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作文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作文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作文教学研究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脱节状态,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实现读与写的互补,促进语言文字的知识研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努力激发学生“读写一体化”的学习兴趣,依托成熟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构建教学资源库,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强化启发和讨论,整体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帮助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走出现实的困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学习兴趣;教学资料库;教学设计

1引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能够促进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具有天然的一体性和不可分割性。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作文正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和语文素养的核心所在。高中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脱节状态,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在有效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读写教学观的基础上,全面实现读与写的互补互促,提升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和语文核心素养。

2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分析

2.1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阅读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和目的性,注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一定的情感和观点去阅读,既要理解也要思考,甚至是质疑,唯有如此方能通过广泛的阅读掌握语文写作的结构、框架及词句意蕴,体验不同的写作风格,激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进而切实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与质量。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在后续的作文学习中,难以构建起一套系统完善的写作表达结构体系。此外阅读的主体也存在偏差,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是阅读的主体,由于课时紧张、考试压力大等因素,阅读课堂往往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阅读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掌握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法国诗人、文学批评家布瓦罗(NicolasBoileau-Despréaux)曾说过:“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意即思考是写作的源头,拥有丰富的思想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家曹文轩先生也有言:“阅读是弓,写作是箭。”鉴于此,在语文阅读训练中不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将会让阅读陷入死记硬背的局面,无法用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我并有所创造也就成了一句空话。2.2写作教学缺乏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高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传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历年来的相关作文考题作为标准,偏重于应试作文的辅导训练,甚至大量运用相对固定的作文模板,导致学生的作文构思单调、情感匮乏,文字表述苍白无力,很难让读者产生共鸣,作文整体变成“流水账”,缺乏优秀作文应有的美感,这种表面上看起来颇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八股”现象。纵观整个作文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也不易体验学生的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作文的学习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实际上,高中生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能力,但要真正在作文学习中持续提升,情感的酝酿和表达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回到阅读的“原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阅读教学来引导学生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体验情感的要素,形成一个涵咏、品味、体会、体察的学习过程。作文是个人情感的流露,只有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收集素材的能力,更要让学生积累情感,丰富和充实内心世界。因此,教师需从情感体验切入,积极主动地研究学生,针对学生在作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望闻问切”,快速诊断出症结所在,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3.1激发“读写一体化”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能激发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抒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作文学习。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据相关研究统计,在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知上,90%以上的高中生认为阅读与写作之间关联紧密,这为教师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研究结论表明,教师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学设计体系不科学不新颖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等因素,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业已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努力营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读写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设计和组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各种读写教学环节,避免程式化的教学,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逐渐找回失去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和兴趣进行阅读,而不是单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阅读。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重要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鼓励他们读深刻、读透彻,读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感悟。譬如让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红楼梦》,不是让学生记住那些人物的标签式评论,而是着重让他们领略人性的复杂与多元,在理解和辨析中形成自己的看法。阅读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是一个开放和生长的过程,不论是课堂上的提问还是同学之间的交流,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开放、立体的阅读思考空间。阅读并不是学习的终点,阅读是为了写作所做的重要基础,教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广泛采用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倡导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原则,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思维,激励他们应生活之情、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摆脱传统的有局限性的作文教学模式。3.2构建“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俗话也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对于作文学习而言,没有丰富的素材,再好的文笔也无法充分施展。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文时,并不是无米,而是没有发现米和运用米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为生活经验相对匮乏的高中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丰富自身经验、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建立一个丰富的语文读写资源库。目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的体裁有小说、散文、古诗、现代诗、文言文等,这些都是经过精心挑选、非常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载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挖掘。课文之外还有大量的各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理念,依托MOOC等成熟的教学平台,构建“读写一体化”的作文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既是基本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又是先进的作文在线教学与学习系统,方便老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下载教学资源,组织好课堂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作文学习时能够分享和受益。3.3创新“读写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作为作文课堂上的引导者,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篇目,有意识地将阅读的知识融入写作教学中。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将读写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广大教师孜孜以求、躬身实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明确高中语文教学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设计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尝试,找到更为完善和可操作的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模式,关于作文之法,郭沫若先生有言:“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需从教学策略上进行有效规划,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生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以达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由于高中学习时间的紧迫性,作文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多个知识点和内容的综合,教师应注意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巧妙融合各知识点,打造一个流畅的“读写一体化”教学结构。帮助学生积极通过对文学名作的分析和理解来实现对写作结构与技巧的理解,并通过模仿与练习实现对写作结构与技巧的掌握,最终实现“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作文写作最怕落入俗套、脱离时代、千篇一律,应通过“读写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从阅读中汲取语言的精华,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开启学生写作的灵感之门。

参考文献

[1]牛祥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9(5).

[2]牛森惠.对高中语文选修课“读写一体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23).

[3]张维.高中语文课堂读写一体教学现状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4]郭能全.论高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5]闰天林.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一体化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6]宋现梅.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杨桦 单位:桂林市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