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超星泛雅平台在线课程评价体系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超星泛雅平台在线课程评价体系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超星泛雅平台在线课程评价体系探究

摘要:在线课程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超星泛雅平台初步构建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出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在线课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随着社会逐步进入“互联网+”模式,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在高等教育应用中迅速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在网络平台上建立起拥有学校特色的开放性课程[1]。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简称《意见》)[2]。《意见》在充分肯定在线课程建设成效的同时,提出了“鼓励高校制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3]。截至2019年11月底,教育部已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91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认定工作[4]。2019年12月,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网络教学,也为在线课程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随着在线课程的不断兴起、使用,也激发了各高校对于制定更为合理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以超星泛雅平台为例,构建一套基于该平台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更好地推动今后的在线课程建设,提升学习者的在线课程学习质量。

一、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是由超星集团开发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包含了教学互动、资源管理、课程建设、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等模块,为在线课程教学提供全方位平台和技术支持[5]。泛雅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海量的在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了超星数字图书馆已有的电子图书、课程视频、课件等资源,为广大教师的课程建设和学生的线上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参考资料。

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关于在线课程评价模型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在线课程建设标准研究成果。唐智斌、王键[6]提出,要构建课程建设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需关注评价与认证模式、资源建设模式、教学模式、教师等关键问题。冯雪松等[7]从量化因素和定性描述两个角度切入,并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施、内容组织、内容呈现方法、讲授方法、课程执行和推广6个方面,对课程评价体系提出了面向课程改进的方法。吴守蓉,崔燦,汪琼[8]运过大量数据分析,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在线课程教学提出了改进的措施。而在国外,早在2013年,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合会牵头欧洲11个国家联合推出MOOC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开放教育质量标签”,其核心内容是源于在线学习及开放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9]。基于此,Rosewell[10]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以期能使各高校将此标准用于在线课程的自我评价和同类院校之间的相互评价,从而提高在线课程质量。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已有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不够深入,对于在线课程的直接使用者,较少有从学习者学习体验的角度来进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的建立。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文拟采用的方法及过程为:(1)文献研究。全面收集和分析有关在线课程评价的文献,分析国内外课程指标体系的现状,进一步加深对高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了解,为后续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构建评价指标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初步设计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通过对专家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征询各位专家意见,反复对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和修改,确定最终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4)层次分析法。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建立最终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5)应用研究。结合超星泛雅平台,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一门平台课程进行实例研究,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超星泛雅平台的使用者———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习者在平台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效果。共计发放问卷242份,回收234份,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构建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评价、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环境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分2到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课程结构体系”指标下的“课程简介”“课程基础”;“课程内容”指标下的“内容资源”“内容组织”;“教学评价”指标下的“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支持服务”指标下的“平台支持”“教师体验”“同伴支持”;“平台建设环境”指标下的“功能设置”“界面设计”“交互技术”“平台性能”。每个二级指标下面设有若干个三级指标,共计43项。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修订

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本研究采取德尔菲法,向10位专家发放了咨询问卷,包括教育技术系专家、高校教师,所有专家均有2年以上的超星尔雅平台课程建设经验,根据问卷结果修改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对评价指标体系做出以下修改:由统计结果可知,有5个指标项的平均数小于4,说明这5个指标项的适合性程度较低,且标准差大于1,因此不适合作为评价指标;在表述上,有专家建议删除三级指标“资源服务”,表示这部分内容与“内容资源”有所重复,建议删除;有专家认为对于“课程介绍”和“课程特点”这个三级指标的内容存在重复,建议合并。通过对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删减和调整,我们构建的最终指标评价体系为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

(三)指标权重的计算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借助Yaahp软件来确定,最终得到的各级指标权重结果如下: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经过统计分析,最终我们建立了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含有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相应的权重值如上表所示。

五、应用实例研究

本文选取湖州师范学院在超星泛雅课程资源平台上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进行应用研究,该课程是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数学基础课,我校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建设的该课程网站点击量已超60万次,因此选择《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作为评价对象。按照上文构建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体系中的三级指标作为问卷的设计纬度,最终形成湖州师范学院超星泛雅资源平台在线课程评价测量表。首先采用Cronbach系数公式用于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统计分析显示问卷总体的Cronbach’sAlpha系数达0.971,大于0.9,说明该问卷的总体信度良好,可靠性非常高。而各维度的Cronbach’sAlpha系数值均高于0.741,说明该问卷各维度的信度都处于较高水平。综上,可判断该问卷的总体量表和各变量分量表可信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过对问卷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可知,KMO值为0.725,超过0.7,表明问卷该部分内容的结构效度较好,故本问卷的量表数据具有有效性。本研究将问卷以纸质稿和问卷星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80份,回收率位93.02%。根据各项指标数据,计算得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的平均得分为3.97,表示学习者总体学习体验情况较好。

六、结论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标准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借鉴已有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超星泛雅平台在线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平台使用者的学习体验,建立了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今后在线课程的建设、完善提供依据,促进在线课程的发展。

作者:林文荟褚和晶叶金丹王佳俊王潇施秋红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