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城乡中学化学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推进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可大力促进农村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推进其信息化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强化农村中学的化学教育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路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1]。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侧重于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其成果在2020年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教育信息化亦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它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学校之间的共享[2]。农村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而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可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农村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需要落实到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现以化学学科为例,研究如何推进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发展。
1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化学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理科学科,其学习难度较大,涉及较多抽象概念、原理,尤其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共八本,但目前我国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每周只上两节化学必修课,课时相对较少,知识多而杂,因此,需要中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而农村中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由于大多数农村经济、地域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当地中学生见识较少,学习能力较弱。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教育意识不强,并且有很多留守学生,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并影响学习兴趣。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包含了大量化学实验,且部分实验有一定危险性或实验要求高,而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功能,虽然近几年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有所改善,但其化学实验室设备、条件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学化学教育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更大,但是,推进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如视频、动画或者虚拟实验室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如展示石墨、氯化钠等物质的微观结构,通过直观的视觉与有趣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可大大降低农村学生化学学习的难度,增长见识,并提高化学学习兴趣[3]。
2当前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渐完成从城市往农村地区的延伸,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如多媒体设备、电脑软件、平台资源等得到较好改善,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仅需要硬件条件的支撑,还需教师具备相应信息化素养的推进。通过相关访谈及调查,大多数农村化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仅限于播放PPT、视频等一些简单应用,可见他们仍习惯性地把信息技术当作辅助演示的工具,没有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进行很好的融合,而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生硬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新瓶装旧酒”,未充分发挥其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缺乏创新意识、能力[4]。同时,部分化学教师不会使用智能白板或一些软件,面对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其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也是无从入手。此外,对于一些网络共享的优质化学教育信息资源,一些化学教师搬来即用,未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未进行整合与优化,是不利于农村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由于这些优质资源的开发者大多是城市名校名师,其难度、针对性、素材来源等方面更偏向城市学生,与乡村学生实际情况是不能较好契合的[5]。可见,目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意识不强、素养不高,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欠佳,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在化学教学内容上难以达到和谐统一,造成教学效果不显著。而化学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化学教育领域中,以先进化学教育理念为引导,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信息资源,以培育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推动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6]。就当前农村中学现状而言,离实现化学教育信息化仍有很大一段距离,因此需要找准路径加强推进。
3推进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的路径
3.1保障硬件条件,强化化学教师信息意识
一方面,政府需保障农村中学信息化硬件设施配置的定期维护与升级,加强网络建设,亦鼓励、引导社会企业、人士向有需求的薄弱农村中学进行捐赠,政府需提供并组织后期相应的使用培训,这是提升化学教师信息素养与促进中学教育信息化所需的硬件支撑条件。另一方面,学校需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以强化化学教师信息意识,引导并鼓励化学教师学习信息知识、技能并进行实践,可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如将其纳入职称评定标准之中,鼓励化学教师成立以县为单位的化学教育信息化科研组,定期开展交流与分享会,组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使化学教师形成主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
3.2城市优质学校结对帮扶
第一,政府积极鼓励市区内有丰富化学教育教学资源、先进教学理念的优质学校参与结对帮扶行动,健全结对帮扶监督、激励与评价机制,主动组织并采取措施帮助解决两校间的结对障碍。第二,优质学校应对农村中学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方案,每年选派青年骨干化学教师或团队到帮扶学校任教、指导,该校亦可派化学教师到优质学校锻炼或学习,推进该校化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第三,两校联合成立教研或备课组,借助网络共享化学教育教学资源,在线上共同探讨或答疑解惑。第四,调动两校化学教师的参与意识,形成经常性互动,才能有效促进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发展。
3.3加快农村化学教师信息化培训
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举行教师培训,合理把握培训时间、频率。其次,结合农村中学化学教育实际情况,可邀请高校专家分享或推广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软件等,组织专家进行指导或与当地化学教师交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如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网上化学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融合或创新、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等[7]。此外,将线上优质化学教育资源向农村化学教师开放,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慕课”与微课,并通过线上培训,指导化学教师使用,运用腾讯会议、学习通、钉钉、雨课堂等软件的独特优势进行信息化教学示范、引领与共享。最后,在培训中建构教师共同体,即基于共同的目标或兴趣组成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共享等活动共同提升,并通过微信、QQ等平台进行互动,可增强教师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化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3.4农村化学教师主动加强自我能力提升
除了外界助力,农村化学教师更应依靠自身努力,提升化学教育信息化素养。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紧跟信息时展,不断学习,坚持网络阅读,搜集、阅读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融合的相关资料,重视积累信息知识,并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播以开拓农村学生的视野。其次,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合理应用、整合、优化化学教育资源。最后,勇于创新,结合农村文化、农村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特点,开发校本化学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教学方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降低化学学习难度以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并有助于自身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3.5注重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降低化学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等抽象知识时,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技术将其具体化,利用鼠标进行拖拉、旋转,进行物质组合,可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降低抽象知识理解难度[8]。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农村中学实验室设施建设相比城市较不完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如CorelChemLab、ModelChemLab、Flash3D等虚拟化学实验室软件,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提升实验的视觉感与教学效果,增长学生见识,强化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弥补农村中学实验室的不足。
4结束语
当前,城乡之间的化学教育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化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大大优化其教育效果,能有效推动农村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水平,以促进城乡之间化学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中学化学信息化路径可推进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从而提高农村化学教师信息素养,降低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化学教育效果,缩小城乡中学化学教育差距,以培育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29-35.
[2]雷励华,张子石,金义富.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反思与重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52-58.
[3]李华,王继平.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要解决“适应性”问题[J].人民教育,2020(23):55-58.
[4]于海童,陆国志.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探索[J].山东化工,2020(21):207-208.
[5]李毅,杨淏璇.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基于优质均衡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1):65-74.
[6]张金玉.化学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7):118-119.
[7]陈琳,许林.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1):101-106,132.
[8]高志标.初中化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研究[C].第四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9(09):614-616.
作者:孙梦琳 范建凤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