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作文教学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模仿
1.模仿词语的运用。
用词得当是写作文的基本要求,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等,不仅使要表述的对象更加形象、具体、逼真,而且还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从而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体现了“我”捕鸟过程中的兴奋、喜悦之情。在教授本课时,笔者安排学生模仿捕鸟的经过,写出自己经历的类似的事情。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无疑是最拿手的。他们用细腻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抓小鸡、割麦子、喂山羊的场景,全文充满着真挚、淳朴的乡土气息,耐人寻味。
2.模仿表现手法。
一篇好文章,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法来展示,并不是简单地记流水账。象征、欲扬先抑、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不至于使文章干涩无味,还能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学生模仿小思《蝉》一文“欲扬先抑”的手法,以《露水》为题,写了一篇很不错的习作。小思《蝉》一文所表达的情感是:初闻蝉时的烦→仔细观察后的惊→彻底了解后的叹→感悟之时的恕。作者通过一抑一扬,不仅解说了蝉不平凡的生命历程,且由衷赞美了生命的珍贵;学生习作《露水》一文由初见露水时的烦→了解后的叹→由衷的佩服→感悟之余的恕,也是通过一抑一扬,不仅解说了露水不平凡的生命历程,且由衷赞美了生命的珍贵。除以上两点外,需要模仿的还有谋篇布局、语言运用、写作顺序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一生都在模仿中学习,学习中创新。而创新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心智与灵感迸发出来的火花,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笔者认为,创新首先要从素材新和抒真情两点入手。
1.素材新。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学生创作源于生活,因此,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积累大量新的写作素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2.抒情真。
“文章贵在有真情”,其作为内容的载体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必须“情动而辞发”,这也是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的原因之所在。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法。”指出写作的本质是“物——情——辞”的双重转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初中生来说,进行仿写训练,能做到有真情,有意境,不能不说是创新。另外,学生作文还需要有文采,即作文的语言符合文体要求,别致优美,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词汇丰富,行文如流水,富有节奏感。这几种创新形式,当然不是在每篇作文里都必须有,一篇作文里只要能具备其中的一两个方面也就足够了。但是,我们还应知道,抄袭不可取,模仿应存在,创新要提倡。学生作文非一日之功就能写好。我们要正确认识作文的基本规律,让学生抛弃抄袭,从模仿起步,从一点一滴开始,通过反复模仿、学习和训练,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创新作文来。综上所述,通过模仿,在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及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又能使学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态度、观点等。同时,仿写还能使学生逐步领悟文章中的各种表达技能,为创新打下基础。需知,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让他们在模仿学会中创新,在创新中健康成长。
作者:陈如东 单位:临洮县康家集乡学区,甘肃 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