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乡统筹教育发展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乡统筹教育发展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乡统筹教育发展途径

1中学教育统筹实行划分区域、域内统筹、分级均衡的模式

树立逐级统筹观念。要真正做到城乡之间、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学之间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认为,划分区域,域内统筹,分级均衡,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建议将区域做这样的划分:主城九区为一个区域,其他以区县为各自区域。实现区域内,如县域内相对均衡。主城九区的均衡发展问题,目前无部门专管。可以在重庆市教委设置一个独立部门——重庆主城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处(可由市教委基教处一名处长兼任),负责调研、组织、设计、实施主城九区中小学的均衡发展的专项工作。区县的中学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于其区县城区内的学校,由主城著名重点中学帮扶。在各区县内的乡镇中学,由主城区属重点中学帮扶,和区县范围内的重点中学、优质中学帮扶。区县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院(校)或者教研室的作用,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如义务教育阶段阅读能力研究、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研究等),统一教育理念,定期开展研究交流,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2加强区县中学的教育专业化管理力量

首先,可试行区县教委主任(副主任)的垂直体系的选拔任命。目前重庆市区县教委主任(副主任)的任命,系当地政府选拔任命。尚有不少是非教育系统或非教师专业出身的主任(副主任),属于外行管内行的状况。且由于系本地选拔,不一定能选择到“高瞻远瞩的专家型的管理者”。我们认为可以选择一些教育欠发达区县,试行垂直任命,或者面向全国全市公开选拔,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如每个任期5年,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其二,改革区县校长选拔任命模式:选拔市教委直属学校的副校长或者骨干中层干部担任区县中学校长,实行任期制,一届任期5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目前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试点中,在探索试行的“对口支援”“捆绑发展”“领雁工程”等帮扶薄弱学校,涉及的学校人事工作,主要选派的是普通教师,由于其任期较短,且没有太多的人事权,财权,对这所学校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帮扶教师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够认真负责,甚至有的支教当成了“走过场”,动不动就请假回家,被帮扶学校领导出于方方面面考虑,觉得严格管理抹不过情面,不利和谐,这样帮扶就难以取得成效。基于此,选任重庆市直属中学副校长、或者骨干中层干部赴帮扶的薄弱中学任正职校长,党政财文集于一身,签署责任书,实行任期制(试用期1年,任期共5年),这样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使其将优质学校的先进理念、管理方略、教育教学策略,充分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提升薄弱学校的品位和水平,缩小差距,实现均衡,最终实现中学城乡统筹教育的目标。渝东巴蜀中学的崛起就是最好的实例,从2006年起,短短五年,该校成为渝东初中的一面旗帜,该县原来只有20人左右的中考成绩能上巴蜀中学线。而2011年中考,奉节渝东巴蜀中学,直接考入巴蜀中学高中统招的就达到80人,另有20人上线,一举使奉节县学生的上高中的层次跃上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三峡库区的人民做出了应有贡献!这个学校就是由巴蜀中学派出的教务主任江崇明担任第一校长,其他教师就是本地招聘,仅仅就是第一校长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难以想象的效果。

3实施“科研扶贫计划”,引领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等手段调研发现,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科研氛围、科研状况较差,不少中学建校以来一个科研项目都没有承担过,参加过科研项目的教师微乎其微,因而,作为培养教师的科研项目,应该给以相应强化扶持。可以采取这样几种方式:一是专门给以农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学,予以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的立项倾斜;二是由扶助学校的科研项目给被扶助的学校成立子课题,派出指导教师指导科研,以此提升学校品位,培养高层次教师;三是由教科院、教师进修学院、区县教研室等科研机构派出专家进行科研培训,指导薄弱学校的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营造出薄弱学校的教育科研氛围。

4建立城乡中学间“教学联席会议”的制度与模式

中学教育统筹的核心无疑是教学过程的统筹。目前不少扶助学校之间、领雁工程的学校之间的教学互动还不够深入。目前的教师培训“城乡互动”的状况,城里学校派一个教师到农村中学任教一年或是半年,说是支教,结果不少城里来的教师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学生反映大,班主任头痛,领导无法,往往一笑了之;而农村中学派一名教师到城里学校去培训,连一节课都没上,课也不去听,偶尔去学校转悠一遍就行了,形同走马观花,隔岸观柳。我们通过对巴蜀中学和渝东巴蜀中学两校的教学统筹模式,以及重庆一中和秀山高级中学统筹的教学统筹模式研究发现,这两组帮扶与被帮扶学校是目前重庆市中学教学统筹工作做得最好的学校,这使得被帮扶的秀山高级中学和渝东巴蜀中学成为了当地著名中学,辐射各自区域周围的三五个县,堪称统筹楷模学校。两校采取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教学联席制度”。教学联席制度是这样建立的:两所学校之间每学期分年级分学科在开学前和学期中间召开两次教师联合备课活动统一备课,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教辅、统一试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学进行中,两校教研组长之间通过电脑、电话保持每周热线甚至每日热线,沟通、讨论教学中的问题,这对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质量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强大推动作用。同时,采取专家引领模式。这个专家可以是教科院教研员,更可以是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还可以是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业教研员,由他们每学期开学前和半期时前往各自负责的学校主持部署该学科的教研工作,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

5主城优质重点中学实施教育集团方式扩张优质资源,推进中学城乡统筹

重庆市七所直属中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管理水平和师资水平都成了重庆市的绝对领头羊,因而发挥这个优质中学群体在重庆市中学统筹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成都市最知名的几所重点中学,采取教育集团模式,大搞教育集团模式,实施教育统筹。如成都七中为更好在教育统筹中发挥好作用,除自身发展成一校两区模式外,还以成都七中教育集团统筹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七中聚源高级中学等五所学校为成员的教育集团。成都石室中学建立了成都石室外国语学校、成都石室外国语实验学校、成都石室联中、成都石室联中西区、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等六所学校组成的教育集团,还帮扶了大邑安仁中学、金堂赵家中学、郫县二中、邛崃高埂中学等4所区县中学,使其优质中学教育在成都市范围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优质资源得以扩张。重庆市的教育集团方式运作仅有萌芽,未成体系。目前,巴蜀中学参与组建了鲁能巴蜀中学、渝东巴蜀中学;南开中学参与组建了融侨南开中学,一中参与组建了重庆一中寄宿学校,八中参与组建了宏帆八中、格致中学等,整体而言,规模和数量都还不够。政府可以支持这些学校,将相对薄弱主城区或区县中学纳入办学联盟,成立教育集团,由这些优质中学输入管理(派出人员担任校长)、输入理念,统一教育教学,这能较快、较多地使这些学校改变面貌,实现双赢,为重庆市中学城乡统筹教育添砖加瓦。

6实现区域的师资水平的均衡性,保证每校有骨干教师引领学科发展

目前不少乡镇中学的师资队伍情况令人担心,有的学校三五十人甚至没有一名高级教师,一名骨干教师,因为培养出来的都调走了,这样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因此,区县从政府角度,在考虑师资配备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个学校每一个学科有一名市级或县级骨干教师。实在不行的,可以采取兼职或定校定向培养的方式实现,让这些学校有骨干教师引领学科教学发展。对于农村优秀师资,不轻易调动进城。稳定乡镇中学的师资队伍,是中学城乡统筹教育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求各区县在城乡教师的待遇上要保持均衡,才能确保乡镇中学留得住人。水住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城内教师待遇颇丰,而乡村教师过着只是吃得饱、饿不坏的生活,谁都会挖空心思,钻山打洞,想方设法往城内挤。所以整个中学教育系统就象一阵龙卷风狂力席卷着待遇差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更是被卷得体无完肤,有时竟出现开不起课的现象。因此,政府要下力气,解决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特别是住房问题,政府可以投资在各乡镇中学修建住房,教师廉价租用,让教师住得下来,心静下来,潜心教书,教有成效,教有成就。所以真要城乡互动,共同发展,应从乡镇中学师的待遇入手,建立一个均衡甚至是倾斜的机制,让乡镇的优秀教师留得下来,安得下心。教育工作才会做得卓有成效。

7不仅区县中学,主城中学亦应高度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情况

过去,人们更多关注区县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教育关怀,对主城中学的留守学生关注度不高,缺少措施,应该予以强化。针对农民子女大量进入城市中学后教育现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当前重庆市主城区中,各区县教委根据学校网点布置,均指定了近十所中小学,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免费入学。有一些层次较好高的农民工,薪资水平较高,还有的农民工成了老板,他们的子女则以交择校费的方式进入了重点中学。如巴蜀中学,户口为农村户口的学生达到了1000余人。今年重庆市推出了户籍改革政策,目标是要将500万(含100多万学生)有就业基础的农民工转为城市户口,目前已经完成了150多万的转户工作,这批学生进入学校,其实质就是农民工子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清楚这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这批学生经济状况一般,家长背景比不上其他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而应该教研部门、相关学校应该集中力量、组织课题、破解对这批学生教育的难题,将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在主城重点中学、区县、乡镇学校,建立留守家长学校,由教育专家和学校联合施教,培训留守父母、留守的负责监护的婆婆爷爷,让他们正确施教,走出“溺爱”的教育误区;同时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研究、管理好留守学生周末的生活、学习、娱乐和思想工作。

8区县、乡镇中学增强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在城乡统筹外力作用下,迅速提高教育质量

在重庆市当前中学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在城乡统筹的诸多政策扶持下,不可坐等“天上掉馅饼”,而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校实际,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状况新路径、新方法、新措施、新特色,“上下求索”,迅速提升学校质量,达到国家城乡统筹的目的:让所有学生都能均衡享受到教育资源。可从以下两个发力点入手:

(1)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机制,苦练内功。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思想不开放,观念不先进。加之如今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大力推进当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取,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用。新教师大胆闯,但漏洞百出,老教师通过“听”“说”小心尝试,但放不开,越教越迷茫,为此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机制势在必行。请进来,就得请部分教育教学上的专家、学者到农村学校开办多种形式的讲座,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洗脑”,即摆脱旧制,适应今天的教育教学模式;走出去,就是不同层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有机会到城内实在观摩学习,体验和实践,如不走出去,老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效果自然欠佳。

(2)内立法度、外树形象、赏罚分明、职责明确。一般乡镇中学校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人性化的成分太重,甚至趋于期间的“大锅饭”现象。由于硬件条件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与城内学校相比,形象上大打折扣;乡村人的朴素、热情、大方,导致人情观念世故圆滑,从而致使赏罚不分明;乡镇中学从硬件设施到人员编制都不齐,因而形成职责分工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严重。由是观之,要想提高乡镇中学教学质量,必从自身入手,内立法度、外树形象、赏罚分明、职责明确。特别是乡镇中学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究其根源是赏罚不分明,力度不大。比如某某教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上面有一点关系仍然评职、晋级。因此,乡镇中学应建立严格的出勤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大教学质量考核力度和用人机制,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