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关键词】彝族民歌;艺术教育;传承

一、彝族民歌在地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现状

目前,艺术教育中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指的是音乐专业学生,非专业艺术教育指的是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据笔者调查了解,专业艺术教育中彝族民歌的传承相对好一些,开设相应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在课程中就能传承彝族民歌,而非音乐专业学生中,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大多学生并不了解彝族民歌,彝族民歌的传承并没有具体展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方高校遇到了两个具体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彝族民歌的价值没有被重视,在学校各类歌唱演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不同类型文艺晚会中,彝族民歌的演唱演出节目较少,大多为流行歌曲。学生对彝族民族和彝族歌曲的了解甚少。第二个问题: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大都喜欢形式新颖和内容通俗的音乐文化,如流行歌曲,而少有学生了解彝族音乐和彝族歌曲,因为缺少合理的传播和传承方式,所以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不为人了解,地方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所采用的方式都是音乐欣赏,即播放音频和视频。这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而对彝族音乐、彝族歌曲的接受程度便无从谈起。

二、对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传承与演唱实践的几点建议

楚雄彝族民歌有若干种形式、题材、体裁,则大体上可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其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去传承。理所当然,地方高校是弘扬民族歌曲、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责无旁贷。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四点抓起:第一,培养兴趣,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彝族音乐、彝族歌曲的兴趣。培养兴趣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学唱一些典型的民族风味的歌曲,彝族敬酒歌,在向学生介绍彝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彝族音乐、彝族民歌的魅力,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学生学习演唱彝族歌曲,会对彝族音乐有等多更详细的了解,才能产生美好的感情,才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及传承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第二,开设《彝族歌曲欣赏与演唱》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楚雄彝族民歌的传承概况(历史、文化和民俗、彝族民歌传承现状)。2、彝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民歌的分类与音乐形式、民歌的旋律特征、民歌的节奏节拍与调式调性)。3、彝族民歌的演唱艺术(民歌演唱的发声技巧、歌唱呼吸的技巧、咬字吐字的方法、歌唱腔体与共鸣)。4、民歌中装饰歌腔的演唱(固定性装饰歌腔的表现、即兴性装饰歌腔的演唱)。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欣赏,以此来增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身临其境,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广泛涉猎音乐形式,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正如笔者所上校选修课程《声乐演唱与鉴赏》课程,该课程除了教授声乐的基本知识及高雅音乐的鉴赏之外,每次课都会对同学们进行声乐训练,各种唱歌的技巧及方法,让同学们每次课都引吭高歌,而且唱的都是优美的民族歌曲。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班60个同学的大合唱进行得很顺利,且大都心情愉悦,并且出乎同学们的意料,没想到大家合唱能唱得这么好。一个学期下来,不仅使同学们对民族歌曲有了好感,并且学会了很多唱歌的技巧,唱歌有了积极性。由此说明,声乐训练课的普及便是一种刺激手段,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及热爱程度。若高校都开有这样的声乐训练课程,则可以更好地实现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传承。第三,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生社团这块阵地,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学校应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支持力度。首先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起。可以鼓励成立如“彝歌队”这样的学生社团,还可以举办校园民歌节,并且提高民歌节重要性。同时,对流行音乐及相对艺术价值不高的音乐表演形式和作品加以控制,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彝族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第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展演比赛,如民歌节、彝族火把节、彝族年等庆典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三、结语

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课题,本项目针对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演唱实践提出问题及探索方法,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拓展其文化视野,以探索彝族音乐、彝族歌曲的传承与实践,也是对地方高校应用型的一种有益探索。通过对彝族民歌的艺术风格和演唱艺术的探索与研究,希望能为今后演唱彝族民歌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为我们继承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和发展我国现代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钟树亮.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2]尹爱会.谈大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3]李真.民族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探索初探.

作者:孙梅娟 单位:楚雄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