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学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对于学校教育的理解和认知
1从观学校教育的管理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过程管理往往被忽视
许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要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时间节点的把控,忽视教育各个方面的监管。一般情况教师教育问题研究申报成功,拿到项目研究工作就会停止不前,会将申报的研究工作放在一边,学校的领导层在这种问题上没有做到更好的梳理。在后期的阶段,申报者会到处的寻找资料拼凑信息,完成一组材料,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或证书将告一段落。因此,中学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不能单单的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上。
2教师的理论指导的缺乏存在于教育过程数据支持
中学教师的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很多的教学经验。恰恰是这样,往往中学的老师没有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一方面,教育理论相对的浅显,这是很难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在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理论和教育方法,大多数中学教师不能使用它们来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论基础相对的不完善。
二、加强中学教育的基本思路
1.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一、具体细化的中学教育目标确定的设想
首先,应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前提下,要从人的一生成长中基础的因素与影响成长的最重要的要素中去确定。对比一般的人与成功人士,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最能起最基本作用的,能影响人一生的要素中去挖掘本质与最有用的要素,一般来说,主要有四项: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学习勤奋,发展科学。
1.身心健康是一个自然人生存并立足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
这一点很好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对此都有许多体会。因为,没有身心健康,就不会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就会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也许还会成为一个家庭的灾难。这方面有许多案例。比如有些大学生甚至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常常发生矛盾,甚至做出过激行为,造成人身伤害,且付出血的代价。有些智商高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好,在校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毕业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甚至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乐趣。所以,身心健康是我们教育目标追求的最基本的前提。
2.习惯良好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学校所学的具体的知识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那么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只有是在学校教育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美国《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通过对500多名成功人士研究后指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具有良好的性格、习惯的人是任重而道远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将会决定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美国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让孩子自强;我们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而且良好的习惯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来完善一个人的良好性格。
3.学习勤奋,其中的关键词是“勤奋”
1.教学系统的设计
为了较好地完成课时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课时教学目的
课时教学目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应共同努力达到的。它对教师教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因此,课时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师要清楚掌握的,也是学生应该了解的。明确了解课时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调节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这包括对自己教的活动的调节控制,对学生学的活动的调节控制,以及对师生关系的调节控制等,以期充分发挥学习功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2)深人地钻研课时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深人钻研和透彻理解是完成课时教学目的的关键。教师要掌握好构成每一节教材内容的要素,它们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以及它们的最优体系结构。任何一节教材都是整体教材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因此,钻研和熟悉一节教材时,不能把注意力局限于这一节教材上,要了解它在本章、本册以及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部分和整体结合起来。
(3)要切实了解学生
1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效果还不明显,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当下的教育体制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校方面虽然一直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却并没有把教学重心真正地转移到素质教学当中来,教育行业的竞争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激烈,很多学校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学习,缺少自我管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其次,教师方面,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可是由于现在教育体制的问题,对一些教师的评价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评教成绩,对学生狠抓学习,没有把德育教育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无法起到教师真正的作用;最后,学生方面,很多学生思想不够灵活,只知道机械的上课,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忽视了对自己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现在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体育教学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学生3方面应该共同努力把德育教育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来。
2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
2.1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传播体育知识,提高中学生的体质水平等任务,但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任。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任务的改革也应落实到实处,真正地改变当下只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思想建设的现状,而如果能将德育思想逐渐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与当前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观。
2.2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对所有的学生做统一的要求,这让很多学生的特长被埋没,难以发挥。因此,在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后,教师应该事先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中,任课教师先向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一定的探索、思考、创造,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方式进行指导,引导他们领悟到正确的动作要点,这样就能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后,把他们进行分组练习,组内自己选择组长,一定时间的训练后,进行组间的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使组内的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亲身体验,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勇于表达、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1中学开展民俗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成为大型运动会竞技项目,必须先进入学校,以学校为中介实施普及和推广。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兴趣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与落实,而且还为一些开展广泛、群众基础好的项目,提供了走出国门向世界挺进的机会。另外,对民俗体育的挖掘、选择、整理,引入中学学校体育,其意义是民族特色的延续,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在为形成自己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努力。学校是体育走向规范化、普及化的必经之路,是传播体育文化的摇篮。民俗体育课进入中小学,它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它不仅是对中学体育的补充和发展,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民俗体育课所具有的教育、健身、娱乐、养生等本质功能和衍生的功能,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特别是在中学开展民俗体育课是非常必要的。
2中学开展民俗体育课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我国民俗体育历史悠久,项目十分丰富,拥有各民族的特色,既有能力、竞技方面的,又有娱乐方面的,还有德育教育方面的。根据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新课标的要求,学校开展民俗体育课的内容:首先,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民族民间体育纳入中学教育计划;其次,在课堂的授课中,利用民俗、民间体育的社会性、制约性、长期性等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再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专门开设民俗体育文化知识的讲座,向学生灌输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针对当前我国中学身体健康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我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开设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民族体育活动,避免学生因缺乏运动会场地和兴趣不大而放弃体育锻炼。
3结语
民俗体育在我国的群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中学学校体育中还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其发展道路依然漫长。但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施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高考制度的改革,学校体育改革的除旧布新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能在现有的体育教学基础上,加大开发和利用民俗体育项目的力度,尽全力建立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民俗体育课。
作者:纪成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