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地区中学教育发展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地区中学教育发展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地区中学教育发展途径

一、统筹中学教育的发展,实现中学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并进

民族地区中学所面临的是资源短缺、标准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所以探索民族地区中学发展之路,应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优质中学教育需求为切入点,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以做强做优为根本,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方向,逐渐由规模扩张向现代化管理、提高水平上转变,高质量地发展与普及中学教育。民族地区中学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摆正“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彻底转变各级领导的观念,树立起教育是全局性、先导性、奠基性的公益事业的观念,懂得办教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初中教育利用启动“双高普九”工程的契机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水平,实施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总结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化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完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和推出有影响力的初中学校。现代家庭一般都具备教育投资的强烈要求和能力。根据调查,居民选择“子女教育”的人数远远高于选择“就医”、“养老”、“购房”的人数,市民对高中,尤其对优质高中的需求日益增长。所以,探索高中发展之路,就应该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招生比例为目标,以做强为根本,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优质高中教育为切入点,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方向,高质量的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对初中和高中做强做优的同时,也要做强做大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应加强统筹力度,创新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给职业教育发展创设良好政策环境,为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民族地区可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经济,适当增加几所职业中学。如果当地政府财力有限,可以引导、扶持当地民办职业学校在这个领域的充分发展。在高中招生时,各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适当控制普通高中招生的人数和规模,扩大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近几年,我国不少地区兴办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是坚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并举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统筹发展中学教育的同时,如果条件具备的民族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试办或改办几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综合高中。

二、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中学教育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里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办学条件的改善责任主要在政府。当地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适当调整中学教育经费基数,同时还要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使中学教育经费标准逐年提高。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拨款为主,征收城市教育税费,学校勤工俭学,非义务教育收费,社会捐资,成立教育基金会,发展民办教育等手段为辅的多元化教育融资保障机制,来保证民族地区中学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经费有了保障,要以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以加大中学教育设施为重点,每年都办几件给中学教育增添活力的大事,使民族地区的中学都达到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质量标准,成为满足地方经济多元化需求的优质化、特色化学校。

三、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立足本校实际,经过长期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成熟的办学风格与突出办学成果的学校。学校之间有特色、有差别,教育才有活力。民族地区的中学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学生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各有特色。要提倡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办不拘一格的学校。在构建治校方略时,不要热衷于规模的扩建,应准确把握学校定位,关注如何形成与强化各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因校施法”,脚踏实地的办学。基于这样的理念,民族地区应引导各个中学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允许有差别的发展,鼓励他们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创办特色学校。校内创特色班,依据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地区的实际,除基础课程外,提供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让学生有个性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民族地区政府,要给学校办学自主权,因势利导,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思路,构建以校长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习有特长为内容,加上营造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的办学体制。

四、实施教育信息技术工程,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三个面向”论断的第一个面向就是“面向现代化”,它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民族地区中学教育要在更新、完善高标准计算机等配套设施,高标准地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学教育信息技术水平。首先要搞好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其次要通过校园网、远程教育、专家指导等形式,开展现代技术应用课题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探索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让教师基本能做到利用电脑备课、编写电子教案、自主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开展网上教研,掌握获得、处理、应用信息的三项能力。有条件的民族地区还要建立个人主页或博客,教研组要有自己的专题网页。

五、坚持以教师为本,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很多民族地区中学里存在着骨干教师不足、结构不够合理、优秀教师流失等问题,应着力解决队伍整顿、结构优化、素质提升、权益维护等问题,尽快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学习型中学教师队伍。要管好用好现有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提升教师学历,让学历不合格的教师,限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双学历学习;实施研究生师资培养计划。建立科学的充满活力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激活教师队伍源头之水。根据本地区学科专业需要,通过严格考核、考试、考查,吸收优秀本科大学生和社会上具备中学教师资格,又符合相应条件的优秀人才到中学专任教师队伍中来,有条件的中学也可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到本校工作。实施培训工程,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道德教育为内容的全员培训,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六、坚持教科研为先导,开拓课程改革新局面

在教育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的同时,要将中学教育的重点引向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两方面来推动素质教育。民族地区中学教育要在“科教兴研”目标的指导下,确定若干教研教改实验项目和课题,组织引导教师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教科研活动,教师人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和改革的探索,使自己“平凡、单调”的教学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富于创新。要重视科研型教师的培养,以课题研究来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其中校本研修是主要形式,研修中可以建立学习、交流、、合作与发展为基本要求的教师研究共同体,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影响,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新课程改革是新时期教育的新理论,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新课程改革,才会有学校的发展、教师的生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素质教育基本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改革行动纲领为导向,以“轻负担,高效率”为原则,以校本研究及校本课程为重点,构建多类型、分层次、个性化的具有地区特点的中学课程改革体系,即以课程门类分组,以整合课程、制定纲要为重点,服务教学,以提升教师课程改革意识,形成学校事事皆课程的观念。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首先要提高教育水平,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家长的强烈要求,更是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中学教育是义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以及高等教育之间的枢纽,要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观念,不断完善教育结构,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创设和谐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中学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