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作文教学三步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也就是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一直以来,初中作文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怕写作,那如何帮助学生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教学;三步走
当今大多初中生的作文叙事平淡、语言乏味、结构散乱、范围狭隘,缺乏真情实感。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应加强初中生的作文训练,包括“积累素材,明确中心,构思行文”三方面。
一、积累素材
(一)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写作实践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创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如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技巧等,却往往忽略了让学生积累素材,以至于他们无内容可写,或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对生活的个性化的体验。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注重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作文联系现实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不能只局限于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更应该关注深入事物内部的主观感受,因为观察是手段,是桥梁,是媒介,而感受和体验是这种桥梁的重要支撑。沈复在《幼时记趣》中选取了童年生活的几件趣事,观察仔细,想象丰富,从而获得了“物外之趣”,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应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获得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外在事物的相互渗透。
(二)从读书中积累素材
多读书向来是老生常谈,但要写好文章这一点却是不能不谈。书读得多了,生命里面一些美好的本质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坚强,勇敢,理智等;书读得多了,整个人的修养、气质就会有很大的改观,文章的气质也自然会超凡脱俗,不同于写妈妈总是“半夜送我去医院”,写同学总是“我”误解了他,而他关键时刻不计前嫌,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写老师,要么半夜批改作业,要么雨中送“我”回家,要么给病中的“我”补课,写事,总是“捡钱”“让座”“修桌凳”……阅读是“积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从模仿到创作,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学生阅读的量和质的提高就是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过程。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读书不仅仅是停留于读作文书,读通俗的杂志,而要“杂”,这样才能博采众长,才会越积累越多,才可以纵横古今,上下五千年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写出大气磅礴、震撼心灵的文字。
二、明确中心
“明确中心”,就是确立作文的中心。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就连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中心的约束,可见明确中心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中心也就是立意,必须正确高雅。对于考场作文的评判,思想立意是第一位,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正确的中心思想或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不能算好文章,有的作文文笔美,但思想消极,不具备正确的导向,在评分中也会吃亏。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正确、明确、准确,思想积极,中心明确,扣题准确。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一)立意新颖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因此,学生必须要关注时事,对社会热点、风土人情、创新前研有所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两耳不听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了。
(二)挖掘深入
所谓“挖掘深入”,就是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挖掘的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就能得到更高的评价。如在一篇高考作文《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中,文章的主题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比尔•盖茨创造软件”这些发明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一般认为发明创造只是为人类做了贡献而已,而在这里作者已将此上升为了“源于对世界的爱”,显然这一立意是经过作者深入挖掘而不落俗套的。
三、构思行文
结构是文章的四肢,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明确中心、准确选材之后,还要关注作文的写作技巧,而文章结构的搭建尤为重要。好的结构会使文章层次清晰,重心突出,详略得当。那么,如何构建作文优美的四肢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一线串珠法
也叫“冰糖葫芦法”,就是确定一条线索,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有关的材料,按时间、空间或逻辑的次序连缀成文。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一个具有意义的实物,可以是一种情感,如《枣核》,作者就是围绕“爱国情感”来组织材料的。这种结构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思路通畅,一气呵成。
(二)一问多答法
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中心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法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如以“幸福”为题,可以开头提出“幸福在哪里”,然后分段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层次清晰,中心也明确。
(三)领起下文法
当所用的材料比较繁杂时,就需要将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分类,每一类内容寻一句话作首领。首领句可以是文章主旨中的一层意思,也可以是对一段内容的概括。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领起句也可以独立成行。领起下文法有很多变法,如小标题法、排比段法、总结上文法等。
总之,学生只有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观察感受,形成自我写作的观念,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成愉悦之情于内,才能成就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写出五彩斑斓、风格各异的文章来。
作者:方玲玲 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