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在线课程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在线课程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在线课程论文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论文教学改革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质量而言是不可缺失的一环。但在当前的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影响着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一是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写作基础缺乏深入研究,二是远程在线方式不利于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三是时间安排不足和学习资源缺乏影响论文教学质量。我们要积极采取教学改革举措,把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切实提升上去。

关键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导师制

开放教育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2012年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举办的一个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类型,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程。行政管理目前是开放教育招生的第一大专业,也是国家开放大学确定的十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专业培养质量,而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个短板和弱项,而毕业论文环节又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的核心内容。因而,在明晰现有毕业论文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毕业论文环节教学质量,十分有必要。

一、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及教学框架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基本上是在职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是专业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处于“出口”位置,对于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关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环节是否一定要让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在教学改革中一直有讨论。有观点认为开放教育主要面向厂矿企业和城乡的基层劳动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毕业论文较偏学术性,所以主张用其他形式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然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1]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等也是一次全面的检验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质量而言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安排包含课程性质、指导教师、教学方式、论文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系列规定。应该说,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框架总体上要素齐备,保证了行政管理每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两万多名毕业生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对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论文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2]因此,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之道,对于提升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很有益处。

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实际写作基础缺乏深入研究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平时接触学术论文的机会比较少,对论文的基本规范、基本写作模式缺乏认知,同时学生基本上是成人,时间精力有限。这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时,大多有进行课程论文写作的经历,并且普遍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接触过学术期刊杂志,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基础。这个学术基础恰恰是开放教育学生所欠缺的。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当前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未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一旦论文写作教学工作未能基于学生的实际,不仅教师的论文教学与学生脱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相互都会产生抱怨情绪,教师认为学生很难指导,学生认为教师未能有效指导,这无疑对论文环节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远程在线方式不利于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尽管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安排中,对远程论文指导过程进行了时间、次数、指导记录等方面的规范,但这仍然没有较好地克服远程在线指导在毕业论文教学中的不足,远程在线指导“很难及时地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解决对策”。[3]论文指导是一个交互性要求特别高的教学环节,师生面对面指摘论文文本,讨论论文得失,形成修改意见,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现场随时交流,教师即时回答,这种现场指导即时交流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远程论文指导通过电子信箱、QQ等方式,首先存在时间差,学生给教师寄发论文文档,教师未必恰好在电脑前,立即可以处理回复,时间差本身就可能消磨学生的论文写作热情。其次,远程论文批改需要教师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批注,文字描述往往远复杂于现场语言交流的形式,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一线论文指导教师指出,对于学生论文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问题,教师给学生标出“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统一”,但不少学生常常改上三四稿还是改不好。3.时间安排不足和学习资源缺乏影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性质重要,定位突出,但具体的教学安排上存在着不足,不能充分支撑毕业论文教学效果。这突出表现在教学时间安排和学习资源提供两方面。从教学时间安排上看,一般一门课程都是安排一学期的教学时间,但毕业论文环节却时间紧张,每学期从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第一次沟通,正式启动论文写作,到论文定稿提交,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两个月还要同时完成社会实践及实践报告的撰写。当然,这样的安排与开放教育分四级办学,需要给论文管理留出时间有关,但论文写作时间压缩之后,对于质量确实是有负面影响的。而从学习资源提供上看,其他课程通常都提供文字、音像等三种以上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而毕业论文环节作为一门必修课,却恰恰缺乏学生可资凭借的学习资源,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也常常使得指导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论文写作的琐碎问题上,但仍然效果不佳。

点击查看全文

医学影像技术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思考

摘要: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整个学期所有课程进行了在线教学,完成了在线课程授课、毕业设计答辩、课程考核等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积累了在线授、听课经验。同时,在实践教学、在线课程总体建设、以“学”为主的课程设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在线教学;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设计

在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全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的线上教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组织全校所有专业进行了线上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开展的在线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线教学情况

1.1在线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在线教学分为2周试运行周和19周的正式教学周。医学影像学院开设线上教学的课程总门数为54门,其中本科层次29门,高职层次25门。所有课程都在校内超星课程平台上完成了建课,其中教师使用自建资源或自行录制授课视频的课程为48门,选用线上共享他人优质课程资源(链接到超星平台)的4门,使用其他技术(云班课)的课程2门(在超星平台进行签到、答疑互动等环节)。在线授课以教师录播为主,结合直播形式进行集中答疑。学校对线上教学活动提出了“1141”的要求。第一个“1”指教师授课PPT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1”指必须有课程的线上讲授(课件中重点和难点的录屏或旁白上传或直播讲解,也可推荐上相关课程资源收看);“4”指授课中包括但不限于作业、线上测验、线上互动讨论、线上答疑辅导等活动;最后一个“1”指PPT或录屏等视频中需包含任务设置,比如不少于1次/15分钟的进阶式测试等。在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过程中,医学影像学院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每门在线课程的首页上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学习功能,不得在网上传播。学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线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师更加注意授课中的语言和行为,把好意识形态关。

1.2课程在线考核

点击查看全文

高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浅议

摘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原有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指导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让高职在线课程建设者能够基于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目标和职业教育目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已建在线课程,使高职在线课程能被更多的高职学生有效利用,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率,为高职学生选择合适的在线课程提供充分指导。本文基于调研学生体验的高职在线课程评价中遇到问题,综合运用文献对在线课程评价研究的主要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建立在线课程质量评价要素语料库,对评价要素进行聚类、分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学生体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在线教育资源建设步伐。世界各国在线课程不断蓬勃发展与完善,一些发达国家对在线课程的研究领域更加全面,成果更加丰硕。在线课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欧美国家研究更系统和成熟,相关研究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研究成果经过了具体在线课程评价的实践验证,更关注学习者的在线课程学习体验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在线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都有重要的启示。在教育部的引领下,国内在线课程建设及质量提升研究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教育部于2018年3月推出的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精品课程仅有22门,2019年高职课程增至111门。高职生源与普通本科生源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学生的学习基础、动机、习惯、方法、兴趣差异显著。而且,普通本科与高职教育的课程性质、学习目标也有显著不同,所以高职在线课程的建设不能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判。近年来,我国关于在线课程评价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多以理论为主,实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各在线课程平台用户爆满,在线课程建设者也使出浑身解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在线课程资源及建设平台,原本是用于辅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在线课程成了教与学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都有了一定在线教与学的体验,积累了进一步对在线课程评价的条件。目前在线课程的建设与评价标准都是由教育教学机构及其管理部门来设置,在线课程没有充分从用户视角与维度考虑课程的体验性,没能兼顾用户心理上、官能上的体验,不能很好地使学习者积极、持续地参与进去。在线课程的建设质量及其评价标准应该从在线课程的学习者角度来设计,由他们通过自身体验与应用来对其做出评判。

1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来确定评价指标,重点是增强为高职学生服务的意识,指导高职学生学习。基于客观数据的搜集、科学的统计方法保障,进一步丰富、补充和完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研究,为高职在线课程建设评价,也为混合式教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理论。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研究和梳理文献,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在线课程建设的评价方法、理论依据,分析其优缺点。(2)实证研究法。本研究始于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大量使用在线课程的体验,研究数据来自于应用实践,来自于一手的体验、经验和问题,同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完善。(3)德尔菲法。以问卷的形式征求高职在线课程使用者对在线课程的体验与评判,经过多轮的意见征求与修订,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逐步分析出基于学生使用体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要素。(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用成对比较法和1~9分标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在线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值和综合评价值。

点击查看全文

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析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结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教学互动,可以是线上、线下、课堂教学,互相渗透、交互进行,最大化利用课程教学时间。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一种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设植物资源学课程基础上,适应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而开设的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本科生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业、采集业、森林旅游业等的课程。林下,主要指树林中林冠以下的相对有限的空间。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业。广义的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总结,为基于课程学习中心和翻转课堂的东北林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教学设计的依据

2017年,全国首个“林下经济”博士点学科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林下动植物资源高效培育、食用菌资源抚育及利用、林下资源活性成分及深加工利用,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定义以及相关博士点研究方向,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及其利用,涉及较多的是非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经济植物学的含义[6-14]如表1所示。表1可为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等提供参考。

1.2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实践

点击查看全文

翻转课堂下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浅析

[摘要]本文研究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课堂“翻转”方法和挑战,提出开展网络及线下课堂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和主动学习的观点,以及增加课前准备、加强教学活动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的策略。

[关键词]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课堂的教学模式。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信息素养,并利用信息技能提高专业技能[1]。基于翻转课堂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是指利用翻转课堂来实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也就是说,将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嵌入专业学科课堂,通过线下文献阅读、网上观看视频、线上及线下互动交流、作业实践、情境学习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能,探究专业问题本质、挖掘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将知识转化成智慧,提高自身分析、评判与创造的思维能力。

1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概述

1.1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翻转课堂主动学习、个性化指导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图书馆员积极地在教学中使用主动学习方法,并通过讲座、独立的教学教程和嵌入式课程学习管理系统实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翻转课堂。开展翻转课堂还要特别注意将案例教学法嵌入专业课程,利用多种与学生交流的途径和监控学生学习进度的方法来保障学习效果。翻转课堂能够为信息素养教学提供有效帮助[2]。2011年以前就有图书馆员发放课前材料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更快地了解课程的最新进展,同时通过简单的课前测试对他们的信息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将“MOOC”课程与“翻转课堂”融合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模式在西南交通大学实施,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3]。翻转课堂能增强培训效果,Rivera[4]在为期七周的图书馆竞争力培训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成绩。重庆大学图书馆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新生入学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新生无论是对图书馆服务的了解和熟悉情况还是对图书馆资源尤其数字资源的使用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另外,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除了能在考试中给出正确答案,还可以在深层次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能。例如,Brooks[5]对信息素养教学翻转课堂嵌入的课程进行考查,发现参加信息素养教育课堂学习的学生,其课程论文均能熟练地应用专业性、权威性的信息资源,说明这些学生熟悉本课程的权威资源及其分布,能够应用于实践中。李燕等[6]提出多维度立体式的文检课教学模式可以改善翻转课堂的诸多不足。龚芙蓉[7]则规划翻转课堂从“时序重构”向“深度教学”发展的深化路径。

1.2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