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学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学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该文在探讨以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1-3-3”(一支队伍、三条途径、三个目标)的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倡导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织与实施队伍,通过“五个一”氛围营造、对系统中人员的分层分类培养与培训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预防与指导的目标,让与学生心理发展有关的人——学生、教师、后勤人员、家长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参与、都受益,能自助、会求助,部分人员能助人。

关键词: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当今社会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20年6月18日,湖南省委办公厅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1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主要依赖心理教师。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获得实效,让系统中的人都参与受益,笔者通过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摸索,提出开展全员参与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要形成一种模式

2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笔者在知网中对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不少,但这些研究大多依托于一个点,比如通过线上模式开展心理教育[1],或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团辅[2],或将班主任作为开展心理教育的主体[3]。学校系统中不只有班主任,如果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学校心理教育模式的研究还有这样几种类型:申继亮(2002)提出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来实行教育[4];俞国良(2002)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内容和模式、丰富途径和方法,才能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5];沈永红、邓亚琴(2002)提出预防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预防—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6]。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

以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为矫正模式,而现今更注重心理素养的提升与心理问题的预防,受众也变为全体学生[7]。对于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心理教师是无法完成的。而且不仅是学生,系统中的其他人也应该被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因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会影响学生。综合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笔者提出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3-3”:一支队伍、三条途径、三个目标),通过成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利用定期的氛围营造、分层辅导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校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参与,让每个人都具备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心理素养,有能力自助,必要时会主动求助,部分人员能够助人,即实现发展、预防、指导的目标。

3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3.1一支队伍

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组织实施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支队伍应该在领导组织方面和实施方面得到保障。在领导组织方面,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中层部门、班主任、心理教师均参与的小组,这是实施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组织保证。在实施方面,成立以心理教师为核心,以党员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队伍,这是落实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主要力量。

3.2三条途径

3.2.1途径一:“五个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每年一次的“5•25”心理健康教育节、每学期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每月一次的展板宣传、每周一次的广播宣传、每日一句积极话语,在全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笔者所在学校将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教育周写入学年计划,作为重大学科活动在全校开展;每学期都有一次在升旗仪式后进行的心理主题讲话;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展板宣传,如在每年6月中考之际准备与考试心理调适主题相关的展板;每周进行一次广播宣传,由心理社提供相关资料与素材,广播站的学生负责播出;每日传播一句正能量话语。通过“五个一”活动,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被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更加浓厚。

3.2.2途径二:分层分类辅导提升心理素养与技能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是使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参与、都受益。要让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了解心理健康、懂心理健康,对他们进行辅导与培训是必要的。对教师,我们实施分类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与学生沟通技巧、调整自己心态等方面的培训;对班主任进行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等培训;对党员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基本技能的系列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助人技巧,应对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工作坊,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协调工作与家庭,管理自身情绪。对学生,通过每周每班一节的心理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递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授心理调适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与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对家长,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中加入心理主题讲座、介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亲子沟通等环节,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懂得实践。

3.2.3途径三:线上线下相互补充,协同共育在信息化时代,巧妙利用线上资源宣传心理教育是一种重要形式。线上内容获取快、扩散快,为提高心理知识的普及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3.3三个目标

3.3.1发展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发展目标,需要促进一个人认知、情绪、意志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3.3.2预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及应对变化的能力。

3.3.3指导目标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者,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

4.1专业性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专业的学科背景与学术渊源。参与者需要了解人在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与规律,并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技术。

4.2结合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广泛渗透到德智体美劳的每一个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工作结合、和学校活动结合、和学科教学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预防大于治疗。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常识与技能,能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4.3开放性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学生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为实现专业发展、自助与助人而服务。

4.3.1与医院合作医院的心理门诊通常一号难求,学校如果能与医院建立友好关系,就能保证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挂到号。心理医生诊断后同时辅助心理咨询,能够极大地改善学生的愈后反应。此外,对于评估后的学生,学校很难做到跟踪,如果能与医院合作,建立联系,对跟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后续发展也有较大帮助。

4.3.2与高校合作中学可以作为高校心理系的实习基地之一。如果能有一批专业人员协助开展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足的问题。中学也可以与心理教育专家合作,对家长、教师开展培训,提高学校全体人员的心理素养。

4.3.3与机构合作随着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得到普及与重视,现在社会上不乏一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中学可以筛选一些不错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对家长、教师开展公益讲座等培训。

4.3.4与社区联系个别学生去医院评估后休学在家,学校很难做到监控。学校与社区建立联系,由社工负责关注学生在家期间的状况,显得尤为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赖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无法满足需求,全员都参与、全员都获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将成为新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邢泽轩.“互联网+教育”理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2]郭菊.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内江市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3]孟庆化.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4-20.

[5]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23(7):70-73.

[6]沈永红,邓亚琴.论中小学生“预防-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2(12):77-78.

[7]沈贵鹏.教育学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型[J].教育科学研究,2020(3):62-67.

作者:孙艳玲 王璨 夏娴 单位:中雅培粹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