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学教育社会核心融入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教育社会核心融入价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学教育社会核心融入价值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中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中学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一)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中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从中学生成长发展的特殊性来看,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上升时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可塑性强,此时接受和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仅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某种程度上讲也决定了它的方向。然而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为中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使中学生面临更加复杂的成长环境。比如,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呈现出理性和非理性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积极进步和消极落后的交织,各种思想观念纷繁复杂、快速变化、此起彼伏,中学生还没有具备强大的辨别能力,来应对对现实问题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再比如,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就容易受到侵蚀,他们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义与利等问题的选择上茫然而踟蹰,从而就会出现因为信仰的缺失而盲目追星、诚信的丧失而见利忘义等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科学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中学生,是中学生内在的自觉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中学德育建设的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中学德育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吻合的: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学习可以树立中学生的信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以加强中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学德育建设的升华,校园里的思想教育只有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才能彰显其教育的时代感,完成其历史使命。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一直以来,校园的和谐发展是学校稳定的头等大事,而中学生思想变化是校园的晴雨表,教师的思想倾向是校园舆论的风向标,一旦师生的思想导向不明确,将会导致学校思潮的混乱,影响校园的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应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思想文化精髓,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包容性。只有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塑造和谐心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教育的途径

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学教育的引领作用,关键就是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中学德育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中学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具体来说,就是融入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

(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贴别是中学里的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等都会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以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生动具体地融入到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直接的途径,在这些课程中中学生可以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决策机制,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认识和情感;形成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劳动意识、荣辱意识等,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些课程的德育功能,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其他各科教学也要认真挖掘学科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的结合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体现在教案上,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保证教学”。同时学校应创造条件,发挥优势,开展时事评析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等价值体系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在国家舞台上的地位和变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小学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等,这些都可以也应该在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中进行。开展社会实践,要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实现中央8号文件描绘的全党全社会共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政策推动,着力解决限制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安全、经费、时间、场所等薄弱环节,整体推动,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要营造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凡是社会公共资源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理念。要建立机制,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机构,要制定具有各行业特色、可供中学上课的社会实践基地标准和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并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挖掘学科和社会两个德育资源,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串联起来。当前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和谐校园和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等活动,如到敬老院参加护理、参加植树活动、参加救灾捐款活动等,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了解社会、回报社会,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现实途径。

(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当前要特别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抵制不良文化。

(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工作

高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既要注重主题教育活动,更要注重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德育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件事,要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学生管理中,要以育人为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学生的进步,杜绝只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以任何形式把中小学以“好”与“差”区分开来。在教职员工管理中,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教育。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坚持依法治教,强化自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吸纳社会参与,都要围绕育人的主题,一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的和检验标准。特别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