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解析(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解析(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解析(7篇)

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互动教学法的应用在打破传统教学桎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互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初中音乐;应用

所谓互动教学法,就是通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方法。互动教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互动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音乐教学是初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互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互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介绍。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基础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以严厉的姿态面对学生,师生关系相当紧张,导致很多学生不敢畅所欲言。良好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教学的基础条件,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双方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动加强师生交流。同时,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当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空间,为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音乐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手段向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答疑解惑要有耐心,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不能严厉批评指责,要多多肯定学生,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2创设教学情境实施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氛围中。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由于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因此在课堂前几分钟时间内,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音乐学习上,是决定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的关键。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以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为例,在正式教学之前,音乐教师可向学生播放《梦驼铃》、《故乡的云》等歌曲,让学生细细体会其中的思乡情绪,并与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个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感情。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师生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3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互动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开展学习。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在开课前组织唱歌游戏,要求每位学生唱一句带有“快”字的歌词,为实现良好的互动,音乐教师可允许学生自由组队,并给学生留出两三分钟的准备时间,之后进行比赛。以游戏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除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外,还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阿发,能够拉近师生关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陈芳.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5):68-69.

[2]石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11):236-237.

[3]陶红.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用合作共享音乐美[J].时代教育,2012(24):154.

作者:张蕾 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摘要】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音乐思想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而如果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在音乐教与学中的质量和效果,并更好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通过合作学来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沟通能力,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本文将重点探讨这种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始积极对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重视和广泛应用。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重视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善于把握这种合作教学的机会来引导学生有效的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学生不断形成并完善思想情感并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深人、更密切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应用下,不断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并不断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有了更广泛的交流与互动,并逐渐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态度剔除,并逐渐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促进和优化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需求,因此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建立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懂得如何合作学习并相互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公平的机会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并发表自己对音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中的看法和意见,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参与下的发展性教学。

二、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初中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主要表现的问题在于学生无法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来,这归结于音乐老师缺乏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无法充分参与其中。而且学生并没有较为充裕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因此使得学生无法很快进人到合作的学习状态,或者是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教学效果,甚至有些音乐老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而离开,没有融人到学生合作学习中来。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有效应用

(一)转变教学学习模式,注重有效的合作教学引导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所以老师应发挥这种主导者的作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教学的方式尤为关键。首先老师应与时俱进,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并围绕音乐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教学。例如组织学生自行合作,来发挥音乐潜力,老师要积极为学生建立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使音乐课的期终测试多元化、合理化。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结合音乐教学的知识层次,来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逐渐让学生融人到合作教学中来,实现教师寓教于乐并同时达到学生学而乐之的效果。

(二)为学生创造平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初中音乐小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学习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沟通能力,不断从这种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挖掘自身的音乐潜力和探索能力。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而有利的学生成果平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每个小组的学生成员都可针对音乐学习中自己遇到的疑难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此时老师要积极构建为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成果再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更多的予以鼓励和支持,并积极鼓励不同小组参与到评价中来,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点评并促进相互学习,从而相互鼓励,这个过程能有效让学生客观认识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不足与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并改善自己的不足。在这样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认清自己的音乐学习水平,并同时调动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强化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不断深人实践的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的合作学习是教育事业不断改革进步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作为一种资源共享,老师应鼓励学生以合作的眼光来学习音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小组成员进行观点和意见的分享,并相互请教问题并予以解决。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首先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音乐作品时,对作品进行问题讨论时,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的表达与倾听,并进行音乐的双向互动活动,让学生在这种表达与倾听中获得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音乐合作学习环境

为了有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音乐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因此作为音乐老师应广泛为学生搭建音乐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音乐学习能力展现的机会,重视学生在音乐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并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更好的融人到这种合作学习中来。例如老师可定期安排班级组织开展音乐鉴赏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音乐表演中来,并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演的机会。还可对音乐测试的方法进行改革,除了传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测试,还可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音乐表演来作为学科奖励加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的合作学习方式能积极让学生融人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J杜建萍.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川.艺术教育2013,(04).

2[J汪良琴.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究川.生活教育2014(51).

作者:华筱尧 单位:无锡市南湖中学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教师可以在教学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探讨了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初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美育是对学生审美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初中音乐教学是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作用。

1构建音乐情境

音乐会影响人的情绪,一段悠扬婉转的音乐可以让人豁然开朗、心神宁静,一段欢欣灵动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欢快,一段压抑沉郁的音乐则会引发人的哀思。不同风格的音乐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境感触。初中生在欣赏音乐时,由于思想文化不够成熟,有时并不能准确的感受到音乐中的意境。对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创设情境,对音乐进行进一步的艺术渲染,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准确地接触到音乐中蕴含的思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够与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共鸣,从而得到有效的音乐审美体验。美好的音乐审美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对音乐进行理论客观的研究,获得不一样的音乐感知,增强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和音乐欣赏能力。例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筝曲目,在围绕这首乐曲展开时,第一遍欣赏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感受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旋律有大略的了解,然后进行第二遍欣赏,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用合适的语调,随着旋律的流转,为学生描绘音乐相关的场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在夜空中,波澜不惊的江面上,渔民载着一天的收获,划着船缓缓归来……”学生一边欣赏着音乐,一边在脑海中根据教师的描述勾勒相应的渔舟唱晚的情景,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就能对《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获得更强的情感共鸣。又如,在欣赏《松花江上》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抗战时期东北人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的欣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深切的感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构建音乐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和欣赏能力。

2应用问题引导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美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音乐欣赏是比较具有趣味的,但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难免会觉得复杂和乏味,对此,要想保持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积极性,教师需要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村庄》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在学生对该乐曲有一定的了解后,为学生安排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可以是,“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想?”、“你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看法?”、“我们身边的环境有没有遭到破坏?”等等。这样的问题与音乐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3开展音乐活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积极学习音乐知识,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增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关于音乐的感触,进行自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思维。例如,在教学《神奇的非洲会说话的鼓》时,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活动,带领学生伴随着舞曲,踏着鼓点随性发挥、自由舞蹈,学生能通过参与活动,放松自己的身心,更直接的了解到非洲舞曲和舞蹈的奔放狂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非洲舞蹈和音乐,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伴随音乐随性发挥,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会自然的打拍子,有的学生还会敲打桌面模仿击鼓。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合奏《彩云追月》,让学生分小组分工练习,有些小组负责吹竖笛、有些小组负责击鼓伴奏等。在合奏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学生能够与音乐完成零距离的接触,从而获得更深切的音乐感受,加深自身对相关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4鼓励音乐创作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艺术,学生在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后,可以通过创作音乐,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音乐创作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审美创造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在欣赏音乐、歌唱教学以及乐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简单的音乐创作任务,或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乐器演奏一段乐曲。例如,在教完一首歌曲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该歌曲的旋律、主题以及意境等,创作相应的表演作品,通过风格类似的歌曲创作或舞蹈表演,对该歌曲进行不同的演绎。又如,学校可以组织原创音乐比赛,学生使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进行自由的歌词创作、乐曲创作,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将自己的音乐作品展示出来。教师要对学生的音乐作品给予认真的评价,对学生音乐作品中的亮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委婉指出学生音乐作品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分析改进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合理构建音乐情境,加强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发散思维,根据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还要开展音乐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春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33-34.

[2]陈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44-45.

[3]吴丽娜.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08):27-28.

作者:张燕华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实验中学

第四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被当作“副科”的音乐,一直无法引起学生与家长的足够重视,音乐老师的教学态度也受到一定影响,人们对音乐学科的理解至今仍有失偏颇,片面地认为学音乐就是学唱歌。事实上,歌唱只是音乐的一种表达形式,音乐的本质是抒发情感、培养人的艺术审美,给人以精神、思想上的慰藉。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对此都有全面的认知,初中音乐教学同样应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呆板枯噪的教学方法,将乐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歌词创新与改编。

一、应用环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几岁的学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青春期的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非常微妙的阶段,既叛逆又充满活力,脾性难免急躁,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此,在音乐课堂中采用环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特定的场景,让他们置身于某种氛围,用环境影响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环境中尽情畅想,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比如,老师要进行《美丽的村庄》这首歌曲的教学,可以先通过语言描述或者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学生脑海中营造出乡间村庄清新宁静,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卞巾主,’这片美丽的土地,用心感受身边的一花一草。创造出“卞巾主”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特色、节奏以及表现形式,在学生美妙的畅想中,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

二、重视艺术表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离不开艺术表演,舞台无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场所,但是艺术演出的机会毕竟有限,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上台。老师可以把音乐课堂当作学生的表演舞台,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由选择擅长的乐器进行即兴创作、即兴表演。在没有任何准备、排练的情况下,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最大考验,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潜力和灵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才艺与个人魅力。比如,《龙舟调》充满了浓重的民族风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民族风采,了解民族文化,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龙舟调》,在熟悉旋律之后,再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表演,最后挑选出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扮演硝公与娃娃。艺术表演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自我创作能力。自愿地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在音乐营造的气氛中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在想象中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比如,多媒体技术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教学中就能发挥出最大效果,老师让学生观看视频,随着音乐和画面,引领着他们一步步地走近草原,聆听风的声音,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眼前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身边是牛羊成群,彩蝶纷飞,头顶是棉花糖一样大朵的云彩,被微风吹动的沙沙作响的青草,仿佛是艺术家正在轻触琴弦,又仿佛是一位少年拿着画笔在作画。如此,学生便能在音乐的感染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课本中的音乐作品变得栩栩如生,给了学生最真实的体验。

三、激发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青春期的学生是感性的,他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并不透彻,还处于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朦胧阶段。初中课本里的某些音乐知识如果只依靠老师讲解,学生并不能理解透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大脑、心灵、眼睛、嘴巴、耳朵等全部参与进来,通过多媒体设备,把静态的课本知识搬上大屏幕,变成鲜活的、生动的、形象的视频或者动画,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极富感染力的配乐、旁边的渲染中,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主动、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有质疑才有进步,有进步才有创新,纵观我国初中教学现状,学生的质疑精神一直相对欠缺,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只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问。比如,《化蝶》是一曲以爱情故事为背景的音乐,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牵引着学生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鼓励学生讲出心中的疑惑,围绕“化蝶”的美丽传说讨论作品的创作背景,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讲出对《化蝶》这首曲子的感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米青神。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展示艺术才情,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享受音乐,让音乐成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同样,这也是音乐教学的最终价值。

作者:高文京 单位:江西南昌市京东学校

第五篇: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信心培养

【内容摘要】音乐是放飞心灵的羽翼,喜怒哀乐隐藏在每个节拍的音符之中,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还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感悟到音乐中传递的情感。文章立足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自信心;培养策略

音乐能舒解失落之人的情绪,能抚平急进之人的焦躁,所以,让学生学习音乐,即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抒发自己心怀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尤其需要注意保持学生对音乐的自信心,让学生爱上音乐、享受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气质的教学效果。

一、适当激励,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音乐学习与英语数学等学科不同,它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艺术性的课程评比具有很大的弹性。有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见解与大众见解不同,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地否定学生、或直接告诉学生该教学曲目的情感是怎样的,音乐的欣赏是多元的,没有对错,只有高下。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再次欣赏该教学曲目或者挑选与该教学曲目情感相近或相反的音乐曲目对比教学,让学生再感受出教学曲目,第二次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音乐的节拍与旋律,力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例如,《辛德勒的名单》一曲是小提琴演奏的纯音乐,没有歌词传达感情,更考验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前简要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二战,再带领学生欣赏经典曲目。《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悲惨生活,但是这首主题曲却哀而不伤,平静温和而又忧伤低落,不是控诉,而是缅怀和反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只注意到音乐表达的哀伤而忽视了音乐中体现出的坚强。在第一遍音乐欣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或者让他们谈谈觉得这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场景和画面。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培养一个轻松惬意的音乐环境,对答案不做统一要求,学生感受到了乐曲中体现的哀伤情怀即可。如果有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偏差较大,例如认为《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是一首温馨惬意的曲子,教师不应马上否定或做出夸张的表情动作,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应引导学生描述音乐中的画面,让学生带着想象再次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在第二次音乐欣赏的时候,老师可以在音乐声中演讲《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为学生勾勒出音乐呈现的画面。教师还可以用欢快轻松的曲目与教学曲目形成对比,突出教学曲目的感情。第一次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音乐素质高的学生做出口头表扬,对音乐素质有所提升的学生奖励一个信物,例如小花、小星星等,这个信物达到一定程度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一个小要求:唱学生指定的一首歌、放一段学生指定的视频等等。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师生间的情感。

二、增加师生交流,因材施教

学习音乐不是学生于老师两个人之间的事,而是一个需要老师、家长所有学生一起努力的事,因为学习音乐需要整体的氛围,家长对音乐的态度、同学对音乐的态度会深深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化解学生对音乐的误解,并通过学生感染家长和其他同学。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十分喜爱音乐,但唱歌容易走调,年轻而直白的其他同学有可能会嘲笑这些同学,打击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及时开导这些喜爱音乐的学生,告诉他们:音乐是抒发情感的方式,只要他们能从中获得快乐就很好,而且唱歌走调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多听多唱,通过适当的训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用贝多芬等名人的事迹鼓励学生学习音乐,贝多芬即使双耳失聪也坚定地谱写着心中的音乐,与命运顽强斗争,以此鼓励学生学习音乐,并且勉励学生成为像贝多芬一样顽强拼搏的勇士。

三、巧妙设计教学形式,增加学生成就感

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歌剧、舞台剧、小品等形式表现歌舞,让学生在表演中收获快乐、树立自信心。例如《青春舞曲》是维吾尔族的舞蹈歌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舞蹈视频,让学生欣赏轻松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这首教学曲目轻松、跳跃、充满活力,表演者曼妙的舞姿能吸引许多学生。教师可以抓住教学机会,教导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编排舞蹈,另一方面,组织一些不适宜跳舞但是对《青春舞曲》有兴趣的学生练习合唱,教学有成效后,教师可以组织合唱的学生和练习舞蹈的学生一起为学生家长们、其他学生们表演,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受音乐的魅力。这一教学环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表演的喜悦,发现音乐的多样性,让音乐的种子埋在学生心里,又能让学生家长发现音乐的价值,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有条件的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音乐剧排练活动、自己动手写音乐活动、听音辨符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丰富的情感,了解音乐多样的表现方法。

结束语:

音乐是舟,载着情感,而非对错,农村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置学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卢睿.合作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6(14).

[2]万丽华.探微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J].新丝路(下旬),2016(01).

[3]张怡.今天,我要教学生什么?———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J].戏剧之家,2016(08).

作者:王芳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建山学校

第六篇:流行音乐对发展和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美学教学的核心科目,初中音乐教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相对较为有趣的教学课程,能够净化心灵,起到合适的精神心灵作用。但是,它的教学改革却一直未曾得到较为有效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前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就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尝试将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的教学课堂中,并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可行性

一直以来,初中音乐的教材设定都是选择以传统的民族音乐为主,这些音乐,虽然充满了一定的民族特色,能够宣扬中华优秀文化。但是,它们很多时候与时代相脱轨,不再适应学生的音乐品味和追求。无论如何转变教学模式,由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质内容得不到优化,教学效用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建议把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当中来,从而激活课堂活力,打造全新的教学氛围。但是,由于这种想法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思想存在很多的突兀,流行音乐也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思想有着太多的冲突,如果不能练好地完善和优化,必然不能被音乐教学接受和认可。在新课改的推进下,素质教育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主导教育内容,而流行音乐也可以伴随这一趋势,迅速地激发音乐课堂的活力,形成全新的高效性教学模式。同时,音乐教师要把好教学关口,对流行音乐内容进行筛选,选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进行引入,枯燥无趣的也不予实施,并以此创设多样教学活动,加快音乐教学思想的转变,最终全面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一、流行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联系

流行音乐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也很大层次地反映了人们的精神思想。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民族艺术音乐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音乐作品即使十分有教育意义,充斥着民族文化的色彩。但是,时代在迅速地发展进步,初中音乐教材内容却长期未曾进行改变,一直保留着原有的艺术特色。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时代的督促下,不自觉的进行着变迁,现阶段的初中学生,已然形成了符合自己年龄段的追求,他们渴望展现自我,并喜欢倾听符合自己思想的音乐,面对传统音乐根本提不起丝毫的兴趣,更别说音乐的实质性教育。在这样的状况下,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课堂就成为了必然。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流行音乐早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大街小巷,随处可闻。可以说,流行音乐已然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文化引领。但是,很多初中教师觉得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存在很多不切实的地方,他们认为,流行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格格不入,无法对学生产生实质性的音乐能力培育,更不能有效地传播优秀音乐文化气息。殊不知,流行音乐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产物,其中凝聚了当代人的许多优秀精神气息,而且,更加能够对学生产生精神渲染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流行音乐对发展和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1、流行音乐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更加注重对于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由于没有确切的教学要求,并不加以重视。因而,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课堂上,往往选取的音乐素材都是民族特色音乐,曲调悠扬静美,缺少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这种音乐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相反,他们不仅思想上接受不了这种音乐教学形式,更对其中的音乐有着较大的不理解。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的初中生接触的往往都是流行音乐,这种传统民族特色音乐并不常见,往往只有在文艺晚会上才能一睹芳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少。并且,现阶段的初中生接触的都是信息时代的科技设备,长期受流行音乐的冲击,他们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以流行音乐为主的音乐形式,对课堂上的传统音乐教学则没有丝毫的兴趣。而将流行音乐合理地引入初中音乐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彻底地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改善教学氛围,大大提高教学活力。

2、现行的多样流行音乐风格能够实质性地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流行音乐在现代的发展中,已然演变出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其中包括节奏轻松安适的,也有充分吐露情感思想的,还有表达内心困惑的。面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音乐特色,几乎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音乐,从而加强音乐素养的培育。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较为全面而广泛的流行音乐,以充分迎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比如,对于喜爱激励上进音乐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取如《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一类的音乐;对于喜欢激昂文化色彩音乐的学生来说,可以选取如《最炫民族风》《绿旋风》一类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对于喜欢张扬个性音乐的学生来说,又可以选择《月亮之上》《我心飞翔》等音乐。总之,流行音乐的内容是多式多样的,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追求和口味,便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也能够最为实质地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流行音乐进行完善和创新,使得音乐内容更加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从而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引导性作用,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初中音乐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初中音乐教师要尝试将流行音乐合理地引入音乐的课堂上,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全新的音乐教学享受,进而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高慧娟.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河南大学2011.

作者:李宇宏 单位: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得初中生的学习内容,较之以往也更加的多元。初中民族音乐的学习,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尽管它没有其它学科那样的考试压力,但对于教学方法,老师也不容小觑。目前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中,要注重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当下的初中音乐学习课堂的仔细调查,针对民族音乐方面的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我们的音乐老师,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我国历史悠久,关于民族音乐,更是在时代的长河中川流不息,这不单单是哪一族群的文化精髓,更是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传统课堂,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在初中课程里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也产生了懈怠的心理。所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音乐老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对音乐这门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讨。

一、通过内容创设情境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同时也是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参与性积极,加之刚刚接触中学教育繁重的一面,需要用一些内容较为欢快的形式来进行调剂,所以,音乐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妨根据民族音乐中那身后的文化沉淀,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让音乐这门艺术,在学生兴趣的驱使下,在老师方法的引导中,变得活灵活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师生协作的能力。例如,像在讲授《梁祝》这首民族音乐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来试着想像创作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故事,来进行思维拓展,帮助学生用音乐语言,来加深自己对这个爱情悲剧的感悟。当然,老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情境创作,对其中的“相爱”、“抗婚”、“化蝶”等内容,进行戏剧样式的整理,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重现那一段悲剧。当然,在情境学习的环境中,内容和方式不应受到约束,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模式。

二、利用多媒体的手段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一些先进的手段,也走进了课堂的教学中来。老师从原先的黑板教学,变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这不单单是技术上的便利,还能帮助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对于初中音乐课堂上的民族音乐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为其带来了多样的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利用多媒体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能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例如,像在初中音乐教材上《百鸟朝凤》一节的学习,大概很多中学生以前都接触过同内容相关的故事,所以,老师在用对媒体播放第一遍演奏之后,可以通过计算机,将美好的图景展现出来。藉由此,可以详细介绍这部乐曲的内容。像其中第一部分由山雀啼晓,春回大地两乐段组成;第二部分由莺歌燕舞,林间嬉戏,百鸟朝凤和欢乐歌舞四大乐段组成;第三部分由凤凰展翅,并翅凌空两大乐段组成。音乐中各类鸟儿欢快的形象,通过电脑等多媒体手段的细致表现,让学生对于自己通过声音,深化自己的图景想象的能力。当然,对于乐曲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乐器,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像箜篌、唢呐等,配上小段的音效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在民族音乐的讲授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惑,也能及时的给予帮助。当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也可以对教学形式进行改编,从传统的“一人教学”,变为“多人讨论”。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内容进行展开。这样,能够消除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乏味,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方便营造出多元的学习环境。例如,像在学习《黄河大合唱》这一课时,原先的教学手法是老师演奏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模仿一遍,直到熟悉旋律为止。这无形中会使教学内容,失去它原有的魅力,也会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带上一个枷锁。而当学生利用小组讨论学生时,老师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演奏,让大家熟悉一遍音乐节奏,然后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来进行学习。当然,在这一过程里,老师要及时查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给予帮助。在小组学习后,用推选的方式,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总之,在民族音乐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充满激情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音乐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进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让自己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好之处,深化自己对于艺术的认识。

【注释参考】

[1]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黄富丹.谈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如何优化[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2.

作者:杨孜菡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四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