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教学实践几点体会和感想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澳大利亚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领先的教育理念闻名于世,而同处亚太地区的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在教育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两种体制间的交流势在必行,东西方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有益于推进全球教育的发展。
一澳大利亚中学教育概况
澳大利亚的中学阶段涵盖七到十二年级(少数州例外,如南澳)。其中,七到十年级为middleschool(初中阶段);十年级后,主有三条出口供学生选择。一是进入高中(secondaryschool)进行十一和十二年级的学习,参加VCE(VictoriaCertificateofEducation)考试;二是进入职业学院(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学习,获得VCAL(VictorianCertificateofAppliedLearning)证书;三则是选择直接就业。在中学的分类上,一般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除了学费与选拔模式的不同以外,公立学校通常严格遵照澳洲课程大纲或本州课程大纲进行教学,私立学校在这一方面比较自由,除了前述的两大课程大纲外,还可以选择其他标准。作为联邦制国家,澳大利亚的各州和领地政府负责教育事务,联邦政府较少介入。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各州和领地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订教育政策,但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各州和领地之间包括课程大纲在内的教育政策差距较大,对于教师教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和全国教育的协同发展。为了提高总体教育质量,平衡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ACARA(澳大利亚课程设置、考评与管理报告局)在各方基于《墨尔本宣言》之共识的背景下,于2008年成立。其职责为负责制定国家课程,国家评估计划以及支持澳大利亚学生学习的国家数据收集和报告计划。由于这一变化,以维州为例,当前存在两套课程大纲。其一是澳洲课程(AustralianCurriculum);其二是维州课程(VictorianCurriculum)。虽然这两套标准存在些微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墨尔本宣言》中所提出的:(1)追求卓越与公平的学校教育;(2)帮助澳大利亚的青年人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且有创造力的个体、主动且明智的公民”。基于上述目标,澳大利亚中学在课程设置上比较灵活,除了涉及读写能力(literacy)和数理能力(numeracy)的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一般是English和maths)外,学校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设置教学科目,学生也可以选择其感兴趣的科目。特别是在高中阶段(11和12年级),参加维州高考(VCE)的学生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选修科目作为应试科目,比如像法律、金融等在中国只会在大学中设置的专业,维州的学生在高中就有机会学习这些内容,这为明确他们今后的学习方向乃至职业生涯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在教学方法上,西方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因此澳大利亚的中学鼓励学生自己探究与实践,着重培养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法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中心”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原则,课堂教学一般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由浅至深进行学习。课堂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快速问答、动手实验甚至是游戏等,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教师讲述,在澳大利亚的中学教学中的占比较小。在考核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试卷考核外,还有演讲、小组作业等形式,如此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使用各类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提升。
二澳大利亚当地中学实习体会
包括莫纳什大学在内,澳大利亚各大学为教师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习机会,且作为必选项纳入成绩考核。第一和第二学期,笔者在墨尔本肯辛顿社区高中(KensingtonCommunityHighSchool,简称KCHS)各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KCHS成立于1975年,定位于主流中学的替代环境(alternativesetting),旨在为那些无法适应主流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KCHS规模较小,仅有三个初中班和两个高中班(VCAL)在内的约90名学生,学生主要来自附近社区。实习包括了听课、讲课、教学研讨、教师学习等内容,涵盖了学校生活的诸多方面。在实习过程中,笔者完成了四课时人文课程的教学,参与了各项活动,并与学校老师(特别指定的导师)、学生进行了充分地交流。零距离的接触给了笔者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体会。首先,为学生创造适宜学习环境。鉴于KCHS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困难,主要是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以及与社会问题如问题,因此KCHS的一个关键目标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和包容的环境,以尽量减少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恐惧。因此,那里的教师致力于改善个人的学习经历。例如,他们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词语,即使对于诸如“准时到达学校”等微不足道的行为也是如此。上课节奏相比主流中学偏慢,留出时间供学生书写、理解和提问。同时,学生的“声音”受到高度重视,他们有顺畅的渠道向课堂内外的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有些听上去是不切实际的,教师也会耐心倾听。同时,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时会考虑他们的反馈,选修课程也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偏好进行调整。其次,尊重学生多元背景,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据观察,不少学生无法在上课时专心听讲,笔者在教学期间也遇到了这个实际问题。虽然课堂上有辅助人员(teachingaid)和社会工作者,但有些学生仍然表现得不恰当。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笔者的导师教会了笔者一些维持秩序的策略,例如举起手臂直到每个人都安静,这是基于教师和学生之前的协议。与此同时,KCHS采用了一些策略来激励学生在学校中的良好表现。“绿色奖券”(greenslip)是他们使用的一种激励方法。每个人都有机会赢得奖券,只要他们有良好的表现,比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帮助他人、甚至是在上课期间保持安静等。总之,任何积极的、有进步的行为都可能会被奖励,且这些奖券可以在年终时用于兑换学习用品、午餐券等。对于这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了解社会规则,明晰是非对错在一定程度上比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类似“绿色奖券”这类传统的激励机制在这所学校仍然是行之有效的。第三,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参与并鼓励学生挑战困难任务。在此次实习过程中,笔者的导师向笔者介绍了“GANAG”(目标,获取先前知识,新信息,应用,概括目标)作为KCHS的教学方法,这是基于探究式教学原则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从低阶到高阶的思维技能。在实践中,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于主流学校学生而言较弱,特别是在英语、数学和人文等课程上,因此,教师的讲课仍然是课程的主要部分。同时,大规模的小组学习在该校较难展开,因此,教师一般让学生使用个人终端(ipad)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或同桌之间的协作学习来探索主题并应用新信息。课程结束时,他们不会进行传统的试卷考核,也没有学术成绩的评价,而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在他们的教室中,就张贴着上一学期历史课的学习成果。上学期人文课学习的是历史科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因此,一些学生的作业是他们对于战争认识的小作文,还有一些学生则用图画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还有一些是学生们参加集体活动即参观墨尔本战争纪念馆的照片。通过这些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对相关主题的认知。第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紧密联系当地社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由于学生在高年级都会选择VCAL,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每天下午是KCHS的选修课时间,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如食品科技,艺术,photoshop,美发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践中培养技能。同时,在人文学科等必修课中,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鼓励反思自己的个人经历,并实践和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在必修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在某些选修课中展示了他们突出的才能。比如在笔者参与食品科技课时,一些学生可以独立的、熟练的制作菜品;而在photoshop课上,有学生可以设计精美的卡通人物形象,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启发不同学生个性才能展示提供了借鉴。KCHS的实习更新了我们对中学教育的认知。一方面,学生的声音需要被尊重,他们的才能需要被发掘,学校需要提供合适的场所,帮助他们找寻个人未来发展的适宜路径;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中有着多种角色。他们既是讲课者,也是学习活动组织者,讨论促进者,直接指导提供者和提问者等。换句话说,虽然在教育环境中更多的人接受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责任却得到了加强而不是削弱。
三澳大利亚教学实践后的感想
虽然中澳教育体制迥异,但各有优势。一方面,上海在2009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在PISA测试中夺冠,震惊了世界媒体。全球教育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教育科研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产业发展成熟。因此,笔者仅基于个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经历,对中学教育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些感想。首先,突出学生中心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的中学教育大多采取传统式的讲课形式,即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学。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然而,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贡献有限。随着终身学习理念被广泛接受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中学教育中,师生角色应当被重新定位。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应当被采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其次,教师角色更加多元。传统“讲课者”的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如前文所述,为了实现与学生更加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师的角色还应包括学习活动组织者,讨论促进者,直接指导提供者和提问者等。同时,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的分工也将更为明确。通过教师队伍的分类培训,教职人员队伍将更为专业化,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乃至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第三,信息技术运用更加广泛。教育信息化是目前的主流,在莫纳什大学,moodle平台已运行多年,是师生教学的重要工具。据调查,在澳大利亚的一些中学,也已普及moodle学习平台。同时,澳大利亚还有一系列教育相关网站,提供完备的各学科教育资源。这些平台与资源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在中国,教育信息化也已进入2.0时代,旨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更加普遍。混合式学习是指面对面式的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不单是两种方式的简单混合,而是混合多种教学设备、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习策略与评价方法、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多种课程和学习资源等。通过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打破教学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例如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但在中等教育领域中,相关实践并不多。据笔者所知,在上海的一些示范性高中,已经开始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尝试,比如引入了“未来课堂”这一课堂形态。“未来课堂”在物理环境上,采用可移动组合的学生课桌椅、书架、笔记本电脑存储柜等设施。在技术层面上,采用无线网络、多媒体、信息平台、人机交互等技术。在教学模式层面上,引入了知识协作建构、小组合作、引领互动、泛在学习等模式。在学习资源层面上,运用结构化组织、知识化管理和生态化呈现的思路来架构教与学的资源库,并通过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可见,包括“未来课堂”在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整合了现有资源,创新力学习模式,旨在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娜.澳大利亚中学教育朝多元化方向发展[J].上海教育,2007:36-38.
[2]许序修.澳大利亚中学教育何以动人[J].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讯,2012(12):54.
[3]施学斌.澳大利亚中学教育制度略谈[J].浙江教学研究,2015(4):11-12.
[4]朝猛.走访澳大利亚中学手记[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11):40.
[5]何燕林.澳大利亚中学的开放性教学窥略[J].福建教育,2018(46):36-38.
[6]李适.澳大利亚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管窥[J].福建教育,2018(20):35-37.
作者:顾越 陈军 梁欢 罗永婷 单位:蒙纳士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