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各高校教育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多高校逐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变革。本文从依托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就如何构建《创新创业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旨在真正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创新创业基础》;教学设计
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其跨越时空、丰富全面等优势席卷全球,各高校纷纷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建设了以超星学习通为主的平台教学资源。采用“线上资源学习+线下翻转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创新创业基础》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痛点分析
(一)课程涉及知识模块多,不易深入消化并运用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涵盖企业的创办、管理经营、产品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法务等多学科知识,仅仅通过线上教学或者线下理论教学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多个模块的核心知识点并加以运用。这就迫切要求授课形式不能是单一的理论教学,而应要加学生“实训演练”的参与力度。
(二)教学师资团队来源多元化,授课内容上不易标准化和规范化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从19级起以通选课面向全校开放,授课班级和人数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多的授课老师参与教学任务,不仅包括专任教师,还包括行政教辅人员以及辅导员等“双肩挑”老师,由于教学师资团队来源多元化,授课内容上不易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录制教学慕课视频,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确保理论知识讲授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三)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直以来,《创新创业基础》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主导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单向知识灌输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不动脑筋思考,不主动探求问题的不良习惯,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关注和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生参与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团队通过“创业实训任务”模拟演练,让学生深入参与任务研讨、团队协作、互动分享,充分提升理论知识运用实践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大众化,结合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诸多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各高校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将混合式学习列为知识传播产业中涌现的最重要的十大趋势之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任课老师除了要传授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在线下教学开展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每一模块知识内容相对应实训、训练任务,带领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需要要学生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自身出发,这些正是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关注和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线上教学以视频、讲座、案例库、公众号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线下“翻转课堂”中教师主要负责创业过程中主要知识点讲解,发挥教师启发、引导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通过学生创业项目实训任务演练,充分锻炼学生领导组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
三、依托在线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基础》混合式教学设计
《创新创业基础》是面向全校大二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创新创业类必选课程(32学时/2学分),采用“线上资源学习+线下翻转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围绕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将课程内容按模块分为团队组建、项目筛选、项目市场评估、4P营销计划、启动资金预测、商业模式、销售收入及财务预测、创业融资及风险、创业计划书及路演等十个模块的内容。每个教学班的成员由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构成,各专业交差融合。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初步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商业模式画布”等项目推理工具,锻炼和提升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本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图1:
(一)线上教学设计及组织
(1)线上学习资源的准备。任课老师根据授课对象进行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分解知识模块内容,将其制作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PPT、准备章节测试习题及案例资料等。重要知识点录制速课,每个知识点一个短视频,整合中国慕课网链接,丰富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料,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推送相关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并根据需求对内容及时进行更新,有利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线自学和预习。教师设定各章节题库测试限时任务点,要求学生自己先在线自学,再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2)线上学习的组织。任课老师组织学生登录超星学习通完成线上课程相应模块知识点学习,完成章节单元知识测试,小组任务讨论、分析创新创业相关案例等。抓住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借助这些资源进行高效学习,教师通过课程QQ群、微信群或者学习通提前一周下次课程需要完成的视频学习、章节小测、小组讨论等任务要求,让学生课前在学习通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应模块的学习任务、网络作业和小组线上讨论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可以在学习通、课程群等学习平台上进行反馈,老师进行线上答疑、对学时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到学习通、课程群等平台上,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对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思考、巩固。学习通会记录每位学生在本阶段完成任务情况、视频观看时长等,教师可导出相关统计表格以计算学生线上学习部分的平时成绩。本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如图2:
(二)线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线下课堂主要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工科+文科”跨学院、跨专业组建创业团队,结合创业项目进行模拟演练,围绕创业核心知识点设置相应的互动实训任务,学生通过运用和实践创业必备的核心技能,完成每一次课的互动任务学习讨论、展示分享,最终完成商业计划书和路演汇报。课堂学习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任课老师首先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做总结与通报,并针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其次,通过“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结合线上所学的模块知识,分组讨论完成相应模块的实训任务,并派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分享。最后,任课教师对课堂、小组实训任务完成及汇报情况进行总结点评、组间互评(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本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如图3:
(三)课后教学反思及学生实践
课后任课老师要静下心来,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情况,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总结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要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等,以吸取此次教训,避免再犯此类错误。只有不断进行课后反思,才能不断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后要求上过这门课程的学生必须报名参加“互联网+”大赛,而且班级间开展校内创新创业大赛,筛选打磨和培育优质创业项目,作为“互联网+”大赛省赛的种子项目。多渠道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
为了激励学生在翻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考核比例上,将过程性考核的比例提升到60%,主要通过线上学习、出勤情况、创业项目实训任务参与等考核方式,同时辅以结果性考核,主要以创业计划书及路演汇报等考核方式来体现。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学生为中心,在考核主体上,改变由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做法,重视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加强学生自评、互评和其他人员交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维度、多元主体参与”,采用线上学习、小组讨论、计划书、路演汇报等多维度考核,考评主体由教师单一评价主体转向学生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助教评教及老师评教多元主体参与。具体考核方式、内容及比例如图4:
四、总结
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开展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支持,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起点与基石,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混合式教学已经日益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线开放课程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让师生进行更方便快捷的交流与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满足个性化教与学的需要。各高校在基于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促使线上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小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J].电子商务,2019(08):81-82.
[2]兰国帅,郭倩,张怡,魏家财,陈静静,孔雪柯.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课程为例[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04):34-42.
[3]褚智伟.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28-29.
作者:刘志超 陈晓诗 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