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作文教学中的写景技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作文教学中的写景技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作文教学中的写景技法

中职学生作文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特别是写景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景物,捕捉到景物的表象特点及直观特征,获得景物第一手感性认识材料,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景技法。

一、巧用修辞手法绘景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文段中用拟人手法,从童心的观察视角写出了百草园“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的童趣。其他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

二、调动“五官感觉”状景

景物都有一些特征,如声、色、质、态、味、神等。写景者仅凭对景物的直观感知所得,是难以把握景物的细微特征、动人特点的。此时若能调动“五种感觉”器官去感知景物,定能准确透彻地描绘出景物的风貌及主要特质。

1.调动视觉感知描绘景物

心理学认为,视觉是通过接收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发出、反射出的光的信息而获得信息或知识的过程。而调动视觉感知景物、描绘景物,主要是指把观察后所获得的有关景物概貌及特征的信息付诸文字。如“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2.调动听觉感知描绘景物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在朱自清《春》之“春花图”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作者借助想象,运用听觉手法,侧面烘托出百花之香、之甜、之密、之繁的情态。

3.调动味觉感知描绘景物

文学创作中的味觉是作者借心理学概念,在联想与想象基础上感知客观景物后产生的一种感觉。如朱自清《春》之“春花图”中运用味觉不着痕迹地道出了花之甜味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华秋实,以花甜写果甜,以花香写果香,这又是通感手法的巧用。

4.调动嗅觉感知描绘景物

心理学认为,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文学创作中的“嗅觉”是作者运用生理心理嗅觉感知客观景物,而获得的有关客观景物的特质。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要生动深刻地写出风的特征,是很难的。朱自清写风之香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以泥土气息之清香、青草味之淡香、众花之浓香,侧面烘托出风之和煦、风之馨香、风之清爽的特征。

5.调动触觉感知描绘景物

心理学认为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文学创作中的“触觉”手法是指人体能对景物触摸到的或感觉到的身体皮肤机能。朱自清为了形象具体地揭示春风的柔和细腻与温情,调动触觉手法予以描绘,“‘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三、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手法

景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若作者仅凭直观感觉感知景物、描绘景物,势必使所写景物给人以僵硬、呆滞的感受,势必使所写景物缺乏活力,缺乏流动感,缺乏趣味性。倘或借助大胆想象、变实为虚、化静为动的文学创作手法,以大胆新奇的联想与想象艺术手法描绘,既有对景物的客观实写又有对景物的主观虚写,同时也要凭借联想的文学手法巧化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赋予静态景物以勃勃生机,彰显其充满活力的美感,景物特征会更加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如王振宜《初春》:“一只只蝌蚪游在池塘,像美人的雀斑一样漂亮;夏天来了定有一片蛙鸣,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运用想象借助虚法,以儿童眼光写尽了春的另类之美,夏日蛙鸣悦耳全仰仗今日春塘中蝌蚪的孕育成长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景物的形态、颜色、质地、长势、光泽等。侧面描写,是从它物、它景、他人等的描绘、渲染中,间接烘托所描写景物的特点、特质,从而获得特殊艺术效果的方法。侧面描写含蓄、形象、明晰,既能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力,又能再现景物表象所无法直观透视的效果,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如朱自清描写春草既有正面描写,如先写春草的情态(钻)、质地(嫩嫩的)、颜色(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接着通过人们在春草中的嬉戏(坐、躺、滚、跑等)侧面写出了春草的软绵、娇嫩与可人之态。艺无定法,写景之法亦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第一性的,主观感知景物以文字再现景物,是第二性的。写法应服从于景物,因表现景物特质之需要而定写景之法。换言之,描写表现不同主旨景物的特点,就应选择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写作技法,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建居 单位:甘肃省平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