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辅导方法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作文教学辅导方法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辅导方法浅议

作文辅导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小学生写作文时审题后不知道写什么,写下标题后又不知道怎么开头,开头后又不知道怎么展开,好不容易写满字数,又全都是流水账,以至于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实在是“难”。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就如何破解小学作文辅导中的“难题”抛砖引玉。

一、说写法

说话是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写作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说话是表达基础,写作是说话的发展。说话具有易逝性与不可逆性,而写出的文章具有保存性和可修改性。说话和写作都要边思考边表达,才言之有物,说之有序。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表达过于简短而导致内容不完整。作为语文教师与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话说明白说完整,待到学生有一定识字量后,再逐步用文字写句写段,表达自己思想,把学生引入写作之门。例如:“我是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我是二小的一名学生。”“我是二小四年级(10)班的学生。”……这个方法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扩句练习,通过长时间的扩句练习辅导,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孩子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看图写文

看图写文就有意识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片,写出图中内容再加以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游记作文中“移步换景”写法就是看图写文的升华。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里的《七月的天山》就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在移步换景中再融入时间、空间等观察顺序,边写景边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三、故事法

有些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不善于观察,课外书读的少,不关注生活,缺少想象,胸中无物可写;二是对写作不感兴趣,有畏难情绪,把写作看成是苦差事。近年来,各种故事类期刊畅销不衰,就其原因在于故事类作品贴近生活,给人以思想启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同时,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自孩子小时候起,教师和家长要就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孩子多讲些故事,篇幅可由短可长,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并可以将中长篇故事分章节讲给孩子听。每次讲故事结束时,问一问孩子故事情节可能会怎么发展,并与原故事情节相比,谁优谁劣,训练学生对故事作品的欣赏力与想象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讲故事互动训练后,让孩子将故事再转述给老师和家长听,就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如何?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具有一定识字量的孩子,则可以把听到的故事用文字写下来,逐步训练孩子文字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写作能力自然就够得到提高。

四、随记法

小学语文教师倡导学生写日记,这是一件好事。能长期坚持,固然不错。但要求天天坚持,也是一种负担,能几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人不多。生活如海,有水平如镜的一天,也有激情澎湃的一天。我的建议是不必强调学生写日记,倡议学生写随记,写下今天与往日不同之处,写下生活中的亮点。例如:今天,我家来了久日不见的朋友和亲人,就可以让孩子写写他的外貌、神态、言行、举止,写写对他的感觉;今天是什么节日,今天的生活气氛有什么不同?抓住不同之处写下来,追溯节日来历、意义、就是不错的写作题材。另外,学生喜欢的一句歌词,一个电视节目中的台词,甚至一句路边的广告,都可以随手记下来。日积月累,写作文时可取的材料会更丰富。

五、体裁法

写好作文需要多观察、善思考、常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言之物,然后追求言之有序。各种文章具有共性,也具有差异性。各种体裁文章要求有所不同,表达方法也有所不一样。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小学阶段,一般以写人写事的记叙文为主,也穿插了少量想象作文与应用文写作。教师要引导孩子分析各种文章的特点与不同的写作要求。记叙文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游记类文章要注意写作线索,是以时间为线索还是以地点为线索等。应用文写作语言要简短适用,不必过分强调文采,我提倡写作中应正确采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称谓。

六、激趣法

很多小学生觉得作文是难题,只有那些习作优秀的学生才有成就感,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重要环节。我在讲评作文时注重辅导普通学生的作文,一些普通的学生也能写出精彩的句子、段落,我特意给勾画出来,写上点评,再拿到课堂上展示,讲评。学生一看,大吃一惊,觉得不可思议。被表扬的孩子倍感自豪,其他孩子也会增强信心。耕耘心灵,收获人生。写作文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是要让小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博览课外书,勤于思考,常常练笔,天长日久,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作者:张芹 单位:遵义市播州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