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训练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仔细地观察
学生经常抱怨找不到写作素材,其实是他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活的心灵。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圆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这样,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才能富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得有血有肉。例如:一位老师在班上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蚕宝宝成长”的观察写作活动。这位老师先将几十条蚕宝宝带进教室里,布置学生每天看看蚕宝宝。几天后,蚕渐渐长大了。老师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有目测法,看蚕的外形、颜色等;有耳听法,听蚕吃桑叶的声音;有触摸法,摸蚕的身体;有测量法,量出每段时间蚕的变化长度。在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方法后,再将蚕分发给各个小组,组织观察竞赛,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细致,然后把它写下来。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感性,每节语文课上,都安排一个展示环节,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交流,然后全班投票评选“每日慧眼奖”。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这位老师还在班级博客上开设“蚕宝宝成长”博客专栏,鼓励学生上传观察日记,并组织同学们进行阅读点评。可以说,这位老师以蚕宝宝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从观察入手,以写作收口。学生仔细地观察,就有了写作的“活水”,自然能以身心愉悦的状态投入到观察写作活动中去。
二、适度地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模仿例文是一条必不可少的写作捷径。教材中的例文,可以是课文例文,可以是习作例文。这些例文是编者为儿童精心准备的。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呈现,从结构的安排到语言的表达,从技法的运用到细节的描写,都是写作的范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范例,把例文的讲解与作文的仿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的方法。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6“介绍一种文具”。教材中呈现的例文是《铅笔刨刀》。在阅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展开了深度对话。通过交流,共同概括出例文的结构:先介绍铅笔刨刀的外形特点,再介绍铅笔刨刀的使用方法,最后谈谈自己与铅笔刨刀之间的深厚感情。可以说,这样的例文结构就是一种写作模型。学生很容易学习,需要说明的是,例文是学生写作的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只是框架式的、方向性的,绝不是语言的机械重复,对学生来说,模仿例文是起点,但模仿例文的目的是超越例文。
三、反复地修改
作文是写出来的,作文能力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修改作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自我修改,二是小组修改。自我修改的重点侧重于改正错别字,修改病句。生生修改的目的是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借助别人的眼光来评价文中的优缺点,进而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当然,也可以让别人来修改。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修改,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修改文章中的问题。一篇作文要让学生“改”,“改”到再也“改”不出来为止。教学实践表明,生生互改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可谓“一举两得”。仅有修改是不够的,讲评也是重要的方式。特级教师管建刚倡导的“作后讲评”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认可。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个成功的片段,都可以是老师表扬的对象。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喜欢写作,在讲评过程中,有的教师还让全班同学呼喊写得好的学生的名字。而对于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毛病”,教师也要组织学生集体诊断、分析病因、寻求药方。这样的病例往往更能促动学生修改的热情,学生们有时会把修改别人的作文当作一种自豪。因为他是“发现者”“修改者”,更是“评价者”“成功者”。这样讲评后,学生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作文教学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作文教学的策略中,除了“仔细地观察”“适度地模仿”“反复地修改”以外,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深度的阅读”,形成作文教学的有效训练网络。其中,以上三条行之有效的策略,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体验写作的成功心理。最终,实现从“我怕写”—“我想写”—“我会写”—“我要写”的写作历程。
作者:康红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