太婆;又或者是一写到家乡,就是赞扬家乡变化真大,国家政策多么好。现今的社会,做好事的方式有好多种,如可以投资给穷人做生意,对于病人还可以通过“轻松筹”的方式来帮助他。又如写家乡的变化,不一定所有的变化都是高大上的,在家乡变美的同时,其实很多传统的文化正在慢慢地被人遗忘。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指导让我们的学生“真”起来,争做真人、喜抒真情、敢讲真话。任何一个作家,他的优秀作品,大多是他最真实的情感的流露,是一个作家心灵的外化。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有了它,学生就不写无趣的作文,不写应试作文;有了它,学生作文才不会“假、大、空”;有了它,才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刻体察,对人生世相的深刻感悟,对健全人格的渴求与挚爱,作品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常态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一种语言积累,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制作成读书卡。我们不仅结合学校的“每月读一本好书”的主题,要求学生买课外书看,还每月举行一场“品好书”的读书会,还开了一场“在春天里读诗”的诗词大会。我每天都会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课外书30页,还要做一张读书卡片,与同学交流优美的句子或段落,并要学会在作文中运用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等。我在每一次作文课上都会花费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例如随意抽取三个学生到黑板上随意写三个词语,然后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把这三个词语包含进去,说出你见到三个词语时内心的所思所想;抑或是把每天的见闻说一说;又或者是对当天的头条新闻说说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养成了说真话、述真情的良好习惯。4.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写作过程生活化。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作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主要是因为没见过自己老师的作品,学生认为写好一篇佳作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如果教师亲自引领,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的一篇下水作文《我的父亲》,主要写我师范毕业第一天上班,由于交通不便,我的父亲骑着自行车拉着一袋米和自家种的蔬菜送到我任教的学校———一所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我则坐着城镇小巴士去村口等他。“那天中午,太阳像火一样烤着大地,父亲骑车先出发了,我坐的汽车半小时后才出发,一路找寻父亲的身影,远远地,我发现了父亲正骑着车吃力地爬一个小山坡,豆大的汗珠从黝黑的脸颊流下来,手臂上、肩膀上渗出细细的汗珠,一件洗得发黄的背心全湿透了,当汽车经过父亲身边时,我仿佛听得见父亲的喘息声。此时,我正舒服地坐在巴士里。汽车缓缓驶远,突然,我看见父亲的脚踩空了,摇晃了几下,终于没能控制住,自行车和人重重地摔在了滚烫的柏油路上,瞬时,我的泪奔涌而出,我无法再坐在舒服的车子里,我叫司机停车,飞快地奔向父亲……”在与学生分享此篇文章后,学生都被感动得眼泪稀哩哗啦地流。此后,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都分享了父亲对自己不一样的爱,真情流露,感人至深。5.走近学生的心灵,作文批改方式生活化。①面批面改。面对面批改作文的工作量虽然很大,但作用却不容小觑,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能获得两次面批的机会。②范改法。由教师或师生共同针对某一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性修改,充分利用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继而实现了学生遇作文不再愁眉苦脸的喜人局面。③互改法。通过交换修改习作,取长补短。④自改法。将原作与修改后的习作对照,感受进步,增强习作自信。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写作氛围,让学生爱上说真话,抒真情,久而久之,作文会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就生活化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2).

[2]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3]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教育,2003,(6-7).

作者:李伟燕 单位: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